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励耘·丽泽·乐育的精神
作者刘家和              日期:2014-01-21               阅读:500 次

刘家和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有励耘、丽泽、乐育三个教工宿舍区。励耘的名称来自前校长陈垣先生的书斋名。顾名思义,这是说一个学者必须在做学问上努力耕耘。丽泽的名称来自老师大(南校)的一座教学楼的名字。《周易·兑卦·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因为在八卦中兑之象为川泽,六十四卦中之兑卦下上二卦皆为兑,所以是一对泽(也就是丽泽)相交流,由此引申为君子与朋友讲习交流之象。乐育的名称来自老师大的一座小礼堂的名字乐育堂。《孟子·尽心上》中曾经说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对于一位学者而言,能够家庭平安,内心平安,还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的确已经是乐莫大焉,难道还要有什么更多的欲求吗?

  励耘、丽泽、乐育,这三者之间是有着其内在的关联的。正如我们从西校门进校,稍向北为励耘区,继向东到丽泽区,再向南为乐育区,到东校门口。这样的布局,就好像一位学者的为人治学的层次:先从个人自身严格要求,努力做好学问,这是基本的立足点或出发点;继而不可独学而无友,否则难免孤陋而寡闻,必须与朋友、同仁交流切磋,集思而广益;进而就应当以其所学从事认真的教学工作,使其所学发挥作用。的确学然后知不足,其实教然后更能知不足。于是,我们就又要从东校门进校,由乐育区向北而丽泽区,再向西而励耘区。这样就经历三个阶段而再次砥砺自身,充实自身,超越自身,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再次返回教育、教学第一线,使工作成效不断达到新境界。

  我觉得,励耘、丽泽、乐育三个校区的存在,就象征着我们学校每一位教师的精神。这种精神,既恬淡宁静,又自强不息。我希望这种精神一往无前。

 



  阅读:500 次

刘家和的文章
励耘·丽泽·乐育的精神
分页 1/1  [1]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