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钢:上海筹划开发郊区购物中心 |
作者:朱成钢 日期:2013-01-15 阅读:526 次 |
虽然购物中心面临种种难题,但是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个新型业态在中国还有相当广阔的前景。 因此,上海财经大学市场营销系博导晁钢令得出的结论是,目前中国的购物中心发展是局部过热,总量不足。 晁钢令认为,购物中心适合了现在人的消费理念,他还处在成长期,人们说上海购物中心过热,其实只是因为开错了地方(市中心过度集中)。 晁钢令目前正忙着在郊区--青浦区“方家窑”地区做一个购物中心的前期认证。他说,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了,将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符合国际惯例的购物中心,将 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据他介绍,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引进国际品牌直销点,青浦区政府为此也成立了开发办公室,其他的规划也都在进一步落实当中。 朱连庆也认为,郊区以及上海的西北角和东北角,普陀区和五角场地区还有发展购物中心的空间。 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在第十二届国际购物中心协会亚太地区年会上,上海市经委秘书长朱成钢也透露了政府方面将购物中心建设移向郊区的看法。朱成钢说:“未来在上海发展购物中心项目,中小规模的项目将日益受到青睐,社区型和郊外广域型购物中心将成为发展的主力。” 还有一组数据可以为此提供合理化论证,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到8月,全上海住宅在建面积为6761.6万平方米,其中内环线内,即中心城区占 24%,内外环线之间占42%,外环线以外占34%;而在今年新开工的2076.4万平方米的住宅中,中心城区所占的比例已由两三年前的27%到29%, 锐减至12%;内外环线之间的也有所提升,占36%;外环线以外的首次超过一半,达52%。数据的对比透露出一个信息:上海市区的新建房供应量向郊区转移 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毋庸置疑,新建住宅大量转向郊区,将带动市区人口向郊区迁移,在人气大量聚居的地方,必定有社区型购物中心的生存空间。在这一点上,9万平方米的友谊南方商城已经给开发商们开了个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