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 他们携手走来 |
作者:高超 日期:2014-01-21 阅读:488 次 |
作者:高 超 从鞍钢走出了这样两个人,他们如此不同,他们又如此相同。 一个叫雷锋,一个叫郭明义。 他们是不同的。他们生在不同的年代和地方。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旧中国的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郭明义则于1958年12月生于红旗下的辽宁鞍山。 他们做了不一样的事情。雷锋时常在工地、车站、火车上助人;郭明义则15年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20年献出6万余毫升鲜血。在不同的时代,他们用不同语言阐释“平凡的高尚”,用不同的方式践行“助人为乐”。 他们又是相同的。他们都是鞍钢工友。1958年11月15日,雷锋赴鞍钢工作,被分配在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至1960年1月入伍,雷锋共在鞍钢停留一年两个月;郭明义自1981年退伍,回到鞍钢齐大山铁矿后,先后从事过6个不同的工作,至今已31年。 他们被同一人送上军列。1960年1月,在鞍山火车站,辽宁省军区鞍山军分区原副政委余新元曾亲自把雷锋送上军列;1977年1月11日,同样是余新元亲自把郭明义送上了运兵的专列。历史是如此巧合,送雷锋、郭明义踏上军列时余新元肯定不曾想到,这俩小伙竟然一前一后都成长为感动中国的人物。 他们都爱看书写字。1958年2月,雷锋在国营团山湖农场工作时,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写了短篇小说《茵茵》,同年8月创作并发表第一首诗歌《南来的燕子啊》;郭明义则时常写诗讴歌工作和生活,还通过微博传播自己的观点和理念。雷锋的《雷锋日记》为国人熟知,郭明义则凭超过700万的新浪粉丝微博团让爱心在微博上点燃。 他们践行着同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颗钉的爱岗敬业精神、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块砖的普通劳动者精神、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持守良善,于平凡中见不平凡,于超出小我中成就大我。他们用普通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模范地实践了党的根本宗旨,他们在日常岗位上和社会生活中,自觉践行共产党员大公无私、处处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的誓言。 2012年3月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就是这样相同又不同的两个人,跨越时间长河,携手激荡起时代的涟漪,诠释着浩荡前行的主流价值,激发出全社会崇尚先进的精神与和谐向上的力量! 让我们向雷锋和郭明义学习,学习他们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人生风格,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责任观念,学习他们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善始善终、坚持不懈的精神毅力。少索取,多付出,在实践中、奉献中体现对社会、对集体、对人民的责任,使生命更加多姿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