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 - 前线网_站在思想理论的最前线
zh-CNiwms.net
pic/logo.gif
http://www.bjqx.org.cn/qxweb
-
Tue, 31 Jan 2012 11:00:04 GMT
说起过年,不禁让人想起了,直到上世纪50年代,依然流行的一首老北京的民谣:腊八粥喝几天,转眼就是廿三,廿三糖瓜粘,廿四扫房日,廿五炸了丸子炸豆腐,廿六炖锅鱼来炖锅肉,廿七杀只鸭子、宰只鸡,廿八把面发,廿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Tue, 31 Jan 2012 10:55:18 GMT
可以这样说,有河的地方必有龙王庙,有泉水、有深潭的地方,也有龙王庙,甚至有的井畔都有龙王庙。恭王府花园里,就有一座袖珍龙王庙,庙只一间,里面有尊龙王塑像。笔者少年时代居住的昌平区沙河镇,南一村街西侧...]]>
-
Tue, 31 Jan 2012 10:24:30 GMT
-
Fri, 20 Jan 2012 14:39:59 GMT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岁更饺子年更饭,除夕这天官府民间都要全家团聚吃过年的团圆饭,祭诸神祭祖先后围炉给长辈拜年,“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的磕头,老辈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就走。”这首民谣说的就是旧京人家孩童们磕头领压岁钱的情景。辞年后阖家包饺子,围桌同吃饺子吃团圆饭,辞旧迎新,这是老北京官民传统的除夕守岁习俗。皇帝一家平日里是难得在一起用膳的,只有到年节时才特许后妃们陪宴。清末时除夕的团圆饭常在保和殿或乾清宫内摆宴,那膳...]]>
-
Wed, 18 Jan 2012 15:14:10 GMT
老北京的烧饼多由饽饽铺售卖,饽饽,即今天所说的点心,唐时称为“毕罗”,以后则“北人呼为波波,南人呼为镆镆”。在农耕社会,人们多是一日两餐,中间靠点心充饥,故饽饽铺到处都有。
清代饽饽分满汉两种,即南案、北案,主用三种炉,即吊炉、焖炉和皂炉,皂炉主烙,吊炉、焖炉主烤,以闻仲为祖师爷。
闻仲是商纣王的大臣,即《封神榜》中南征北战的闻太师,据传他是三种炉的发明人,奉他为烧饼之神,原因有三:一是足够古,比别的祖师爷年龄...]]>
-
Fri, 13 Jan 2012 11:29:40 GMT
京派文学是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活跃在京津一带的文学流派,其成员大多不是北京的土著,主要有周作人、沈从文、林语堂、废名、李健吾、萧乾、凌淑华等。这些作家大多为高校师生,他们的创作远离当时的政治斗争,也远离商业氛围。他们的作品追求“纯正的文学趣味”、古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
京味文学是指洋溢着浓郁北京风情的文学作品,突出北京城自己的“味”,用北京口语,写北京城的风俗文化与人情事态,...]]>
-
Fri, 13 Jan 2012 11:19:53 GMT
-
Tue, 27 Dec 2011 14:55:25 GMT
首先,有制度的原因:老北京商业多是无限责任,企业倒闭了,欠债依然要还,实在无力承担,经营者会被关进监狱,这和西方工业革命初期情况差不多,令普通人视商业为畏途,既不敢贸然吸纳投资,也不敢轻易扩大规模,一有盈利,便去买田置业,转向更安全的投资方向。故本地商人干不过外地商人,而外地商人做大了,便收手回乡当地主,无法形成有效的资本积累。
第二,有市场的原因:在农耕时代,市场需求小,制约了企业发展,明代外贸出口曾是一个...]]>
-
Tue, 27 Dec 2011 14:54:07 GMT
一、词尾可加“个”字
无实际意义,如“今天”叫“今儿个”,同理还有“昨儿个”、“明儿个”、“后儿个”、“大后儿个”,于是,一个星期都说完了。另外,“自己”也叫“自个儿”或“自己个儿”等。
二、叠词词尾变音
有时变轻音,如把“奶奶”叫“奶耐”、把“爷爷”叫“爷业”、把“哥哥”叫“哥个”,把“姐姐”叫“姐介”,词尾都读轻音。有时叠词词尾变重音。同样是以上的称号,大声叫时把“爷爷”叫“爷耶”,把“哥哥”叫“哥该”记得何冰在演京味儿电视剧时,就大声喊张国...]]>
-
Mon, 05 Dec 2011 10:54:32 GMT
譬如,对于“吃”,在北京方言中就有多种表达方法。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普通话与方言》相声段子里就有这么一段:“一个馒头,可以说把它‘开’了,把它‘餐’了,把它‘捋’了,把它‘啃’了,再添一个字,来,把它‘点补’喽!”此外,在表示“吃”这一词语中,元代杂剧《灰阑记》中还有“嘬哺”一词:“兄弟,你嘬哺着,我拿那奸夫奸妇去也!”朱居易先生在《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中,就把“嘬哺”一词解释为“吃喝”。这与现在人们仍常说的那句方言“咱哥们儿上哪儿嘬一顿去”的大吃大喝,具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既...]]>
