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改进基层党建工作 |
作者:褚宏启 日期:2014-01-21 阅读:489 次 |
褚宏启 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是现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一个现代政党必须具有现代精神。以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改革与发展历史新阶段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对自身发展提出的核心要求。本文结合高校组织特点,阐述如何以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改进基层党建工作,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的开展。 一、 用权利约束权力,以民主精神改进基层党建工作 核心问题有两个:如何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如何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在基层党建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点有三: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完善党内的民主决策机制:开好民主生活会。 党员具有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但关键问题是如何切实保障这些权利。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机制和举措,如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等,要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党内情况通报、党员意见表达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条件,基层党建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教育学部分党委依托教育技术学院的信息技术支持,正在“电子党务”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核心制度。但在基层党建和基层管理中,尤其在管理决策中,往往集中有余而民主不足,民主与集中不能有机结合,不能实现必要的平衡。必须明确,民主是集中的基础,没有充分的民主作为基础,集中就是片面的,由此形成的决策代表的往往是少数人的意见,决策的科学性会大打折扣,这样的决策会对我们的事业、对中心工作带来损害。必须防止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要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要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的本领。民主决策不能只是一句好听的口号,必须有相应制度作为保障。学校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党政联席会是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这个决策机构能否实现民主决策必须有相应制度作保障。教育学部的党政联席会就是部务会议,是学部的最高决策机构。《教育学部管理规程》是教育学部最基本的规章制度,该规程把“民主管理”与科学管理、依法管理、自主管理并列作为学部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并明确规定,“部务会议所讨论的问题,遇到不同意见时,不宜匆忙做出结论,待进一步调研并充分讨论后,再做决定。如果意见仍有分歧,采用举手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表决时,部务委员中三分之二或以上赞成,表决才有效”。 严肃认真的民主生活会对于党员个人的健康成长、对于基层组织的健康发展作用重大。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党员和党员干部,做“老好人”,怕得罪人,不想或者不敢指出其他同志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不利于其他同志的成长和发展,不利于单位工作的推进与改进。民主生活会应该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切忌“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庸俗做法。教育学部把开好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作为今后提高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如何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也是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领域。基层党组织应该把民主精神发扬光大,使民主成为一种文化,渗透到基层单位的各项工作中去,积极推进行政民主、学术民主。教育学部分党委一直致力于推进学术民主。学部设立了发展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人事工作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等评议咨询机构,以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学生在学部发展中的作用,使学部重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教育学部管理规程》规定:“各委员会对审议的事项可通过协商一致决定,也可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采用举手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时,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出席,并且参会委员中三分之二或以上赞成,表决才有效。”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高校推进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保障。教育学部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育学部管理规程》规定:“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全体教职员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部民主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形式。学部尊重和支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部民主管理和监督,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有关决议和提案”。学部今后将逐步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参与机制,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完善部务公开制度,保障教师和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用理性超越经验,以科学精神改善基层党建工作 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建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科学化的本质是理性化,与主观性、随意性相对立,科学化、科学精神通俗一点讲就是要“讲道理”。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也要讲道理。基层党建也要讲道理,不能搞形式、瞎折腾,也不能只是凭经验、凭感觉行事,要以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开展党建工作。要求以事实为依据,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在管理和决策中,不搞瞎指挥,提高管理权力理性化的程度,简言之,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科学发展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延伸。基层党建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精神改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点有四: (二)深入研究“中心工作”。“围绕中心抓党建,凝聚人心促发展”是高校党建的基本要求。高校基层党建不能脱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另搞一套,不能用一些形式化的、没有实质内容的活动去占用师生的宝贵时间。围绕中心抓党建并不是降低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不是党政不分,更不是“以政代党”,反而是基层党组织走进中心工作从而不被边缘化的必要条件。基层党建要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基层党组织首先要“高于中心”——从宏观视角、战略高度研究各项中心工作,只有如此,才能把握中心工作的改革方向,才能令人信服,才能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 (三)深入研究管理现状。科学管理的前提是科学认识。要求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管理者一道对于管理现状,对于管理目的、管理体制、管理主体、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等有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对于教育学部而言,学部党政共同深入研究管理现状尤其重要。学部是学校规模最大的一个学术机构,管理任务繁重,同时又是学校进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基层党组织只有对于管理有深刻的认识,才能高水平地参政议政,才能在管理中有效发挥监督保障作用。 (四)深入研究师生生存与发展现状。促进人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是高校党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了解人是发展人的前提条件。基层党组织应该深入师生调查研究,了解师生疾苦,倾听师生呼声,在促进师生发展方面,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民情,了解民意,挖掘民智,关注民生,是切实落实科学精神的具体要求。 三、以人为本,把民主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为一,共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民主精神与科学精神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得益彰的。从管理和决策方面看,管理民主化是管理科学化的制度保障。民主制通过程序的理性化来保障决策的理性化,从本质看,它是一种程序化了的纠错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更重要的,从实质看,民主精神与科学精神有内在联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二者的共同追求。 民主精神的本质是民本精神、平等精神和人道精神,简单的说就是以人为本。民主精神要求在回答“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时,坚守人民立场和平民情怀。民主精神要求党建工作、行政管理、学校各项工作都要尊重人的价值,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工具,要求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走进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世界。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精神在发展理念方面的集中体现,其核心要求就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民主精神与科学精神可以融合为一,携手并进,共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但是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要求更多是在伦理层面上,不易操作化;而且三者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没有立体感,需要具体化。 基于以上思考,教育学部分党委把“了解人,发展人,服务人,依靠人”作为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性原则。要求学部基层党建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四点展开。“了解人,发展人,服务人,依靠人”的要求相对于“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要求更有立体感,有递进的层次,而且在操作层面上更易于落实。 了解人就是要求了解师生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了解他们的群体特征与各种差异,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与所需支持等等。只有以科学的精神充分了解师生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情况,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任何一个学术机构的发展必须依靠广大教师和学生,不是靠少数几个学术精英和权力精英。 我们认为,教育学部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学科的关键是“人的发展”问题,包括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只有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并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一流。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学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依靠全体师生去共同开创。事业依靠人,事业也发展人,在共同的事业中,师生共同发展,学部阔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