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的创新探索
作者周雪梅              日期:2014-01-21               阅读:488 次

     周雪梅

为了提升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和效果,宣传部新闻中心高度重视并大力挖掘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先进典型。“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是我们在典型宣传实践过程中推出的重要活动之一。活动自举办以来,在全校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品牌。

     一、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之举

 “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旨在号召广大师生员工学习先进典型人物的精神与品质,在全校形成学习先进、拼搏进取、和谐向上的良好风尚,凝心聚力,积聚正能量,激励大家努力为学校的改革发展贡献力量。它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基础上推出的一项校园文化活动。从2008开始,新闻中心连续推选年度北京师范大学“十大新闻”。经过几年的实践,活动反响良好。2009年,结合北京奥运会,在评选“十大新闻”的同时,新闻中心同步推出“奥运新闻人物”,体操运动员陈一冰和奥运志愿者李菊成功当选。这些实践为“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的出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新闻中心不断探索,继续创新活动形式,在原有的年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基础上,增加了“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环节。从此,“感动师大”新闻人物暨“十大新闻”评选活动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为校园文化活动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风,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四届。每年年初,新闻中心举办上一年度的“感动师大”新闻人物暨“十大新闻”揭晓仪式,同时还表彰一批“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通讯员”。一年一度的“感动师大”新闻人物颁奖典礼,各机关部处、院系领导以及全校师生广泛参与,共同见证新闻人物的产生,聆听他们的感人事迹。这一校园文化活动的盛典,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起到了重要而独特的宣传效果。

二、评选工作日益规范化、制度化

“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至今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四年来,新闻中心不断完善活动的推荐、评选、表彰和后续宣传等环节,使活动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程序设计合理,投票渠道公开。每年年初,在活动的前期,新闻中心邀请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组成评选委员会,综合上一年度校内外媒体报道及学校各单位报送新闻,挑选出数位“感动师大”新闻人物提名人,在《北京师范大学校报》和学校新闻网上予以公布。经过历时一个半月的学校新闻网投票,结合评选委员会的意见,活动组委会最终评选出“感动师大”新闻人物数名,最终在颁奖典礼上揭晓。各环节的有序推进,以及报纸、网络等媒体的介入,一方面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为师生广泛参与,评选公正、公开提供了保障。

严格设定评选标准。“感动师大”新闻人物的评选标准不同于一般先进人物的评选标准,评选过程紧扣“感动”这一关键词,严格设定评选标准,要求:人物事件发生在本年度,或者人物在本年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推选的提名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在教育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以个人或者团体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或者公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工作中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三、挖掘校园先进典型,树立身边可亲可学榜样

典型的人和事浸润人们的心灵,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使人信服,更容易引领人们去效仿和学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选的“感动师大”新闻人物中,既有潜心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又有为校夺取殊荣的高水平冠军团队;有全面发展志愿奉献的青年学子,还有用温暖点亮学生心灵的朴实工友。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优良传统与时代风貌,堪称学校的楷模、师生员工身边的榜样。具体评选情况如下:

2010年,评选出的2009年度“感动师大”新闻人物中,包括用生命诠释师魂的优秀教师、历史学院教授史革新,顽强拼搏、夺得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冠军的北京师范大学女篮,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热心服务师生的物业中心楼管员“教九大叔”齐明会、 两次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APEC,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精彩、多才多艺的外文学院学生张萌。

2011年,评选出2010年度四位新闻人物,包括耄耋之年仍然奋斗在生命科学领域、慷慨捐献50万元激励青年学者的孙儒泳院士;敢打硬仗、作风顽强,勇夺全国高校女足联赛总冠军,并作为国家队迎战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北师大女足;朴素踏实、理想高远,多次接受温家宝总理接见的免费师范生苟晓龙。有在学校成功举办个人摄影展“举·止2010”,抓拍50个毕业生的校园“风云”人物吴迎波。

2012年,适逢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以“雷锋精神  身边榜样”为主题,评选出62011年度“感动师大”新闻人物。既有为中国教育公平奔忙的七旬老教授何克抗,有用七年的坚守为城市流动儿童撑开了一片蓝天的四环游戏小组,也有用婉转嘹亮的歌声将自己的幸福感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的“红薯大妈”许淑艳。有爱生如子、被师范生亲切地称为申妈妈的免费师范生班主任的申秀民,有自强自立、用自强精神奏响青春乐章的吴晓秋,热衷支教、立志献身家乡基础教育事业的朱启平。

2013年,评选出的2012年度“感动师大”新闻人物包括:捐资助学、支持母校发展的优秀校友邱季端;执著讲台、培育英才的资深教授童庆炳;两赴南极、不惧艰险的科技精英惠凤鸣;身残志坚、励志成才的“自强之星”李雨;关爱学生、以心交心的辅导员刘姗姗;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厚道父子”——苏庆堂、苏龙,以及为李夏夏同学募捐的师生校友群体。

新闻中心及时发现这些师生员工中的优秀的典型人物,并宣传报道师生员工身边这些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典型人物身上散发的个性魅力和映射出的时代特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这一方面彰显了师生风采和先进事迹,有利于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师生向榜样学习的热情,同时增进了师生对学校中心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师生的归属感,把师生凝聚到服务学校发展、努力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大局中来。

四、推进后续宣传,扩大宣传效果

对典型人物的宣传不能是一过性的,后续宣传也很重要。每年,“感动师大”新闻人物推出后,校报、新闻网、校电视台等都会对当选的典型人物进行专题报道,充分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同时,新闻中心还会将活动报道继续推向社会媒体,这些北师大先进典型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宣传效果得以进一步深化, “感动师大”新闻人物的影响向社会进一步延伸、辐射,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例子包括:2009年度“感动师大”新闻人物张萌,2010年当选为“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2011年度“感动师大”新闻人物何克抗,2012年成为“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2011年度“感动师大”新闻人物吴晓秋,2012年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011年度“感动师大”新闻人物朱启平的支教事迹,被《光明日报》于201352日在头版重要位置以近4000字的篇幅进行了详细报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总之,“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举措。新闻中心要将活动开展下去,坚持活动所追求的人文情怀与文化诉求,并不断创新形式,使“感动师大”新闻人物和相关活动更加深入人心,校园正能量更加强劲,不断推动和谐校园建设,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精神力量和支持。

 



  阅读:488 次

周雪梅的文章
“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的创新探索
分页 1/1  [1]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