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贸易增长方式 |
作者:徐从才 日期:2013-01-14 阅读:493 次 |
(一)贸易增长方式的提出 一般说经济增长方式就是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方法,从水平衡量就是人均GDP的多少;从质量衡量,就是要素生产力的强弱。不论理论界还是实践界都有一套测算公 式。贸易增长方式是从这里引伸出来的。对贸易增长方式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资金流动的速度和成本。总体是效率问题。从劳动看影响最大的是组织和网络问题、和 技术相关联的要素指标,即能不能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把工业化、信息化的技术成果适时运用到流通领域并加以创新,要同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 (二)从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引伸到贸易增长方式必须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衡量: (1)靠资源消耗型即“燃烧型”的GDP增长方式从长期看、大跨度看是难以为继的。因为资源会枯竭。 (2)长期对GDP增长崇拜,会导致社会经济失衡发展:一是外汇储备过大,顺差过多,对外依存度高,外资的平均利润率远大与内资,内资处于低端产业;二是 民众和政府失衡,不是藏富于民,而是藏富于政府,藏富于国家,导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过高,最终消费率越来越低;三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失衡,银行 业利润比一般产业高得太多;四是商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长此以往社会福利方式也会低端化。所以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那么贸易增长方式为什么也必须转变? 从贸易理论的发展看,贸易理论经历了重商主义到贸易的互利原理,到现在的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有确定性。贸易开放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所以贸易增长方式也 就应从原来的模式走向适应现在的模式,再走向新的模式。回头看看,从双亏损到双盈余的过程,也说明我们的贸易发展战略特别是外贸发展战略难以为继。 (三)研究贸易发展战略转变的视角 传统的视角是从生产,基本停留在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以出口和创汇为中心。现在研究增长方式转变要从生产领域转到流通领域。这个研究视角有四个方面: (1)坚持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 (2)坚持国内市场的开拓开创与国际市场的开拓开创相结合。我们在国际国内市场的认识上有失误,我们的市场在政治上是统一的,在经济上是分割的。解决各地 产业结构的同步化和同质化,推进国内市场开放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是大国,大国模式和小国模式不同。亚当 斯密认为,小国之间是国际贸易,大国之间要考虑区际贸易。但我们很少重视,把大国模式等同与小国模式。我的观点是,我们要坚持内需主导型开放型经济。 (3)要坚持外贸外资与外包相结合。 (4)我们研究流通的文章都不是从流通角度研究增长方式,而是站在生产角度来研究。 (四)研究贸易增长方式的重点 (2)提高中间商(贸易商)的组织化程度的研究。纵向约束,横向联合,这是两个最基本的管理途径。在提高贸易代理水平的同时要优化产业链结构,获取最大的比较利益。 (3)根据分工深化的原理,原来许多作为最终品交易的现在作为中间品交易了。那么市场的流通组织方式怎么搞?应该研究。 (4)流通技术在更新,效率在提高,组织形式怎样适应工业化、信息化的要求不断变革,引入新技术?必须用现代化的观点、用现代的技术和手段来改造传统的流通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