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北师大校风的传承者 |
作者:林崇德 日期:2014-01-21 阅读:465 次 |
作者:■林崇德 我们很难忘记毛泽东同志的一句名言:“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干成一件事情需要有点精神。办学校也是,不管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为了使人才辈出,尤其是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就要有学校精神。所以,提炼北师大精神很有必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一期发表了我和弟子俞国良的 《论心理学视野中的学校精神》,我们在这篇文章里指出,学校精神,作为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它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是一扇直接反映社会心理特征的窗口,其核心内容和具体表现形式是校风。校风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培养和造就良好的学校精神,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学子,又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我自196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算起,至今和北京师范大学已有52年的感情。我深深体会到贯穿百年师大校风的一条红线,始终是教学子做人做事、开拓创新。这是这所百年名校根深叶茂的根本。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初期,一位学堂监督曾经做了最短的就职训辞:“诸生为国求学,努力自爱。”这和后来北京师范大学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和校风,是同一意思。这个校训和校风,使在这里奠定了爱国情操、道德修养的人生基石的10余万毕业生中出了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更出了遍布全国的人民教师。由此,北京师范大学不仅成为中国师范教育的排头兵,而且也为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基础。 我就在这种校风下学会做人做事,又用这样的校风去教育我的学生做人做事。我曾当过13年中小学教师,培养了上千名学子,尽管他们绝大部分是普通劳动者,但也涌现了许多模范、企业家、学者和干部。奥运会所有场馆的总指挥就是我的学生,他从北师大懂得“为国求学,努力自爱”的道理,在奥运会结束后250亿款项的审计过程中清清白白,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风的一名传承者。在自1978年回北师大从教32年的过程中,我更懂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理念的真谛。我把培养人才作为完善校训和校风的过程,我长期担任本科教学任务,在古稀之年还连续教了三届本科生,有人问我图个啥,我想毕生都用校训和校风的要求来做人做事。迄今为止,我已带出了上百位研究生,其中有77位博士,他们中有49位已经晋升为教授,42位已经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当有人鼓励我说我学生的成就时,我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又培养了一批传承北京师范大学校风的人。而我自己也在这种校风的哺育下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