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网”融合助推社会治理服务现代化

作者杨柏生  网站编辑马轩  责任编辑沈 聪  来源前线增刊:2018年10月[总第282期]   日期2018-11-15

  网格化是社会治理服务的革命性措施,起源于北京。多年来,北京市网格化体系建设以基础网格为基本单元,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力量,以快速解决问题为首要任务,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发展方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以广大群众满意为最终目标,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巩固提升,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网格化体系建设新路。

  网格化的探索实践:以政府流程再造为主要特征的责任明晰化

  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率先探索推进网格化。结合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管理方式粗放滞后、管理效率不高等难题,东城区实行“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这是城市管理区域明晰化,管理部件内容数字化、管理事件处置精确化的开始。通过建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创建管理与监督职能相分离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直接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东城区依托数字城市技术,以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辖区25.38平方公里划分为1652个网格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内城市部件(事件)问题实施全时段监控。这种管理法不仅明确了监督员和城市管理问题的准确定位,使责任进一步细化,还把原来每十几个人共同管理2—5平方公里,缩小为当时每人管理18万平方米,做到定人、定格、定位、定责。通过构建网格化机制,理顺和细化城市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推动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大大减少城市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实现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的重大转变。

  作为城市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新模式,网格化给城市管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大大提升了城市运行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及时解决城市井盖丢失、露天烧烤、垃圾乱堆放等城市管理中的顽疾,受到了政府部门、基层群众以及社会各方的好评。2005年,建设部专门印发文件,向全国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网格化的创新发展:以“多网”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服务管理精细化

  最初的城市管理网格化只是聚焦相对固定的管理部件(事件),也就是物、事两个方面,但对于人、地、组织等领域缺乏有效的涉足。如何借鉴城市管理网格化理念,推动网格化体系创新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推动城市服务管理精细化的时代课题和重点任务。继城市管理网格后,北京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开发应用,先后推出社会服务管理网格、社会治安网格、城管综合执法网格等多个信息系统,在推动首都城市治理和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重要成效。截至目前,全市12类相关部门职能纳入网格化工作监管。

  随着各个职能部门专业信息系统的不断增多,工作队伍、投入资金、数据总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出现网格不融合、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共享、条块不结合、多头指挥、重复建设等问题。为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这些问题,2015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强北京市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建设的意见》“1+3”文件,提出了城市管理网、社会服务管理网、社会治安网“三网”融合、一体化运行的思路和目标。2017年,又扩大到城管综合执法网。

  以“在网格上吹哨报到”为核心理念,着力推动条块结合。2018年,北京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作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头号任务、一号课题,作为坚持党建引领、理顺条块关系、推动条块结合的重大举措。其中,推进城乡“多网”融合发展是“街乡吹哨、部门报到”14项重点任务之一。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不是把大家集中起来到街道办事处上班、到乡镇政府办公,而是要到服务管理的第一线,在网格上吹哨和报到。通过机制创新,倒逼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一线,发现并解决问题,逐步实现条专块统,更好地解决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2018年,在西城、通州、怀柔、密云4个区的所有街乡镇及其他区县的5个街乡镇共71个街乡镇开展推进城乡“多网”融合发展试点,努力实现区、街乡镇、社区村在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方面的深度融合、一体化运行。

  以九大融合为主要任务,着力推动联动发展。按照“有效管用”的基本要求,制定实施北京市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建设指导目录,确立融合信息系统、网格划分、基础数据、热线系统、指挥体系、网格队伍、办理事项、办理流程、考评机制等任务,推动建立统一标准、综合平台、专门机构、专职队伍,形成全市一张网。在融合指挥机构方面,整合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管理、综治维稳、城管执法、应急指挥等网格化体系建设指挥职能,明确各区、街乡镇网格化服务管理机构,由各级党委政府统筹管理,并整合配强工作力量。目前,全市共划分基础网格4.18万个,配备各类网格员8.25万人。其中专职人员0.68万,兼职人员7.57万。

