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三重一大”决策实践与理性选择 |
我国出台“三重一大”(重大决策事项、重要人事任免事项、重大项目安排事项、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决策制度,是国家管控权力、规范决策、防止廉政风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国有企业的实践看,多数国企虽已制定了《实施细则》,但决策过程所呈现出来的共性问题,依然潜藏廉政风险,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或作出理性的选择。
关于集体决策方式的选择。国企“三重一大”的决策,一般采用董事会、党组会、 |
胡问鸣:“严”字当先 反腐倡廉国企带头 |
国有企业负责人是党的干部,不是“红顶商人”,更不能把自己混同于“老板”,决不能把国有资产当成一伸手就能拿到的“猎物”。 |
国企“垄断”真相 |
办好国企的根本目的是要创造更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从而为实现国企和民企的共同发展壮大奠定基础“对所谓国企‘垄断’的指责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客观的。”在接受《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一位国企高管说,“无论是国有企业真实的垄断规模,还是垄断后所起的作用,都存在许多误解,还有一些是明显的误导,有的甚至是对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刻意扭曲与有意忽视。” |
近十年来国内关于国有企业地位和作用的研究综述 |
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论贯穿了国企改革的整个过程,渗透着观点的争鸣和利益的交锋。其中,对国有企业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的判断是争论各方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方向论证的前提,这也是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争论的根本所在。本文拟首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国企改革历程,给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争论的历史背景,并对近十年来学界关于国有企业地位和作用的争论做简单介绍。一、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 |
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创办和扩大国有企业 |
社会主义国家创办和扩大国有企业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作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改革方案的起草专家之一的魏杰却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应当以非国有化和股份化为前提,并称这“两化”是20多年改革取得的经验。这不由得不让人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创办国有企业。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显然,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探讨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本质区别到底是什么。 |
国有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充分说明了国有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中国,发展国有经济不仅是充分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发挥政府作用的需要,更是稳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需要。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是一种提供公共物品的制度安排。作为提供公共物品的制度安排,政府作用的充分发挥需以国有企业的存在为前提条件。尽管在政府的援助之下,私人企业也可以生产和提供某些公共物品,但是, |
国有企业的巨大影响与重要作用 |
1.国有企业支持与支撑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经济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及困难,是如何在几乎为空白的条件下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并启动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完全走了一条与欧美国家不同的道路。国有企业在没有资本积累的情况下,按照专业分工而执行技术攻关任务和生产任务,每个国企的管理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国有企业之间虽然没有竞争,但是,每个国企都有程度不同的压力。这在某种意义上,保证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组织性及效率,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国工业体系框架的构建并 |
论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
改革的方向只能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企业,任何混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区别的企图,任何想以各个国家都有的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公营企业取代只是社会主义国家才设立的公有制性质的国有企业的做法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改革宗旨的,都是与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格格不入的。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了攻坚阶段的关键时刻,我们迫切需要在理论上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刻而准确地认识和界定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下的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
国企论纲——国有企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
国有企业的功能与作用国有企业的作用可以概括历史作用与现实作用;已经发挥的作用和尚未发挥的潜在巨大作用;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和在政治、文化领域的作用。国有企业的巨大历史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消除了资本对雇用劳动的剥削制度,解放了千百万被压迫、被剥削的工人阶级,巩固和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构建了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主要物质基础;三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逻辑 |
贯彻加快“调结构、变方式”的战略方针,必须坚持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
目前面对公有经济主体地位已被严重削弱或取代的现实,本文即拟着重探讨坚持公有经济主体地位方面,同时对指责国有企业垄断的各种观点方式作一点分析。一、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党执政之基,是劳动人民安身立命之所。但从我国现实出发,既不能搞单一公有制,也不能搞私有化或让私有经济占据主体地位。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社会主义有两个非 |
“国有企业垄断论”的谬误 |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确立并逐步完善的重要标志,意义重大而深远。不过,这一点并非是人们的共识,一些学者认为,国有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而是相反;国有企业绩效的改善并非来源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而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会挤压私人企业的空间,导致国进民退,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化经济改革必须打破国有企业在一些关键性部门的垄断地位,使国有企业完全退出竞争领域,同时要加快垄断性国有企 |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定位——兼对“国退民进”观点的质疑 |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确立了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改革思路,把产权改革作为重点内容以后,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理论界存在的分歧也日益显现。焦点集中在这样两个问题上:一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该不该有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二是国有企业该不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从理论上搞清楚这些关系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思路和战略定位的重大问题,对于国有企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改革的战略定位是巩固国有企业的支柱地位 |
“冰棍效应”评判 |
主张把国有企业送给其原领导层的人有一个论据:企业的国有资产就像夏天的冰棍一样,拿在手里的时间越长化的就越多,只有赶快卖出去才能尽量减少损失。我的回答是:“冰棍效应”的现象在目前中国的许多地方确实存在,但是它并非产生于国有企业的所有制,而由其它原因造成的,而且这是一些造成中国经济困局的严重问题。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并不能消除造成“冰棍效应”的那些问题,而向原经营者白送国有企业只会使这些问题变得更严重。 |
国有企业在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一、北京市属国有企业在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市属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过近年来持续不断的重组改制,北京市国有企业的数量逐步减少,规模不断扩大,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从行业分布看,北京市国有企业覆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不论从数量还是从国有资产比重上,均占绝大多数。从产权类型看,北京市国有企业相对集中。国有控股公司数量最多,但国有独资公 |
“分”国资才是真正的危机 |
近日,有专家学者建言,将国资委掌握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放到全国社保基金里,以充实全民的社会保障,使民众可以放心地把储蓄拿出来用于消费,来支持中国经济的增长。问题是国资委所监管的资产本身就属于民众,通过国有资产划转全国社保基金,以建立未来应对社保欠账的战略储备,早已在决策层形成共识。况且把资产放在社保,依然存在资产投资的成本与取向问题,无非是出资人所属权益由谁来监管和使用,是分为13.6亿份,直接放在菜篮子里,大家吃“鱼”,还是一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