-
Fri, 02 Dec 2011 11:23:24 GMT
西城区鲍家街28号,最早是23号,是我曾经住过的平房院。那院虽不是标准的四合院,却也属于老北京的大杂院。...]]>
-
Thu, 01 Dec 2011 10:34:18 GMT
在那时候,胡同里的叫卖声接连不断,吆喝什么的都有。一大早,首先是送信送报的。“报纸——来了!”顺着门缝,几份报纸递了进来。到了另一家,又是一声:“×××,挂号信,拿图章!”这邮递员的喊声,打破清晨的安静,开始了人们一天的生活。
到了上午,叫卖声更多了。一会儿卖菜的来了:“茄子、扁豆、黄瓜、西红柿……买喽!”这卖菜的真有本事,恨不能一口气儿把他车上的各种菜都报齐了。
一会儿收废品的来了,背着个大麻袋,扯着嗓子喊:“有破烂儿的,我买!”再待一...]]>
-
Thu, 01 Dec 2011 10:11:21 GMT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北枕燕山山脉,西依太行山脉,东南面向浩瀚的渤海,这样的地理形势也就构成了北京农历五月多雨而六月份干旱的气候条件。
北京到了农历六月就进入了盛夏时节。六月初六前后,骄阳似火,热风扑面,是一年中最热的“伏天”。这时的平均气温为22℃,最高气温曾达到过42℃。此时虽然多雨,但也是“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来的猛、晴的快,真正是“六月天下暴雨——猛一阵子”。对于这“猛一阵子”的暴雨,老舍先生有过一段十分出色的描写:
...]]>
-
Tue, 29 Nov 2011 11:20:51 GMT
戏剧商店引领新时尚
在东城,像撒...]]>
-
Mon, 28 Nov 2011 11:21:07 GMT
002、黄毛儿丫头去赶集,买个萝卜当鸭儿梨,咬一口喉儿辣的,谁让你专门儿挑大的!
003、数一数二数老张,老张的媳妇会打枪,枪对枪,杆儿对杆儿,不多不少十六点儿。
004、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吗呀?点灯说话儿,熄灯做伴儿,明儿早晨起来梳小辫儿。
005、一年级的小豆包儿,一打一蹦高儿。二年级的小地主,一打一跳舞。三年级的耍大刀,四年级的上子弹。五年级的一开枪,六年级的就滚蛋。
006、一...]]>
-
Mon, 28 Nov 2011 11:18:55 GMT
其实,北京话并不等于北京土语,虽然它们的音系是同一的。全国通行的国语是以北京话为准,但北京土语则是缩在北京这个圈子里,不是全国通行的。如随便翻阅举几个例子:奔饭、冰核儿、煤核儿、不走字儿、车匪、吃瓦片儿、吃柱子、池座儿、打鼓儿的、大子儿、当家的、肥子儿、伏地面、扛肩儿、窝脖儿、换取灯儿的、井窝子、擂砖的、唤头、剃头挑子……这些语言现在几乎很少有年轻人再说了,也许我们还可以在老舍的《骆驼祥子》里见到吧。
至于现在仍沿用于北京人口中的土语有:吃挂络儿、眵...]]>
-
Fri, 25 Nov 2011 14:46:12 GMT
■从北向南看齐白石的故居
前几日在央视《百家讲坛》热播的《齐白石——从木匠到巨匠》让人们重温了...]]>
-
Mon, 21 Nov 2011 11:30:05 GMT
什刹海冰场总是火火 记者 孙戉摄
...]]>
-
Mon, 21 Nov 2011 11:28:48 GMT
1917年,陈独秀冒着北方的漫天大雪,从沪至京,住进这座门楼有对石狮子的院落。他是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携《新青年》杂志社,到北京大学就任文科学长之职的。蔡与陈早就相识于上海,他们“欲血盟誓”,组织暗杀团,研制炸药,潜伏北京五个月,多次到西直门和颐和园寻机暗杀慈禧,终因错过几次机会无功而返。老友久别重逢,把酒言欢,尽兴而去。
陈独秀光绪二十二年秀才,后留学日本,曾任安徽都督...]]>
-
Fri, 18 Nov 2011 16:25:56 GMT
积极参与 服务国庆
2009年,正逢建国60年大庆,安保工作异常艰巨,新汇园社区号召居民自建治安巡逻队伍,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60年大庆献礼。李春荣积极响应号召,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巡防队伍,安保期间,他风雨无阻,从不缺席。炎炎烈日,没有阻挡他的热情,为社区的平安,他默默的奉献着。
默默无闻 志愿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