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永远向前——一个在改造中的文艺工作者的话 |
十年前的五月二十三日,毛主席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此以后,中国的革命文艺工作者获得了正确的指针。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时期,毛主席这篇“讲话”坚决有力地指挥着我们。在今天,中国已经站起来了,经济建设的高潮眼望着就要到来,全国的劳动人民更迫切地需要丰富的文化食粮。因此,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应加倍努力来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文艺方针。十年以来,凡是老老实实、诚诚恳恳地学习和遵循了毛主席的文艺方针而工作的文艺工作者,都得到了一定的收获 |
老舍:毛主席给了我新的文艺生命 |
在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前,我不可能写出像最近二年来我所写的东西。这二年来我所写的东西虽然并不怎么好,可是和我的解放前的作品比较起来,本质上是大不相同了。虽然我从一九二四年就开始学习文艺写作,可是始终不大明白应当写什么,怎么写,和应当为谁写。我的最初的写作动机是看见别人写,我也要试试,我要写,我要发表我所写的,我希望成为文艺作家。别的,我不管。发表了一两篇“作品”以后,就有 |
罗工柳:小鲁艺与大鲁艺 |
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从5月初开始的,一共开了三次。第一次我记得是大家到齐以后,主席从后面他住的山坡上下来。主席一出来,给我两个印象:一是主席胖了。1938年我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到太行山抗日前线以前,在延安经常见主席,那时候主席细细高高的。第二个印象,主席精神了。他还是穿1938年发的棉袄,到处是补丁,洗得都发白了,但很整洁,主席是勤俭的模范。进会场以后,主席很亲切地与大家握手,中宣部部长凯丰主持会议。毛主席讲话中间,外面炮 |
茅盾:认真改造思想,坚决面向工农兵! |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于一九四二年五月,到现在恰满十周年。这一个历史文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高度结合的又一光辉的典范。它批判了自“五四”以至一九四二年这一长时期内的革命文艺运动的若干原则性的缺陷,它澄清了直到那时期(一九四二年五月)还出现于文坛上的各种各样的非无产阶级的混乱的文艺思想,它彻底地解决了文坛上长期纷争而未决的一系列的原则性的重大问题,它明确地指示了文艺应该为人民服务,首先应该为工农兵服务,而为要达到这个目的,文艺工作者就必须改造自 |
梅兰芳:为着人民为着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出我们的一切(1955年) |
我今天首先要向党和毛主席致最崇高的敬礼,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亲爱的同志们致衷心的谢意。今天这个纪念会,不独是我个人和周信芳先生的光荣,也是我们全中国戏曲工作者最大的光荣。刚才欧阳先生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欧阳先生说得一点不错,我在舞台生活上的这样一些微小成就,并不是依靠什么特别窍门得来的,而只是“劳动的积累”。我开始学戏,是在满清末期光绪庚子 |
毛泽东和延安文艺界人士交往:平等交流 倾听意见 |
关心他们毛泽东对延安文艺界人士谦逊有礼,非常尊重。茅盾、萧三、萧军等人来延安,毛泽东不顾公务繁忙,亲自到他们的住处看望。对文艺工作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关怀备至,没马借马,要书借书,连家属得病也亲自问候;对文艺工作者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他都给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对于文艺工作者思想和创作上产生的缺点,他又开诚布公,循循善诱,真诚地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改正缺点。当他们遇到问题时 |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 毛泽东对"鲁艺人"寄予厚望 |
延安的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历史上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发生地。延安文艺座谈会距今已有七十年了,它对我国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历史的必然一九四二年五月召开的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应时而为”的产物。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步骤,旨在解决当时延安文化人普遍存在的小资产阶级思想问题,使其 |
延安文艺座谈会 |
一九四二年五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延安邀集文艺工作者举行座谈会。会议开始和结束时,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在一九四二年五月二日开始,到五月二十三日结束的。参加会议的约有七、八十人(注:参加会议人数说法不一:一说"七、八十人",见秦燕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前后文艺界的一些情况简介》,《文物》杂志1972年5月号;又见金紫光:《幸福的回忆》,《北京文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