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能量红利 |
[摘要] 基于人性特点和经济规律,改革把人激活、把企业激活、把资本激活,焕发出巨大活力;抓住经济全球化战略机遇,对外开放贯通国际国内资源市场、供需要素、竞争平台,释放出巨大潜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改革开放促进党的领导制度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社会动员机制创新,汇聚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合力。 |
两个“划时代会议”的重大意义 |
[摘要] 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两个“划时代会议”的意义,对于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来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正确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抉择,全面分析、判断和把握国内外形势,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改革开放积聚民族复兴磅礴之势 |
[摘要]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证明了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爆发的强大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聚磅礴之势。十个始终坚持,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宝贵经验;九个必须坚持,为持续改革扩大开放提供根本遵循。新形势下,国际竞争日益复杂,国家治理挑战重重,改革开放仍需跋山涉水;必须持之以恒发扬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创建专门学科阐释、评估和预测改革开放,胸怀雄心壮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
中国法治发展的伟大进程 |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进程与法治发展的进程紧密相连:改革开放推动着法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治则指导和保障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法治进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阶段。新时代的法治特色主要体现在:更加重视党对法治的领导和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更加重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保障人权,更加重视控制公权力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更加重视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更加重视法治政府建设,更加重视促进公正司法,更加重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
[摘要]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我国银行业发展壮大的40年。40年间,我国进行了商业化改革和股改上市,银行业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的一系列旨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为银行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面对机遇,我国商业银行深层次调结构、改机制、增动力,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就。 |
续写改革新篇 共创复兴伟业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伟大成就和实践启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是党领导人民绘就的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这次重要讲话是改革开放继往开来的宣言书, 郑重宣示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发扬光大。这也显示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
首都改革开放40年掠影 |
编者按: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做好改革工作意义重大。北京作为首都,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不断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本期选取的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的改革开放成果,就是北京改革开放40年实践探索的生动缩影。
|
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 |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良性互动的40年。实践创新一方面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又得益于理论创新,锻就了实践中的创新思维。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实践性、与时俱进等特征,构成了其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紧密结合并提供指导的内在根据,而广大实践主体的科学态度、实践精神和创新思维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键。 |
论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
[摘要]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伟大的改革开放、伟大的时代号召、伟大的实践行动,必然具有深远意义。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持续地演进和发展,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每个阶段的理论都源于中国的发展实际。这些不断升华的理论,不仅引领和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而且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 |
[摘要] 改革开放的每一步深入推进,都得益于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方向、抵御重大风险,保持战略定力,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的关键和根本。只有以党的自我革命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汇聚起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继而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革命。 |
改革开放40年党的政治建设回顾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概念,并且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突出”“统领”“摆在首位”的重要地位。报告对“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所作的论述,是对党的政治建设内涵最完整、准确的规定。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通过中央全会部署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通过修改党章来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通过全党的集中教育使党的政治建设落到实处,党的领导人高度重视和有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回顾这段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党的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 |
论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特征 |
[摘要] 全面深化改革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全方位展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就是:改革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理念,以及改革与治理的内在统一和结合。
|
全面深化改革要着力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
[摘要] 4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我国改革已进入多位一体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保障各项改革协调顺利向前推进,促进国家现代化加速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必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好一些重大关系。 |
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基本思路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再到今天的“高质量发展”,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由“数量追赶”转为“质量追赶” |
中国司法体制改革40年 |
司法体制是指以司法为职能目的而形成的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是司法机构组织体系和司法制度的统称。它是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 |
中国经济增长回顾与展望 |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新常态下的高质量增长,经济结构失衡日渐趋于平衡,宏观金融由相对稳定转变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从本质上看,经济面临的结构性调整是造成这三大转变的关键。未来,我国经济要行稳致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一方面要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创新金融服务,以金融创新促进技术创新。 |
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经验,基本的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的中心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坚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形成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 |
改革创新道路上的北京社会建设实践 |
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有许多创新成果。其中,社会建设创新在全国独树一帜。改革创新道路上的北京社会建设实践,需要认真总结,更需要立足当下、继往开来。走过的路:十年磨一“建”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80年代提出物质、精神“两个文明”一起抓,1990年代提出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文明概念,21世纪第一个10年加上社会建设 |
对外开放是中国与世界融合发展的不竭动力 |
[摘要] 40年的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和积极的影响。对外开放使“中国需要世界”与“世界需要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使“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向中国”成为密不可分的统一进程,使中国“深刻改变自己”与“深刻影响世界”成为国际关系发展变化新常态。新时代的对外开放是更高水平的开放,必将以更磅礴的气势和更恢宏的力度,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人民。[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融合发展;动力 |
我国社会治理40年变革的历史进程 |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加快了社会全面发展,社会治理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新时代,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就要坚持在改革开放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政治优势,正确把握社会运行和变革规律,妥善处理和协调各方面关系,有领导有秩序地把中国社会治理领域的变革发展不断推向前进。[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治理[中图分类号] D61 |
勇立改革潮头 擘画开放蓝图 |
40年前,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开创了北京对外工作的新纪元,开启了北京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伟大征程。伴随改革开放进程,北京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发展愿景和功能定位由远及近、逐渐清晰。40年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北京牢固树立政治意识、首都意识,把握首都禀赋、发挥首都优势、担当光荣使命,服务中央总体外交能力显著提升,国际资源和重大活动加速集聚,全方位对外交往格局深入拓展,国际化综合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向前迈 |
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40年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40年的对外开放伟大实践启示我们,只有坚持主动融入、全面开放、内外联动、互利共赢、试点先行,才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进入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关键词] 对外开放;一带一路; |
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
[摘要] 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不断涌现、理论体系的完备成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最显著标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愈益高扬、更加坚定。这种理论自信根植于改革开放实践提供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体现于对改革开放时代课题的创造性探索和回答,彰显于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科学指导。[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论改革开放的文化底蕴 |
[摘要] 40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从文化视角看,改革开放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要求和反映,是对中国革命文化传统的发扬光大,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改革开放的文化底蕴进行了高度概括和发展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关键词]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底蕴 |
改革开放视野下的“三城一区” |
改革开放40年来,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从放弃“大而全”的工业体系,到建设“高精尖”的经济结构,这是北京转型发展面临的一场大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重新布局首都创新资源。其中,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是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是改革开放“北京经验”的集中承载。“三城一区”是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 |
历史与世界维度中的改革开放 |
[摘要]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透彻理解中国所处的时代,需要把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置于历史维度与世界维度之中,才能真正领悟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的意义。[关键词] 改革开放;历史维度;世界维度[中图分类号] D6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29-1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