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多元社区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于瑞林  网站编辑马轩  责任编辑丁莉莎  来源前线增刊:2018年10月[总第282期]   日期2018-11-15

  房山区作为北京市城市发展新区,是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区之一,与此同时,社区服务也存在着“有服务缺体系、有资源缺整合、有政府缺市场、有品牌缺打造”的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也间接限制了高端人才的流入和“高精尖”产业结构的形成。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正式实施,打造高端服务成为创造优质营商环境和集聚高端要素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快构建现代多元社区服务体系成为了当务之急。

  主要做法

  从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内容聚焦、模式创新和制度规范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初步经验。

  融合软硬件资源,实现统筹规划。建设区域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区政府2010年第66次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将废弃锅炉房和社区其他闲置用地一律留作公益事业建设用地,优先保障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并明确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牵头,联合规划等部门制定实施方案。以此为契机,集中文化、体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在社区建设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建设区域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时代家和社区服务中心为试点,将其委托给小康之家公司全面运营,创新了政府提供社区服务的模式,初步探索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新路子。

  创新政府购买社区服务体制。结合政府行政机构改革,探索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规范社区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对于社区职责外职能部门要履行的公共服务事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交由区域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办理。目前已建立了以区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相关区直部门参与,区团委、区残联等“枢纽型”社会组织配合,以社区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征集服务平台。几年来,共购买未成年人“云呵护”等262个项目,涉及特殊人群帮扶、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等方向,使用资金3575.3万元,在心理疏导、市民素质提升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受到群众的欢迎。

  引入三类组织,实现服务聚集。引入公益性社会组织,建立职业化社区服务团队。整合各类为社区服务的社会企业、社会团体资源,引领各社会企业、团队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带动社区服务团队和人员职业化、规范化、规模化。

  引入商业性社会组织,形成专业化社区服务企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梳理形成具有房山区域特点、兼顾满足未来高端人口的社区商业化服务需求,引导各类专业化商业组织向社区集中,形成覆盖房山全域的高品质“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引入创业型社会组织,孵育新兴化社区服务业态。建立房山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中心,搭建以社区服务为导向的创客空间,引导孵化各类新兴创业团队和人员与社区服务需求相结合,延伸社区服务链条,拓宽社区服务内容。

  聚焦三类社区民生需求,构筑和谐宜居环境。

  聚焦“一老”,提升居民幸福感。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到来,整合家政服务、健康管理、养老看护、老年用品销售、老年餐桌等社会服务资源,满足社区居民专业化、多样化、特色化居家养老需求。在时代家和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链条。

  聚焦“一小”,推出多元教育服务。围绕社区儿童教育和健康成长,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与社区儿童活动场所、文化娱乐配套,为儿童提供积极快乐的成长空间。在时代家和社区服务中心与团区委、教委、法制办、妇联等单位启动了青少年人身安全保护的“云呵护”工程,从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为青少年成长创造安全的环境。

  聚焦环保,推进绿色生态服务落地。在做好社区绿化的基础上,提供废物回收、家庭园艺、公共空间绿化、旧物交换等服务,构筑社区宜居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在CSD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指导加州水郡等社区加强低碳社区建设,在中水利用、节能节电、绿色出行、垃圾处理等方面,营造绿色文明的社区环境。

  创新“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打造智慧社区。线上搭建交易交互平台,提供“互联网+”服务。搭建线上综合性服务平台,展示社区服务内容,为社区群众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生活服务,群众只需在线预约或拨打呼叫平台电话,就能享受到上门服务。设立服务内容反馈机制,为政府引导社区服务内容,选择社区服务方式,监督社区服务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线下整合资源,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依托区域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协调区直部门开展公共服务进社区活动,提供“组团式、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实现城管、药监、计生、统计等部门的服务进社区。整合公益性社会组织、社区商业组织,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有效对接线上便捷预约功能,同时,将老年人、少年儿童等特殊人群无法线上实现的服务,集中在线下服务,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一刻钟可达的舒心服务。

