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认同 情感认同 行为认同 |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在持之以恒,重在全民参与,必须做到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
理论认同是根基。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
胡喜庆:干部读书要做到“五要” |
学习是干部胜任工作的必然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海无涯,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必须根据自身需求和工作需要,精选内容、把握重点,做到好中择优、优中选实,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要站得高远。干部要善读书,要站得高看得远,得用长远的眼光抓学习,打开视野、面向未来。要把握好方向,精选内容,领悟真谛。要看重读书学习,要学有所得,力戒认识上的肤浅、行动上的浮躁、作风上的浮漂、生活上的浮华。
|
自媒体兴起推动人类学转型 |
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知识生产方式,自媒体表达及其对日常生活的介入,给人类学带来全新的研究场域,并为传统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民族志写作提供了新的契机。10月15—16日,第三届二十一世纪人类学讲坛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探索与争鸣》杂志社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近30家院校和机构的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微信民族志、自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进行探讨。
|
开创当代中国文论研究新境界 |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出了重要的理论概念与话语范畴,对中国文学经验与世界文学活动进行了多维度的批评与分析,成果斐然。10月15日,在习近平总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中国是个诗书国度,千百年来对读书的溢美和期望,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难以媲美的。腹有诗书气自华,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读书也应成为其必然选择。读书养浩然之正气。千古以来,能做到立德立功 |
“为官不为”现象的治理对策 |
核心提示:在新常态下,治理“为官不为”现象势在必行,要从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及提高个人修养等方面入手,使党员领导干部做到为官必为、为官愿为、为官能为及为官有为,以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氛围,使党风廉政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为新常态下的各项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领导干部履职,作为是本分,不为不做是怠政,在其位不谋其政只会贻害无穷,长此以往将会动摇“有为就有位、有位 |
【原创】新常态下对首都文化与科技创新驱动的辩证思考 |
作为首都北京,在新常态下应该采取哪些举措?又如何认识这些举措的相互关系,对完成“四个全面”至关重要。 |
【原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和灵魂工程。实施和推进这个工程,既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理论工作者无疑在其中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在市委党校近一个月理论单元的专题学习研修,使我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集中和更深入的思考,也有了一点新的认识和体会。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学习体会 |
|
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武装,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代代相连的民族血脉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先后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党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同时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 |
一体发展,既做增量又改存量 |
蔡名照
|
于建朝:保护文化遗产“活的灵魂” |
“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每一天,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都是人潮如织。徜徉在幽深的坊间巷里,人们沉醉于“明清建筑博物馆”雕梁画栋的精美绝伦,惊叹于这里走出了林则徐、严复、沈葆桢、陈宝琛、林觉民、冰心等灿若繁星的风流人物……(1月6日新华网)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5000年悠久的文化历史,成千上万的文化遗产,如同一颗颗绚丽的“蓝宝石”,闪耀在这 |
王文举:努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
一.明确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 |
宋甘澍:关于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常态的思考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一定意义上讲,先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研究,后有中国的革命的胜利。在中国的建设与改革开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的实践互相促进,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绩,也遭遇了“文化大革命”式的挫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站在促进国家发展、保证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从“三个面向”着手,高起点谋划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常态”。 |
首都城市治理的文化视角 |
2014年2月,习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要求: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指明了新时期首都发展和管理的根本方向。那么,如何理解文化中心与全国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之间的关系?在北京这样具有3000余年建城史和861年建都史的古都城市治理中,文化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新时期首都文化建设应如何切入和突出重点?关注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