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庆治: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落实绿色发展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特别强调了用于指导我国“十三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可见,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意志,必将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与自然生态环境更趋协调的新局面。
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 |
郇庆治:把环境压力变成政治动力 |
当“美丽中国”的愿景遭遇雾霾围城、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亟须一场绿色政治动员来廓清困顿和迷茫,拿出基于崭新政治认知与政治共识的切实行动
环境问题在当今中国引发的影响,已远远超越污染治理本身,越来越呈现为敏感的民生问题和发展问题。
就民生问题而言,频繁发生 |
郇庆治:强化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基础的研究 |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公布实施,党和国家自“十八大”以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宏大实践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制度创建的实践需要呼唤着理论创新,而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制度创建的实践也必将推动着理论创新。正是在上述背景下,笔者欣喜地注意到,潘岳同志最近在《学习时报》上发表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一文,提出了 |
郇庆治:生态治国方略已定,落地需着眼基础性工作 |
最近,从治国理政视角总结与探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生态治国思想,正在成为一个理论热点。为此,许多学者着力于引用与阐释习近平同志近年来关于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论述,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两山论”)、人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论断,这自然是非常正确和必要的 |
郇庆治:生态文明理论创新性研究的三个维度 |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座谈会重要讲话,对于社会科学学者来说,就是既脚踏实地又勇于创新地切实推进各自相关领域的学术理论 |
郇庆治:雾霾政治与环境政治学的崛起 |
核心提示: 环境政治是指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政治性理解与应对。环境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可以从两个视角来界定或描述:一是环境人文社会科学属下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二是比较政治学属下的一个议题政治学科分支。环境政治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已经有着40多年的历史,环境政治学作为一门政治学分支学科或环境人文社科学科也已有着20多年的历史。但无论就应对生态环境问 |
郇庆治:根治雾霾,不走决裂式的重建之路 |
“两会”前夕,对于广大公众持续关注的我国中北部地区雾霾问题,我们面对着一组让人喜忧参半的“数据”:可喜的是,北京市2016年1~2月的空气质量指标达到了有测量记录以来的最高值,蓝天白云天气的数量较去年有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春节期间);可忧的是,我们终究未能迎来万众期待的“两会蓝”——3月2、3日的京城空气质量再次达到重度或严重污染的级别,就像曾经拥有过的“奥 |
郇庆治:生态文明新政治愿景2.0版 |
对于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当代中国来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种新实践,也是一种新理论。相应地,中国共产党要想领导好这场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就必须努力学习掌握、还要勇于创新这一新型理论。也就是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仅仅是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层面上的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革新问题、党的建设问题,而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就是理论建设或创新。
|
郇庆治: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启示 |
“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首先在欧美西方国家兴起的新型社会主义思潮或环境政治理论流派,是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依据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影响日渐突出的事实逐渐形成的、在社会主义视角下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理论分析。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新进展一是对“马克思的生态学”或“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理论探索。这方面主要以美国学者为代表。世纪之交,詹姆斯·奥康纳提出并阐述了资本主义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