  以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为骨干网络,着力推动一体化运行。加强资源整合、系统融合,加快搭建覆盖全市、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平台由属地党委、政府统筹使用管理,作为本地区网格化问题协调处置、信息集成、督查督办和数据分析中枢,具有信息录入、接收诉求、分派任务、反馈结果、考核评价等基本功能,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统一系统,统一标准,统一事项入口,统一基础数据,市、区、街乡镇、社区村职责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市级平台以督查考核、趋势研判为主,以大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全市网格化体系建设的运行情况,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区级平台以受理派单、统筹监督为主,加强对发现问题受理、分派、处置办理的监督。街乡镇平台以协调落实、处置问题为主,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80%以上的问题由街乡镇先行发现、先行处置。社区村平台以采集更新信息、反映社情民意为主,通过采集原始数据、使用更新,反映发现问题,服务居民和驻区单位。四级平台业务标准规范、步调一致,在解决问题上形成发现、立案、派遣、处置、核查、结案、考评闭合管理流程,实现全程电子留痕,更好地保障网格化服务管理各环节的高效运行和顺畅衔接。截至2018年8月底,全市71个试点街乡镇全部建立了综合平台,通州、怀柔、密云区构建区、街乡镇、社区村三级一体化的网格化指挥体系和综合平台。

  以精细化为核心目标,着力推动效能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围绕“更清晰地掌握情况、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迅速地处置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构建“信息采集、事项立项、任务派遣、任务处置、结果反馈、核实结案、综合评价、绩效考核”的八步闭环工作流程和“简单问题立即办,复杂问题研究办,交叉问题会商办,部门问题移交办,紧急问题抓紧办”的“五办工作法”,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2017年,全市16个区网格化信息系统共接报各类事件554.49万件,解决520.37万件,解决率93.85%。

  北京网格化体系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迈出了三大步伐、实现了三大转变。由城市管理网格,发展到社会治安网格、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再到城管综合执法网格。尤其是近5年来,网格化体系基本实现了区、街乡镇、社区村三级全覆盖。在区级层面初步实现城市管理网、社会治安网、社会服务管理网“三网”融合,在部分区街率先实现“多网”融合发展、一体化运行。网格化体系建设工作范围发生根本性转变,由简单管理城市“物件”,发展到全方位服务管理人、地、事、物、组织;工作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由重管理,转变为服务治理并重;工作手段发生根本性变化,由最初的靠人严守死防,发展到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系统。经过14年的努力,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构架基本建立,政府服务越来越精准、管理越来越精细,社会治安管理越来越精密。

  网格化的巩固提升:以多元共治共享为主要特征的治理现代化

  网格化体系建设是一个逐步巩固成果、提升水平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与管理不同,治理强调的是多元参与,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在社会治理“四化”中,法治化是基本保障,专业化是能力建设,社会化是动力源泉,智能化是技术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全面提升“四化”水平,推动共治共享。社会化和智能化涉及到观念和机制创新问题,在下一步推进网格化体系建设中尤为关键和重要。

  要与时俱进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信息化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要机遇。抓住机遇,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打破传统思维定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在社会治理方式上实现革命性的变革,加快网格化向智能化升级,实现感知预警、分析预判、服务管理、指挥调度、监督评估五位一体。

  要顺势而为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网格化信息系统主要由各级政府部门开发建设,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内部工作机制。作为城市服务管理的主体,市民群众很难参与进来。群众的事归根结底要靠群众去解决。在探索创新方式方法方面,涌现出了一批基层经验。如东城社区的微网格矩阵、昌平回龙观社区网,以及怀柔、密云和丰台方庄地区网格微信工作群,拓宽了群众诉求渠道,都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市744个社区村开通了“微网格”微信公众号,40.4万余名市民群众关注使用,报送各类事件9.1万余件。

  今后,注重社会协同治理,倡导“人人都是网格员”的理念,探索建立“网格化+社区网+微信群”新体系,建立“群众线上吹哨,政府线下报到”平台,线上线下融合,与街巷管理、“小巷管家”体系衔接联通,使更多问题发现在基层,处置在前端,从源头上解决“管得了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的问题,走好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

  (作者:杨柏生,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综合处(网格化工作协调处)调研员)




打印 | 转发:

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检视初心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