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里的首都民生 |
[摘要] 统计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就业、居民收入、居住环境、生活水平、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民生社会领域发展成果丰硕。[关键词] 首都;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成就[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9)11-0017-03 |
由对抗走向两国关系正常化 |
[摘要] 毛泽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作出了“美国要跟中国建交”的战略预见。毛泽东指导中国应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方法主要是两条:一是坚决斗争,以斗争求缓和;二是以我为主,等待时机。20世纪60年代末期,毛泽东通过乒乓外交破局,推动了中美关系由对抗状态走向两国关系正常化。[关键词] 毛泽东;中美关系;战略预见[中图分类号] D829.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 |
首都农民:从“吃饱了”到“富起来”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中国建设成为了繁荣昌盛、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大国,向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北京郊区70年发展日新月异,农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历史变迁。京郊农民实现从贫困到富裕的四个阶段新中国使郊区农民摆脱了贫困。北京农村虽然地处大城市郊区,但在解放前深受封建王朝、官僚、资本家、 |
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外交经历了由“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到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营造了一个对我有利、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国际环境。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关键词] 新中国;和平共处;和平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图分 |
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和升华 |
[摘要]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思想过程。毛泽东提出的“第二次结合”精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根本问题,提供了思想依循和理论指导。新时期,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意蕴,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过程。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的使命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 |
怎样认识土地改革 |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土改发生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表现出不同于老区土改的若干特征。土改有步骤、分阶段、分地区进行,除了农区,还包括牧区、渔区、林区、侨乡等。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建立和巩固了农村基层人民政权,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为中国的工业化扫除了障碍。[关键词] 土地改革;七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法》;富农政策;牧区林区土改 |
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启示 |
[摘要] 新中国70年,中国人走过了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具有世界意义,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更具有可借鉴性。认真总结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启示,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历史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谋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现代化道路;中国方案 ; 历史启 |
首都商务:从“菜篮子”到“压舱石” |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商务系统砥砺奋进,坚持首善、探索创新,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变革。商务领域从首都市民的“菜篮子”,到如今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民生保障的“稳定器”,创新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为群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初步奠定了与新时代首都发展相适应的商务发展新格局,为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了保障,贡献了力量。市场流通体系实现创新发展 |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晰了今后一个时期完善所有制结构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改革方向。布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股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公司制和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使劳动者成为所有者。把无形资产列入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范围,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骨干带动作用。提出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的合作制,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积极扬弃。 |
中关村:从京郊小村到创新高地 |
中关村——新中国成立前一个不起眼的京西小村庄,现在已是家喻户晓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科技的代名词,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和世界知名的“创新名片”。中关村的成长及发展历程,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推进科教兴国、创新发展的历史轨迹。新中国科技创新的出发地中关村之名,清末已有,村小民少,没有名人名事可记。金勋先生在《成府村志》 |
中国怎样实现强起来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使大国成为强国的历史方位,这一科学判断具有必然的历史逻辑,明确的理论逻辑和切实的实践逻辑。其中,历史逻辑包含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这两者都蕴含着实现强起来的历史必然性;理论逻辑具体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讲的“五个是”,它是实现强起来的基本目标;实践逻辑就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将“八个明确”作为指导思想,“十四个坚持”作为基本方略,将“两步走”作为战略安排,运用新发展理念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具体行动,用永 |
中国共产党解决的三大历史问题 |
[摘要] 经过98年不懈奋斗,党领导人民解决中国的“挨打挨饿挨骂”三大问题,实现伟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党成功地解决了落后“挨打”问题,使中国人民真正的“站起来”,不再受人欺负,任人宰割;成功地解决了贫穷“挨饿”的问题,使中国人民真正的“富起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贫致富之路。我们党着力解决好失语“挨骂”的问题,使中国真正的“强起来”,实现民族复兴。[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
[摘要] “改革开放富起来”是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变化和进步的切身感受,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特点;充分证明我们党的改革开放决策是正确的和合乎逻辑的。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顾“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展开逻辑,对于理解我们党的改革初心,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改革开放;富起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
如何认识抗美援朝战争 |
[摘要] 抗美援朝战争在新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它发生在新中国刚刚诞生之际,关系到新生政权的巩固,还因为它是二战以后爆发的一场烈度不小的局部战争。西方世界里头号强国的第一流军队,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但最终还是退回到战争的起点,这自然会引发后人的不断遐想。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还原这场战争的细节,重温中国出兵的背景,评估中国出兵的利弊得失,仍然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关键词] 抗美援朝;中国出兵;志愿 |
新中国为什么能够站起来 |
[摘要] 新中国能够站起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新中国站起来的历史基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新社会风尚的形成和人民生活改善是新中国站起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基础。
[关键词]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担当;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中图分类号] D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29-1445(2 |
中国人为什么选择共产党 |
[内容摘要] 20世纪中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共产党和国民党这两个主要政治力量的较量,以中国共产党的全面彻底胜利而告终。在拯救民众苦难、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现代化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均符合人民愿望、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运动的规律,占有道义的制高点,获得了最大公约数,创造了最大同心圆,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
共产党为什么选择毛泽东 |
[摘要] 毛泽东成为军队统帅和政治领袖,是不断战胜打击、排挤、挑战和党内各种错误的结果。博古政治早产,力不从心,是经验和能力问题。张国焘拥兵自重,利令智昏,是格局和党性问题。王明非左即右,德不配位,是立场和人品问题。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在众多中共早期领导人中,选择了代表正确的毛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