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张润枝              日期:2014-01-21               阅读:756 次

 张润枝

 

科学、合理的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始终重视通过有效的、多样的方式方法对党员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问题,对于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富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方法的重要性,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毛泽东曾经有过一段十分经典的话:“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这里说的“船与桥”,就是指工作方法。他明确指出:“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不断改进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观察和处理中国问题的武器。

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主要通过建立进步团体、创办刊物、出版书籍等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时期,毛泽东等人深入农村,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 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党内教育、军队政治训练的基本内容和教育方法,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宣传鼓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要“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重要的著作,系统总结了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系列方法。1944年,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谭政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做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工作方法,包括领导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与具体指导相结合;遇事要从分析具体情况出发;典型的批评与典型的教育方法;启发诱导与检讨自省的方法;开展革命竞赛、表彰英模的方法;说服教育与耐心感化方法,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革命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用民主的方法即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灌输原则和疏导方针;应坚持积极引导的工作方法;坚持批评教育的方法等,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行为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适应这些变化,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化趋势日益显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事情,而是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单位与家庭、群体、社团、社区交互贯通,报刊图书、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相关领域整体联动,政工人员、专家学者和社会化教育机构的力量相互配合。二是教育载体日益丰富。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深入人们生活;借助群众性活动载体充分调动人民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借助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大力加强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要主动出击,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向人们的内心世界深入。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要求。党的十七大也首次将“心理疏导”写进了党代会报告,强调要研究新形势下教育的内化方法,开展心理分析、心理咨询,提高教育效果。

 

马克思主义是为人们提供改造思想意识、提高政治觉悟的科学世界观,毛泽东曾说过:“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中国共产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现了实践的观点。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对中国共产党选择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很强的指导性。毛泽东指出:“无论任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必须深入实践,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如民主革命时期,党清醒地认识到要发动农民投身革命斗争,必须满足其实际生活要求,使他们在政治上获得解放,经济上求得翻身,因此制定与实行了“耕地农有”的政策。又如,邓小平一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联系实际,“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武断的说法是不行的。”江泽民则指出,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必须切实了解群众的思想和利益要求,掌握群众情绪,研究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 

第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现了辩证的观点。主要表现在:其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认识人们思想矛盾的共同点,更要掌握它们的不同点,“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其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学会既集中力量首先解决重点问题,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抓重点、抓典型,同时又要学会弹钢琴,做到点面结合。如“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但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已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其三,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解决思想问题时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毛泽东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思想政治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自身因素和外部影响,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特别要在启发、激励教育对象主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上下功夫。

第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现了群众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党的政治优势,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尊重群众,关心群众,以民主的方法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通俗化、形象化,符合人民群众的口味和特点。如党在早期就注意到必须根据工人、农民、党员、军人的不同特点,采取切合对象接受能力的教育方式,“不但言语文字要接近群众,鼓动的内容也要接近群众”,“我们的鼓动应当使群众了解,要使极落后的工人苦力都能懂得,才能有力。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政治部指出,因为我们的战士是农民,还没有觉悟到光靠理论的训练和严格的科学组织工作就能改变思想的程度,他们今天需要从最实际的与他们最切身的要求的满足中,逐步走到对我们各种大道理的接受。因此,要求各级干部和政工人员不要整天光讲大道理,而忽视了战士的实际生活问题,各级政工干部要多到厨房走走,关心一下伙食问题,关心战士的身体健康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原则和经验,对当前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 始终坚持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方法。毛泽东说过: “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仍把思想理论武装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1985年,他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江泽民则明确提出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他认为,党只有把科学的理论灌输到人民群众中去,用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发动群众,才能完成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党,这样的大国,这样人口众多的民族,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如果没有以正确理论为基础的强大的精神支柱,那末,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将是不可想像的,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谈不上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

第二, 始终坚持把实践锻炼作为提高人们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接触事物的现象,更要通过实践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思想。离开社会实践,是无法触及事物的本质的。

毛泽东对这一点的认识极为深刻,他说:“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因此,他极为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分子在其未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在其未下决心为群众利益服务并与群众相结合的时候,往往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这种缺点,只有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才能克服。”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详细论述了实践锻炼对加强共产党员修养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共产党员要变成为很好的政治上成熟的革命家,都必须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必须在广大群众的革命斗争中,在各种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去锻炼自己,总结实践的经验,加紧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这样才能使自己变成品质优良、政治坚强的革命家。邓小平则非常注重通过劳动实践教育群众,认为:“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这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

第三,始终坚持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确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家庭经济情况不同,社会经历、个性特点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觉悟、接受能力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以增强教育的有效性。邓小平说:“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要针对每个单位、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去做思想工作。”江泽民强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干部群众,所处的环境、承担的任务、面临的问题不同,其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要求也会有不同。……做工作一定要把握这些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此,对经济发达地区群众和经济落后地区群众、对领导干部和一般群众、对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对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及下岗职工等,都要根据其工作生活的环境、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要求,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教育理念。

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说服人、教育人、转化人的思想观点、立场的工作,教育者要尊重人,关心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深刻的道理、丰富的知识、诚恳的态度去说服人、教育人,不应该高高在上。“思想改造的工作是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工作,不能企图上几次课,开几次会,就把人家在几十年生活中间形成的思想意识改变过来。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尊重工作对象,理解工作对象的观点与看法,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只有我们的同志尊重群众,信任群众,群众才会尊重我们,信任我们。我们是以群众中一员的资格,在群众中出现,提出主张和办法,使群众自愿地接受,自愿地跟着我们行动,而不是以共产党员或者自命为领袖的资格去命令和指挥群众。”对待工作对象,“态度要谦和,要诚恳,要尊重其人格,尊重其意见;不要锋芒毕露,自以为是政治家,而要善于根据不同对象去进行政治解释工作。感情的联络也是必要的,因为这对政治上的接近是有帮助的。”



  阅读:756 次

张润枝的文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分页 1/1  [1]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