  强化制度规范,贯彻法治思维。制定规范文件,提供法律保障。制定《政府购买社区服务中心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形成了申报、评审、立项、公示、评估、监管、验收的制度体系,使得购买服务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出台《房山区社会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在制度建设、执行实施、监督审计和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促进专项资金运行安全有效。

  遵守契约精神,实现各方共赢。合理设置合同内容,使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立足于契约关系,避免单方更改或中止契约。建立科学合理、 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对社区服务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监督评价。

  初步效果

  探索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整套方案,推进了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内容体系来看,更加注重居民对社区服务的具体需求,形成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政府合理规划,企业和社会组织设计实施的项目生成和落实机制。从组织体系来看,转变了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思路,形成上下结合的社会治理格局。从投入体系来看,撬动社会资本进入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减少了政府财政投入。从运营体系来看,由政府粗放式经营到市场专业化经营,提高了服务的有效性和质量。从制度体系来看,出台了规范的制度约束,促进了各方的合作共治。

  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形成了多方协商合作共治的良好格局。通过社区服务体系改革,政府将部分原来由自己提供的社区服务交由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服务政策的决策和监督等方面,实现由“养人办事”到“办事养人”的职能转变,进一步理顺了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社会组织实施,群众参与的社区服务体系。

  扩大了社区服务的有效供给和覆盖面,促进了产城人融合发展。从硬件条件看,建设了一批“用地集约化、外观品牌化、功能科学化”的区域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了社区服务设施的品牌。从软件条件看,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工作效率、运营成本和服务意识等方面的优势,为群众提供多样化、职业化、专业化的服务。通过软硬件建设,提高了社区的宜居水平和服务质量,也促进了“高精尖”经济的集聚和高端人才的集中,初步实现了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

  几点启示

  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和城六区相比,房山的城市化属于后发展类型,目前全区的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都相对落后,但又必须尽快承接城区转移出来的产业和人才,仅凭借各街道(乡镇)、区直部门分散去做,不仅投入大,而且标准不一,形不成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因此,我们从区级层面加强了统筹规划,根据“三个城市组团、两个城市发展带、一条城市发展环”的空间格局,合理设置区域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引入社区运营商负责运营,引入专业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不仅大大加快了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丰富了专业的服务内容和现代化的服务方式,而且孵育了创新型的社会组织,带动了第三产业的不断壮大,打造了全区社会建设的品牌,增强了发展新区的吸引力,为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和现代休闲新城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房山区的财政收入放缓,但民生的支出却在快速增长,区级财力已经很难承担起民生需求,特别是房山承担着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双重定位,正处于大发展大建设时期,投入民生建设的资金有较大缺口。因此,我们提供社区服务的方式努力适应时代发展,从政府独自提供向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提供转变,特别是通过购买服务的机制,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取得了明显进步。

  及时借助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建立现代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体系,方向不能是另起炉灶、在扩大增量上下功夫,应该是借助深化改革,在盘活存量、打通体制机制上用智慧。一是充分借助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成果,认真梳理了相关部门在社区的服务事项,大力推行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的方式。二是充分借助了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的成果,培育和引导专业性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社区服务职能。三是充分借助了“互联网+”的理念,构建“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借助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改革成果,较早将“PPP”的模式运用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四是充分借助了区域化党建、街道(乡镇)体制改革的经验,加强了各类政策和人力、财力、物力的整合和关联,实现了体系的构建和流程的再造。

  不断提高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随着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参与方的不断增多,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为最大程度避免和解决摩擦争议,保持服务体系的持续、高效、有序运转,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不断完善了区域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完善了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的相关制度和操作程序,各方严格按照相关合同开展合作和建设。

  (作者:于瑞林,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北京市房山区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




打印 | 转发:

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检视初心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