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党旗的不变底色 |
图① 甘肃宕昌县哈达铺镇。 本报记者 李琛奇摄 图② 四川古蔺太平渡渡 |
飞夺泸定桥战斗是“真刀真枪”的拼搏 |
泸定桥在毛泽东和蒋介石心中的分量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历史上连接川藏的唯一通道。
毛泽东同志在《七律·长征》中的一句:“大渡桥横铁索寒”,让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变得家喻户晓。这首写于1935年10月红一方面 |
一场重写历史的强渡 |
距今四川雅安石棉县城11公里处,有一狭长的谷地,大渡河与松林河穿过崇山峻岭汇聚此处,咆哮着奔泻而下。此地河道陡峻,险滩密布,水流湍急,却因为曾是大渡河上为数不多的渡口之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清光绪年间,这里山洪暴发,街市尽毁,于是重建之后取“山地久安,河流顺轨”之意,改名“安顺场”。然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渡口,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却从不平静,一前一后来到这里的两支部队命运截然不同。
“大 |
遵义会议未解决政治路线问题? |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但在遵义会议作用的具体评价中,普遍的表述是说,遵义会议改变了中共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而关于政治路线问题,一般的认识是:遵义会议没有提出和解决政治路线问题。
但是仔细推究,上述说法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政治路线和组织问题、军事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很难说解决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与政治路线无 |
书写伟大转折 再续时代篇章 |
开栏的话
长征是一幅中国革命的壮丽画卷,是一部人类精神的不朽诗篇。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路上的山山水水,见证着生死攸关的转折,也留下了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传唱后世的故事。故事的背后,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堪称世界军事史的奇迹。
|
血性冲锋,狭路相逢勇者胜 |
“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从安顺场出发,越靠近泸定县,地势越是险要。
穿行在高山峡谷中,单边的羊肠小道蜿蜒起落,路左边是高耸入云的山峰,右边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稍不留意就有跌落的危险。同行的泸定县人武部政工科科长泽旺告诉记者,红军先锋部队就是沿着这条险路,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飞夺泸定桥的。
1935年5月27日,红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下,从大渡河西岸的安顺场出发奔袭泸 |
善谋能战,百战不殆的制胜之道 |
出四川会理县城,沿川滇公路一路向南70多公里,金沙江水势湍急、波涛滚滚,如巨蟒般横亘在川滇边界。
站在黄白相间的皎平渡大桥上,同行的会理县人武部政委李向进说,皎平渡 |
土城战斗:朱德赴火线指挥,毛泽东为他壮行 |
这是土城红军驻地遗址(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翟清华、杨茹、娄思佳)这是长征时发生在土 |
毛泽东为什么称四渡赤水是他的“得意之笔”? |
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
脱贫攻坚:红六军团西征誓师地的红色传承 |
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腹的桂东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4年,作为红军长征先遣队的红六军团,在桂东寨前圩河滩上召开誓师大会,奉命西征,为中央红军开辟前进道路。
“红六军团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指示,团结一心,上下一致,依靠群众,发挥部队英勇、顽强和艰苦奋斗的传统,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完成了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寨前镇红光社区71岁的村民黄汉尤,听着红六军团的历史长大,在引导记者参 |
中央红军为什么能比较顺利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 |
长征中,处处是险境,步步关生死。红军并没有在转移中,因为这个协定而丧失警惕。 |
闽东:红军两次会师“会”出一支抗日劲旅 |
自1932年9月在兰田暴动中打出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的旗帜,闽东红军逐步发展壮大,创建了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前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牵制了相当数量的敌人,为长征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1934年7月,中共中央为了策应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决定由红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经福建到浙皖边,建立新的根据地。
8月中旬,红七军团在闽东红军独立十三团的配合下,解放罗源县城后进入福建宁德 |
英雄史诗!揭秘当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
国民党军修建碉堡,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大规模的“围剿”(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
揭秘“长征”“万里长征”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何时出现的,却鲜为人知。
|
广昌之败 长征之始 |
编者按: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从本期开始,本报将陆续刊发文章,回顾80多年前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难与胜利。
长征之始,始于广昌之败。江西广昌,倚武夷西麓,据旴江左岸,地处赣、闽、粤交通之要冲。自1931年1月,红军进驻广昌,中共广昌县委成立始,此地即为中央苏区北大门,也是历次反“围剿”的重要战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