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5日 星期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是如何完成的
作者李君如              日期:2013-02-28               阅读:5479 次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不平凡的历程,最大的成就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仅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而且在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经过艰辛的探索,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找到了一条能够使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过程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次飞跃来之不易。从理论上讲,第二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或者说,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二个历史性课题进行的“第二次结合”的成果。那么,“第二次结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怎样推进的?

  第二次飞跃的由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毛泽东在认真总结我国革命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和三个理论要求。一个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三个理论要求,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 研究和解决中国问题,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进而研究总结中国现实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二是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经 验,并在同外国经验的深刻比较中使之上升为理论,充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去;三是通过民族形式包括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表达马克思主义,不仅 在内容上努力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形式上也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和要解决的是近代中国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为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一个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第一次“结合”,实现了第一次理论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 主义理论不仅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而且包括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他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出发,找到了具有中 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揭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胜利完成了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和推动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华民族获得了真正的独立,中国人民获得了政治解放和社会解放。

  为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二个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第二次“结合”,开始了第二次理论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他继承毛泽东的未竟事业和思想财富,总结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的 新鲜经验,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伴随着这次理论飞跃在实践中的深化,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面对世纪之交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新的贡献。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实际出发,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虽然这次理论飞跃尚未完结,但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到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始终贯穿着一个共 同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围绕这个主题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及其理论观点已经形成了一个科学体 系。


第二次飞跃历经两次探索

  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实践的“第二次结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经历了以1956年为起点和以1978年为起点的两次探索、两次“结合”才完成的。我们都知道,“第二次结 合”是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来的,时间是1956年4月。当时,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新的 思考。他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从那时开始,他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都是为了“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可惜的是,这次探索、这次“结合”,由于一些原因没有能够实现理论飞跃,只 是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思想财富和经验教训。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开始了“第二次结合”,并 且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进步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于危难之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 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把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推进到了21世纪,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站在 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 的新境界。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应运而生,标志着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以下15个主要观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从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出发。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平等互利竞争。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民族团结和繁荣,引导宗教同社会主义相适应。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维护国家完全统一和主权完整。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和可靠的国家安全体系。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1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贯穿于这个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本原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精神动力是振兴中华、赶上时代的现代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次飞跃的三大启示

  回顾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中所积累的历史经验,启示何在?总结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我着重谈三点体会:

   第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选择的道路和理论是否正确,要看它是否既符合这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又符合这个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开辟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既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又符合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道路和科学理论,做到了上述“两个符合”。因 此,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造福于这个国家,造福于这个国家人民的辉煌的60年。

  第二,要做到上述“两个符合”,在我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既坚持从实际出发,又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应该说,坚持这“两个出发点”是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谛。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一般都认为,其基本要求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或者换句话说,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样理解,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还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中的“中国化”,包含了双重要求:

   一方面,强调“中国化”,是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有一个科学的出发点。所谓要有一个科学的出发点,就是我们常讲“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强调的是坚 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出发点是客观实际。这个出发点,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出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最新成果,在于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另一方面,强调“中国化”,是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 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出发点。所谓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出发点,就是“一切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坚 持的,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相一致的工作路线的出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于它是从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社会 主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往的研究和宣传,强调前者多,强调后者少。我们认为,只有把这两个出发点统一起 来,才可以说全面领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要求,才可以说全面认识了中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根据、追求和意义。也只有这样全面认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才能使人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坚持的“主义”,是我们人民群众自己 的“主义”。

  第三,坚持上述“两个出发点”,内在地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爱国主义相联系的社会主义。谈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 须既坚持从实际出发,又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强调人的认识和实践要有科学的出发点和正确的价值出发点,需要认识到,这里的关键是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 人的价值观特别是价值出发点的研究和宣传。

  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是毛泽东所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为 全中国老百姓所拥戴,之所以能够得天下,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就在于它以自己的纲领、理论和行动向人民群众证明了自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今天,人 民群众忧党忧国之忧,也忧在党能否始终坚持这一核心价值。在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所强调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内在地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这首先是因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爱国主义者,都是为了救国救民走上共产主义道路 的。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的爱国主义者集团,就是这样一个自觉地把为人民服务与为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服务融为一体、自觉地把爱 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融为一体的工人阶级先锋队。

  其次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始终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追求,就是要完成历史赋予中 国共产党人的“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性任务。因此,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时,内在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崇高追求: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阅读:5479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