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湖北10个“国贫县”的调查 |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湖北承诺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9年实现全省59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年以来,记者深入湖北10个“国贫县”调查发现,各地聚焦解决精准扶贫中“扶谁”“谁扶”和“怎么扶”三大核心问题,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将脱贫攻坚主阵地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检验场,打造扶贫“铁军”“攻坚拔寨”。 干部“沉下去”,真实 |
“月光”老书记(最美基层干部) |
她的工资奖金全用在社区上
穿过一条窄窄的巷子,面前是一栋老旧的两层半小楼,这便是许巧珍生活了几十年的家,民丰路9弄52号。
两家人合建的房子,她家只占较小的一部分,一间房的门脸。走进一楼的客厅,迎面是一张老式八仙桌,四张条凳。举目张望,四壁墙皮已经斑驳,一只老式挂钟挂在墙上,指针不知何时已停在3时28分的位置。头顶,一只老吊扇在“呼呼”旋转。
|
平安富民 用心担当(县委书记风采) |
2011年12月,王平(上图,右一。资料照片)服从组织安排,从条件相对优越的西藏日喀则市调到距市区路途最远、维稳任务最重、发展 |
万名干部和群众结“亲戚” |
“干部和老百姓的心贴多近,老百姓就和干部贴多近。”这是山东沂水县“80后”干部安娜在和30余户群众结成“亲戚”后的切身体会。
沂水县处于沂蒙山区的中心地带,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就有着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沂水县在工作中探索出一套干部联系群众的新路子,借助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用群众思维解决群众问题。目 |
用愚公精神扶贫助教 |
一个善念,能够结出多少累累硕果?一个善行,能够凝聚起多大的力量?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院长的杨波,本着帮助更多苦孩子的质朴愿望,在扶贫助教的道路上一走就是27年。而今,他正向着“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完成资助十万贫困子弟”的目标进军。
让扶贫助教成为生命元素和生活习惯
出生于江西宜春农村的杨波,18岁只身来到北京创业求学。求学的清贫和艰辛 |
青海日报:向尕布龙同志学习 严以自律一生不竭的动力 |
出行轻车简从、调研自掏餐费,从不吃招待饭、从不住大宾馆,位高权重,子女亲属没能沾过他的一点光,身后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这就是一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尕布龙同志一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的真实写照。
无论职务高低,无论何时何地,尕布龙同志的严以自律一以贯之,不是感性而为,而是内心的自觉,为领导干部严 |
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一线总指挥” |
河北涿鹿县委书记陈岗同其他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一道在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
群众的小事是干部的大事 |
今年49岁的任正德,是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委书记。面对极端艰苦的工作环境,面对一系列艰巨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2012年以来,在任正德的团结带领下,玛多县党员干部以“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习惯与自觉,勇于担当、忘我工作,使“黄河源头第一县”发生了新变化。
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群众的小事,就是干部的大事。”在群众遇到灾 |
贫困县小康攻坚的“一线总指挥” |
广东省新丰县的居民常常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下班后踩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这里坐坐,那里聊聊,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喜欢边聊边做笔记。他,就是新丰县委书记陈俊林。
“再也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是过去不少人对新丰县的印象。新丰县是全国稀土矿最丰富的县之一,却长期名列广东省扶贫开发重点县。2012年2月,陈俊林调任新丰县时,正值违法盗采稀土现象猖獗,被国土资源部挂牌督办。 |
敢于“亮剑”的忠诚卫士 |
贵州省六盘水市纪委常委周晓波是单位的“活字典”,只要同事提起什么案件,他都能一一道来;他提出的“案件主办人责任制”,受到上级高度肯定;他带领的团队,成为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办案铁军。
严惩腐败敢碰硬
1996年 |
“坚信这条路通往幸福” |
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境内的普玛江塘乡,平均海拔5373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行政乡。这里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0%,年平均气温零下5摄氏度,被称为“生命禁区”。
在这片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地方,却有一群共产党人,把这里视为故乡,将牧民视为亲人,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的青春,无私奉献在世界之巅。
|
辽宁日报评论员:毛丰美留给我们的六个字 |
毛丰美同志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是当之无愧的。他将毕生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农村发展,他用生命矗立了一座令人景仰的信仰丰碑,与正在进行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高度契合。正是一批批毛丰美式优秀干部的传承接力,推动着辽宁发展的车轮一路向前。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追求。毛丰美的坚定信仰、高尚品 |
用坚守与付出诠释党员荣光 |
“如果说县委书记是基层工作的‘一线总指挥’,那么只有冲在最前面、勇于担当,才能充分履行职责,无愧于党和人民。”延安市富县县委书记冯振东说。在30余年的工作经历中,围绕发展县域经济和创新社会管理,他以自身的坚守与付出,诠释了一名党员的责任与荣光。
“良好农业”促进群众增收 |
陕西日报评论员:做“三严三实”的坚定践行者 |
汪勇从一个普通的社区民警成长为一名全国公安的先进典型,成为一名“三秦楷模”。在他身上,共产党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高尚品格,得到了真实而生动的体现。
在汪勇身上,有着“严”与“实”的厚重底色。
我们今天学习汪勇,就要像他那样 |
辽宁日报评论员:要像张鸣岐那样践行“三严三实” |
有一种干部,深入人心永被铭记;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今天,本报推出长篇人物通讯,重温人民的好干部张鸣岐同志的先进事迹。张鸣岐是辽宁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广大干部群众信赖他缅怀他;张鸣岐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所树立的“严”与“实”的精神坐标,与正在进行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相契合。正是一批批张鸣岐式优秀干部的传承接力,推动着辽宁发展的车轮一路向前。
张鸣岐的榜样力量,既在于他舍身忘我的感人事迹,更在于他的一贯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