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建”

——努力探索北京社会建设新路子

作者宋贵伦  网站编辑马轩  责任编辑申 洁  来源前线增刊:2018年10月[总第282期]   日期2018-11-15

  时间过得很快。2007年10月13日,在党的十七大开幕前两天,我被任命为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至今已11年。

  从当时的“光杆书记”“皮包工委”,到现在的一个大单位、一支大队伍、一个大事业。从不知社会建设为何物,到形成工作体系、取得明显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

  十年磨一“建”,辛苦并快乐着。从党的十七大到党的十九大这10年,正是我国社会建设从提上日程到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我有幸赶上了这个好时期,而且,有幸站在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和关键岗位开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探索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子。十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大家的支持下,我紧跟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密切联系北京实际,一手抓顶层设计、一手抓基层基础,不断探索社会建设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对北京市“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使全市社会建设工作者深受鼓舞。

  10年对社会建设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的探索,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

  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新起点

  党中央最早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是在2004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特别是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筹备成立社会建设工作机构的决定。当时,我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在部里分管理论和精神文明工作,也参与奥运筹备的相关工作。2007年8月8日,在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时,我激动万分、思绪万千,连夜写了一篇题为《人文奥运断想》的文章,于8月27日刊发在《北京日报》上。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在新形势下,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高度、新视角、新起点做好各项工作,并且,较早谈到了社会治理问题。就在该文发表一个多月后,我被任命为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社会办主任。我到任后,首先反复学习的就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可以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是我认识和开展社会建设工作的新起点。

  努力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北京社会建设新路子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把社会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按照这个总布局、大格局,设置北京社会建设工作机构,设计北京社会建设工作思路和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2007年12月2日,新机构对外宣布成立,明确提出了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北京社会建设体系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服务社会”的工作宗旨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创新体制”的工作定位。

  2008、2009这两年,主要围绕如何构建体系、探索路径、打开局面、打好基础而开展工作。2008年9月21日,全市社会建设大会隆重召开,推出了《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等“1+4”系列文件。2009年3月,召开了全市志愿者工作大会,推出了《北京市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形成了基本工作思路,即以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社会领域党的建设为龙头,夯实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两个基础,建设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两支队伍。

  实践证明,当年的思路是正确的,起点是高而实的,包括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些理念和概念也是很有前瞻性和生命力的。比如,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规范化建设,关于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关于社会组织“枢纽型”工作体系建设,关于社会领域党的建设等。包括提出的一些工作举措,当时就产生强烈反响,至今也还被效仿。比如,提高社工待遇,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在商务楼宇建立党建工作站等。2009年3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北京市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因为开始路子正、起点高,后来抓得紧、抓得实,才有了今天的显著工作成效。

   基本形成北京社会建设工作体系

  2010、2011这两年,有两个大背景,一个是高度强调社会管理,一个是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经受住两大考验,一个是如何处理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关系,一个是在无先例的情况下如何写出一个好的社会建设五年规划。2010年7月,在过去三年工作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推进大会,出台了《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行动方案》,推出了28项创新举措。这其中,不仅将“服务”与“管理”相并列,而且把“服务”放在了前面,改“管”字当头为服务为先。28项创新举措中,60%以上也是服务方面的内容。并且,首次提出了建设“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和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建设的新举措。从2010年开始,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着手起草《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2010年6月30日至7月1日,市委专门召开一次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关键词是“创新”和“全面”。2011年10月,《规划》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意见》和《规划》的重大贡献是,明确提出了全面加强北京社会建设的“六大体系”,即社会服务更加完善、社会管理更加科学、社会动员更加广泛、社会环境更加文明、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社会领域党的建设全面覆盖。以此为标志,北京社会建设体系基本形成。该规划是我国第一个社会建设五年规划,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规划起草过程中,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起草组和国家“十二五”规划起草组相关人员,分别前来调研座谈。国家颁布的“十二五”规划,将社会建设内容划分为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两篇、12章,其中,社会服务7章、社会管理5章,也是服务为先、为多。这说明,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大多数人的共识还是有的。经过五年特别是这两年的艰辛探索,对社会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有了一个总体认知。

  努力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用“社会治理”代替“社会管理”,打开了社会建设工作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中央整体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针,为加强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党的群团改革会议等为加强社会建设、改革、治理提供了有利契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加强了对社会体制改革的领导和协调。

  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这五年,也是全面打开工作局面的五年。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2013年开始,我们先后起草了《关于深化北京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前者于2015年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印发,后者于2016年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印发。这两个文件,除了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外,很重要的是提出了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体系框架:完善“六大体系”、提高“四大能力”,即完善在党的组织领导下,政府组织、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市场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的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

   这期间,我们还大力开展了网格化体系建设。2012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北京市网格化工作推进大会,出台了文件。2015年,又围绕加快推进社会服务网、城市管理网、社会治安网全面覆盖、“三网”融合、一体化运行,出台了“1+3”文件。网格化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期间,我们主持编著的《北京社会建设概论》获第十四届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社会工作者培训教材》获全国社工教育培训优秀教材奖;《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获首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教材奖;主持拍摄的六集大型电视纪录片《社会时代》于2014年在中央电视台(精华版)、北京电视台先后播出,产生良好反响。经过多年努力,到“十二五”时期末,北京社会建设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形成,基层基础建设指数到了“80后阶段”。

   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时代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新作为,新担当。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成立10周年。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我委办成立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这两年,我们投入较大精力起草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社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回龙观地区社会治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是市委市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重要指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举措。这两年,我们还围绕“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企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支持雄安发展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全面总结十年磨一“建”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之上,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思路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两个基本点,坚持抓住党的建设、改革创新、重在基层三个着力点,坚持不断提高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四化”水平,努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求实效。

  (作者:宋贵伦,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




打印 | 转发:

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检视初心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