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分析
作者陈乐一              日期:2013-01-14               阅读:536 次

 商品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则要低得多,其中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之劳动力市场更低。本文依次分析这三大领域的市场化。

    (一)商品价格形成市场化程度

    商品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指的就是商品价格形成市场化程度。
    但 是,价格市场化进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相当部分商品和服务产品价格形成市场化程度仍然很低。商品和服务产品的价格形成,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具 有竞争性但仍由政府管制的商品和服务产品价格,应酌情尽快放开,让其在市场中形成;其二,继续由政府管制的商品和服务产品,应寻求科学的定价方法,达到公 平和效率的统一,能反映市场供求状况,遵循价值规律。实现了这两个目标,价格形成市场化程度势必进一步提高。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经济体 制改革的深入,具体包括价格体制和商品流通体制改革。

    (二)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测定
    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指标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劳动力价格既工资的市场化程度,也就是工资能否灵敏地反映劳动力供求,是否有充分的伸缩弹性;其次是劳动力自由流动程度。

    劳动力自由流动程度与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化程度往往是相对称的,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化程度高,劳动力自由流动程度一般也高,反之,劳动力自由流动程度则低。

    由 此看来,农村和城镇的非国有单位的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已相当高,城镇国有单位的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要低得多,这两类市场至今还是在两根不同轨道上运行。因此, 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主要应立足于城镇国有单位劳动力的进一步市场化。制约城镇国有单位劳动力市场化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现有国有企业的劳动制 度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这种劳动制度和人事制度极大地阻碍了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化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二是住房制度,职工名义上购买了私人住 宅,但调离单位时必须退出(否则不办调离手续),这一招真要命,极大地遏制了大批优秀人才的合理流动。因此,提高国有单位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主要立足于两 方面。首先,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劳动制度和人事制度,消除阻碍劳动力价格市场化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羁绊,这其实就是要深化国有单位改革,包括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其次,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公房上市进程,使职工拥有自己真正的私房,调离单位时无须退房。

    (三)资本市场与市场化
    资 本市场,在经济学文献中有不同的定义。在金融著作中,资本市场一般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融通活动的总和。笔者对资本市场的理解较广泛,它是泛指整个金 融市场,是各经济主体之间进行资本融通的各种形式以及相伴而生的一切交易关系的总和,包括证券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和银行等,与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 相对应,这是从经济学原理意义上来考察的资本市场。

    历经20余年改革和开放,我国资本市场盈利性的本性依然受到极大的压抑,致使 资本市场至今发育缓慢和功能残缺不全。压抑资本市场本性的诱因是浓厚的计划体制痕迹和政府管制。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其前提是计划体制和政府管制退出资 本市场的“舞台”,引入市场机制,还资本市场的本性。但是,受利益诱导,计划体制和政府管制绝不会自动退位,其干预力量比资本市场自身的抵抗力量要强大得 多。因此,最终还是要靠深入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弱化行政力量,强化市场力量,通过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的不断反复“搏斗”,市场力量最终确定自己的统治地 位。



  阅读:536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