红色文化 - 前线网_站在思想理论的最前线
zh-CNiwms.net
pic/logo.gif
http://www.bjqx.org.cn/qxweb
-
Tue, 09 Aug 2011 14:32:56 GMT
六月,纵队进到怀柔沙峪,与万余名日伪军阻击总队相遇。我们六团二营是先头部队,宋司令员、邓政委来到前沿阵地亲自指挥,命令我营“坚决守住阵地,顶住敌人”。同时又调来四个团,从左右两翼出击,包抄敌人。激战一天,消灭敌人一个团的兵力。这一仗灭了敌人的威风,长了我军的志气。接着,我军攻占了昌平县城,渡过潮白河,打下曹楼子(可能是曹家路编者注)。后我们营改编为支队,我担任支队长兼政委。我部奉命出关直插雾灵山,以此为中心开辟根据地。
雾灵山,雄伟壮观,山高林密,...]]>
-
Tue, 09 Aug 2011 14:32:42 GMT
投 笔 从 戎
十团所以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知识分子团”,是因为这个团的绝大多数领导成员大都是大中学生,而且大都参加过震惊中华大地的“一二·九”和“一二·一六”学生运动。
十团的前身是华北人民抗日联军,成立于一九三九年二月。而抗联又是由冀东暴动中诞生的冀东人民抗日联军和绥西垦区暴动中诞生的抗日先锋总队两支队伍合并而成的。当时担任这两支暴动队伍的主要领导者、指挥者,分别是王仲华(又...]]>
-
Thu, 28 Jul 2011 13:46:21 GMT
一、激战兴隆
我们四纵队是分两路向冀东挺进的。一路由宋时轮司令员率领三十四大队、三十六大队、骑兵大队和独立营,从南口至北平之间夜过平绥铁路;一路由邓华政委率领我们三十三大队和三十一大队,从八达岭至康庄之间过平绥铁路。当时,我大队派出一营攻占康庄车站,掩护主力夜过平绥铁路。当晚,三十一大队攻入延庆,占领永宁。尔后,登上四海城堡,又在怀柔、沙峪与敌进行遭遇战。经过三小时激战,全歼日军教导队...]]>
-
Thu, 28 Jul 2011 13:44:58 GMT
晋察冀军区根据洛川会议精神和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指示,从红军骨干较多,战斗力较强的第一军分区抽调一部分军政干部,与一分区第三团组成邓华支队,先行开辟平西地区,并做挺进冀东的准备。二月中旬,在邓华同志主持下开会,根据上级指示,讨论开辟平西...]]>
-
Thu, 28 Jul 2011 13:43:36 GMT
-
Thu, 28 Jul 2011 13:41:52 GMT
十团最大的特点是知识分子多,他们大多是在“七·七”事变前后由平津一些大中学校的学生响应党的号召,纷纷深入工厂农村,又响应党的号召,暴动搞武装,走上了投笔从戎的道路的。十团,排以上干部几乎都是大中学生,许多班长也是大学生,当时人称“知识分子团”。这些同志充满朝气,爱学习,肯钻研,接受新事物快。又由于长期从事民众运动,能吃苦耐劳,联系群众作风好。都怀有一腔报国热血,又大都受过党的长期教育和影响,作风民主,行动模范,历次作战都能冲锋在前。晋察冀军区首长和冀热察挺进军首长非常赏识这支部队,非...]]>
-
Thu, 28 Jul 2011 13:37:56 GMT
单德贵、赵立业均为三十四大队营级干部。四纵挺进冀东,单德贵在密云东南部和平谷、三河北部活动。冀东大暴动时密云组织起几支游击队,如上镇马维駜领导的游击队和西峪邢阔然领导的游击队等都接受单德贵的领导。因此,当他受...]]>
-
Thu, 28 Jul 2011 13:36:11 GMT
-
Thu, 28 Jul 2011 13:34:52 GMT
六月,纵队进到怀柔沙峪,与万余名日伪军阻击总队相遇。我们六团二营是先头部队,宋司令员、邓政委来到前沿阵地亲自指挥,命令我营“坚决守住阵地,顶住敌人”。同时又调来四个团,从左右两翼出击,包抄敌人。激战一天,消灭敌人一个团的兵力。这一仗灭了敌人的威风,长了我军的志气。接着,我军攻占了昌平县城,渡过潮白河,打下曹楼子(可能是曹家路编者注)。后我们营改编为支队,我担任支队长兼政委。我部奉命出关直插雾灵山,以此为中心开辟根据地。
雾灵山,雄伟壮观,山高林密,...]]>
-
Thu, 28 Jul 2011 13:32:21 GMT
-
Thu, 28 Jul 2011 13:31:39 GMT
-
Thu, 28 Jul 2011 13:31:04 GMT
-
Thu, 28 Jul 2011 13:29:52 GMT
-
Thu, 28 Jul 2011 13:28:42 GMT
-
Thu, 28 Jul 2011 13:27:46 GMT
-
Thu, 28 Jul 2011 13:26:22 GMT
-
Thu, 28 Jul 2011 13:23:39 GMT
-
Thu, 28 Jul 2011 13:22:14 GMT
-
Thu, 28 Jul 2011 13:21:19 GMT
-
Thu, 28 Jul 2011 13:20:10 G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