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浅谈德育工作中全员育人理念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李炜              日期:2014-02-13               阅读:478 次

职业技术学院  李炜

摘要:全员育人是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手段。现在面对全员育人的整体形势,在德育工作的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职业技术学院面对现在的德育工作中全员育人的现状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采取了一定的有力措施。本文详细分析了现状的特点和应该采取的办法,以供全员育人理念在高校中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关键词:全员育人 制度 途径 保障 氛围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服务学生的成长,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高校德育效果“低效”的现状,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树立明确的目的意识、重视渠道的搭建、构建全员育人的制度保障,才能使高校的德育工作变得高效。

  一、强化 “全员育人”的重要地位

要谈“全员育人”,我们要对这个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所谓“全员”,应该是指呆在学校里的所有人,既包括校长、教授,也包括所有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甚至还包括所有的学生;所谓“育人”,不一定要有明确目的和意识的说教,通过和学生一起的交流和合作,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也应该算是育人。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该生活化,生活应该教育化,这个观点时至今日对于德育工作来讲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职学院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这种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我们发现,德育不是在某个时期、某个阶段、某种场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就可以取得实效的的,也不是一两个大型艺术活动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每时每刻渗透在教育各个环节和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学生接受德育教育不仅在课堂上、书本里,而且在社会和学校环境中也会耳濡目染。因此,我们必须从整体、全局出发,集中集体智慧,积极的、有计划的开展符合实际的德育活动,并随时总结,不断优化德育过程,做到科学育人,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的工作实践中明确了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理念,并将其作为对管理岗位的内在要求,同时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中如何育人的内涵具体化,要求广大辅导员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要成为学生在精神世界的“引导者”根据北京化工大学党支部工作创新计划的要求,及时适时的根据教师学生同属一个党支部的独特优势,建立了教师联系班级制度,并且在组织生活、积极分子培养、社团指导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

  二、打造“全员育人”的有效途径

我们现在的任课教师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想法,那就是“育人”主要是学工办和辅导员的事,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这当然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说: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大学毕业到大学里任教起,到后来读硕士、博士,直到担任大学和研究所领导职务,我一直没有脱离德育研究与实践,我也每每感到困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德育就成了一个学校教育中脱离智育、体育等其他学科的单独领域。从这句话就不难看出,把德育从完整的教育中抽离出来,依靠单独的两课课程,配备专职的德育教师,结果把德育变成了两课辅导员学工办的任务。其实,道德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人格的、生命的、世界观、价值观等的教育,不能把德育从学生教育中抽离出来。另外这种现状不能全怪任课老师,因为在我们目前的模式和体制下普通科任教师除了上课之外的确很难有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上课有上课的任务,有许多知识要去传授,而且受到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限制,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很有限的。所以说,要想做到“全员育人”,就要为科任教师创造更多的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我认为,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是让科任教师参与育人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在201111月份,职业技术学院就为科任教师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参与育人的平台。全院上下所有相关专业的教师,都认领了一个社团,作为指导老师。涵盖的范围方方面面,有传承非物质遗产的民魂社;有跟同学息息相关的职业生涯协会、英语社;有跟同学专业结合的“中子空间”,也有跟同学兴趣爱好结合的“沃土文学社”、棋牌社,此外还有传承红色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传承社”。教师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加入社团,作为专业指导教师,从社团的规范化管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再到学生德育的教育,实际上都是让科任教师参与全员育人的一个非常好的桥梁。

三、构建全员育人的制度保障

    抓好德育工作,认识到位是措施到位、行动到位的前提。要构建全员参与的德育机制,首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德育教育的目的。德育教育的目的实际上蕴含在高校教育的全过程,教育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德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我们只有将德育工作的目的认识提高了,具体的运行机制在建立的时候才能规范合理。有了制度的保障,就能够巩固德育工作成果,构建全员参与德育教育的机制。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长时间从事学生工作其实不难发现,要想在德育工作上对学生进行辅导,就必须不断用新形势、新政策、新内容来吸引学生。但是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现在仅仅停留在自学和几个老师之间互相讨论的层面。如果建立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要求教职工特别是专任教师能够首先受教育,让任课教师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布置上来,进而研究跟教学、学科相渗透、相结合的内容和形势,可能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一种渗透。

2、实施德育考核激励机制。目前,学校对教职工的考核特别是任课教师的考核更多的停留在重视专业发展、重视事务性工作的层面,对于思想素质提高、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指标规定的太抽象,所占比重也较低,不利于调动和激励教职工从事和完成自身的育人职责。因此需要在考核机制上对于德育工作提供相应的保障。这就要求育人业绩要进入到考评的主要内容当中;育人业绩的考评项目要具体,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育人业绩的考评结果要与晋升、奖惩直接挂钩。

3、建立德育教育的参与机制。制定任课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的德育参与责任制,使得教职工对于德育工作的参与程度提高,让教职工对学生全方面的发展负责。如果只喊口号,要全员育人,没有具体的特任分解,仍然是抽象的,难以实现和落实的,这应该也是目前德育工作没有实现全员育人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根据属地化原则建立的与责任制度,让全体教师参与育人,全体教师深入引导,全体教师共同负责,让学生的成长更全面。

四、营造全员育人的整体氛围

全员育人氛围的营造,对于学生成长成才来讲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举措,如何能让单纯的说教变为一种点滴的影响,实际上从教育意义来讲是更有效的。这也对于教师师德特别是青年教师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职业技术学院来讲,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多是年轻毕业的留校生,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他们有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但由于父母过多的关爱和呵护,使他们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却缺乏艰苦奋斗、求实奉献的精神。生活环境和背景的变化,使他们与老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的理解也不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青年教师仅仅满足于领导布置的任务如何尽快完成,而忽视了育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师德的魅力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有些青年教师不能正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持有冷淡、歧视的现象。个别青年教师沾染了社会一些不良习气,上课仪表不整、上课抽烟接电话,迟到早退、随意调停课等,甚至还有的青年教师经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拜金主义的影响,在一些言语上的不规范就会在学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此外职业技术学院在一个独立的校区办学,这种现实条件对于全员育人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区的各部门作为管理岗位都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负有责任;宿舍管理员的恪尽职守可能就能减少一次打架事件的发生、保卫处的恪尽职守就能减少一次诈骗事件的发生;此外西校区从硬件条件来讲相对较差,各个管理部门的齐心协力才能营造出西校区“人情味浓”的氛围,进而吸引学生、教育学生、感化学生。我们在从事德育教育的工作中,经常会接到毕业生的反馈,当他们专升本升到其他学校以后,或者就业走向其他工作岗位以后,依然怀念西区,怀念辅导员,怀念曾经给于他们帮助的老师。所以这是对教师育人成果最好的肯定。

全员教育的核心是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其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全员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思想、品格,甚至心灵。这就要求我们要走近学生,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关心学生的点点滴滴。全员育人,就是要让每一个教育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中来;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教育的滋润,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我被关注着,我在健康成长着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地还有很多很多。



  阅读:478 次

李炜的文章
浅谈德育工作中全员育人理念的思考与实践
分页 1/1  [1]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