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民法典的基本价值取向 |
友善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推崇的人际美德。孔子提倡“仁者爱人”“泛爱众”;孟子的“仁民而爱物”思想则使友善的内涵超越了人际互助美德,容纳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代际友善或生态友善。中国古代传统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中“以礼入法”更使友善得到深度贯彻。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曾着重讨论伦理生活领域平等和友爱的关系,并形成了“友爱的平等观”学说。作为任何一个时代的生活主题,友善价值观在我国民法典中同样不可缺席。
|
凝聚推动文明进步的道德力量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道德力量不断凝聚,社会风尚积极向上,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不断迈向新高地。
诚心正义 构建守信社会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基本内容,对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14年7月,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对诚信建设做了顶层设计和 |
知耻则有所不为 |
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次它激发人的奋斗精神,“行己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 |
雅颂之音 道德楷模 |
从艺60余载,歌唱家贠恩凤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哪里需要就唱到哪里,厂矿、企业、学校、农村都曾留下了她的身影。她自称是“为人民放歌的义务工”,而在听众的心中,她就是用云雅之音传播正能量的道德楷模。
“音者,生于人心也。”音乐来源于人的社会活动,是人情绪与情感的自然流露;音乐也来源于人的精神追求,是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集中体现。可以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追求,就决定了会有什么层次的音乐表现。
|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风尚 |
时代进步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引领,社会和谐少不了道德建设正能量。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崇德向善、爱国敬业,坚定理想信念,取得显著成效。
以核心价值观为魂
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
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目标化系统化品牌化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既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开展工作,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理念和工作方式,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秉持这一认识,内蒙古自治区在实际工作中以目标化、系统化、品牌化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总要求融入各项实践活动中,将核心价值观建设落细落小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标化主要解决“朝着什么方向努力”的问题。培育和 |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四个完善”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强国之基,是民族之魂。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树立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价值观自信,是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增强国家软实力和社会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与有力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让反映人民群众美好理想、体现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成为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塑造人们美好心灵的强大力量。
一是完善全员育人机制 |
为民族复兴奠定心灵秩序 |
从民族复兴大业的角度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孟子有言:“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一个人真正的满足感来自于充实的心灵生活,而不是物质生活。事实上,对物质生活的片面追求反会勾起欲望的永不知足而倍感饥渴。个人生活如此,国家民族的发展更是如此。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下的核心使命是为今天的华人生活赋予心灵秩序。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坚强 |
坚定理想信念是永恒课题 |
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党员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了,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才能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方面表现出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或表现为信仰缺失、信念动摇,或表现为理想错位、斗志衰退。面对理想信念存在的这些问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迫在眉睫。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永恒课题。当前,解决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要做到“三个注重”。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会见第四届道德模范代表,2014年赴河南兰考调研,2015年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等多个场合提倡“见贤思齐”。作为国人常说常用的一句古语,“见贤思齐”看似简单平常,但其实内涵很丰富。
“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大处来讲,“见贤思齐”有文化传承的意义在里面。孔子被称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我们如果要表彰六经,继承中华民族 |
为了信仰和理想的传承 |
自2014年4月开始筹划,历时一年多的准备工作,国防大学和星美影视集团联合拍摄的16集电视政论片《向前向前向前》投入了拍摄。值得赞赏的是,这部电视片的编导、摄制人员都具有一种家国情怀,加入摄制团队的每个同志都有为了国家和军队拍出主旋律作品的精神,都想为国家为军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大家不是为了赚钱才走进这个团队的。在准备工作中,大家加班加点,反复修改脚本、开讨论会、外出调研采访、熬夜制定分镜头拍摄计划等,都是为了把这部片子拍成打动受众的精品。现在看来,这部电视片具备了向打造又 |
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核心价值理念往往与文化传统与文化积淀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理念,更是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明确文化渊源和民族文魄,树立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走好中国道路 |
做“精神家园”的守护者 |
作家是离不开时代生活的。多年来,我一直在豫中平原上行走。下过乡、当过知青、生产队长、也在县里挂过职。特别是搞专业创作之后,我每年都会下去走走、看看。不是为了寻找素材,而是补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觉,也可以说是在研究平原。平原是我的家乡,我一直是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当作我的写作方向,把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当作“植物”来写的,写“土地与植物(人)”的关系和生命状态等。我曾经把自己数十年对这块土地的认知与探索写在了我的10部长篇和一些中短篇小说里(如“平原三部曲”:《羊的门》《 |
诗意德育:立德树人的民族化探索 |
所谓的诗意德育,就是以焕发德育诗意魅力为出发点,以立民族之德、树中华之人为价值取向,结合中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有效开发和利用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诗教理念与学校德育融成一体的民族化德育理念和操作方式。其实践路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人格”:诗意德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学 |
邻里守望,践行核心价值观 |
社会的基础在社区。我在调研中发现,当前不少社区存在着管理力量不足、小马拉大车,群众参与不够、邻里不相往来,居民人多嘴杂、价值取向多元等问题。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基层社区抓起,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保障。社区党组织要整合社区的组织资源、服务资源、人力资源,形成社区“大治理”的格局。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