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达: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
在实际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的社会责任就是他们的工作目的。一个厨师钻研烹饪技术,提高厨艺,一个木工提高工艺,制造最好的家具,一个理发员研究发型,提高技术,皆为使顾客满意和高兴。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可以说,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知道自己工作岗位、自己承担的责任。作为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员,我们不是同样应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吗?德国哲学家费 |
福山依然是“福山主义者” |
20世纪80年代末,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这个观点成为“福山主义”的核心,其提出时机与时代背景的某种巧合,助力了它的传播。近些年,福山从国家竞争、国家发展角度,关注政治秩序的话题。有学者认为,福山已不再是一个“福山主义者”了。但是,阅读福山的新书《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到结尾,会发现,福山新提出的“强大的政府、法治和民主问责制”模型的前提,仍然是“充分的自由民主 |
罗宗毅: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集成之作 |
|
哈斯:弘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 |
2014年11月8日至13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带领满洲里市50名党务工作者登上魂牵梦萦的革命圣地——井冈山,为了完成思想政治工作课题任务,还对三湾镇、古田镇进行了延伸考察。
一、“三湾改编”——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端
11月11日下午,考察组一行来到江西省永新县(贺 |
解放军报评论员:敢于同错误思想作斗争 |
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是除尘去垢、排毒祛邪的有力武器。古田会议及其决议,就是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产物。
古田会议召开前,只有两岁的红军,虽然经过“三湾改编”,但依旧没有完全消除 |
光明日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治政府 |
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各级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履行职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决不允许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
邓小平是如何宣传“一国两制”的? |
禹天建 绘 |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初述 |
看过一些有关马克思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书稿、辅导稿、著作和文章,都把《手稿》中的下述一段话当作是马克思对自己的共产主义观的概括论述。这段话就是:“(3)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这种共 |
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进入新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迅猛扩张、高歌猛进的同时,其 |
邓小平关于民主集中制的三个基本观点 |
从1952年7月中共中央调邓小平到中央工作,到1989年11月,在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几十年间,邓小平起起伏伏,历经多次波折。30多年的风雨,使他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贯彻实行民主集中制情况,具有深切体会,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等文章中的总结,至今让我们受益匪浅;他主导党和国家领导工作,也留下许多经验,对 |
最根本的拨乱反正: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 |
20世纪的中国,如果说到变化,最深刻、最广泛、最举世瞩目的变化无疑是改革开放。1976年粉碎“四人帮”并实际终结了“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逐步拨乱反正:清理“四人帮”帮派体系,整顿党政班子和调整人事,恢复和整顿生产、工作和社会秩序,落实农村和农业政策,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平反“文革”时期和“文革”以前的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和干 |
邓小平对中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哪些思想 |
[摘要]廉政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邓小平同志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判断之中,为我国进行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本文选择邓小平行政理论中的廉政思想加以阐述,公共行政理论中解决腐败问题最为关键的三个环节为:对领导者权力的监督,对代理人自由裁量权的约束,以及对整个官僚系统官僚主义和特权化的遏制。而邓小平同志行政理论中关于领导权力如何监督,关于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强化与改革,以及关于依 |
邓小平对姓“社”姓“资” 的论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姓“社”还是姓“资”?这是改革开放进程中争议最为激烈、最引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社’姓‘资’的问题。”针对人们的疑虑,邓小平先后从多视角进行了论述。今天重温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中国 |
创新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 |
【摘要】中国政治思想史对于政治学学科发展与建设之贡献何在?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检视:中国人是在何种背景下进入政治议题的;中国人理解政治议题的方式是怎样的;中国人是怎样言说政治议题的;中国人是如何处理政治议题的;中国人是如何评估政治议题解决之效果的。
【关键词】思想史偏见 |
政治强人的感性魅力 |
核心提示: ●将政治与理性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认为它应与感性绝缘,这是对政治的极大误会。政治是人的政治,而人就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体,只有接纳了感性政治的政治,才是真实的政治 ●罗斯福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充分利用无线电广播的神奇功能,完美演绎了一段强人政治与感性政治和谐交响的神话。凭借其精心设计的“炉边谈话”,罗斯福把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