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6日,由南京经济学院承办的“流通创新和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南京举行,8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流通、贸易专家会聚一堂,为流通领域“号脉开方”。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导文启湘教授说:“我国273家最大的商场2000年销售总额是1072.8亿元人民币,仅占国内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
3.8%,而1993年美国前50家大型零售企业销售总额达4910亿美元,占全国零售总额的21.34%。2001年全国连锁企业20强的商品销售额不
到1000亿元人民币,而同年美国沃尔玛的销售额达2170亿美元。”是什么导致国内流通业无法做大的呢?文启湘认为,一是国内流通企业千店一面,商品筹集、业态选择、促销、服务、店面设计等基本雷同,缺少特色。二是缺乏合理的分工,在分割状态下进行批发、零售、储运,无法进行分工协作,加大了交易成本。
国外的流通企业有什么特色呢?文启湘说,发达国家的流通企业大都有特定的商业模式,如沃尔玛的仓储式卖场、麦德龙的批发式零售、家乐福的综合超市等。国内
流通企业目前热衷于打价格战,其实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既伤了对手也伤了自己。国外流通企业之间是通过相互参股、人员互派、信息共享等合作形式形成稳定的
企业关系,减少了企业之间的“摩擦成本”,从而实现双赢、多赢的。 针对国内流通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湖南商学院柳思维教授认为,“后超市方式”不失为医治流通业“病灶”的良方。
什么叫“后超市方式”呢?柳思维说,把连锁和超市有机结合起来,传统的超市便成为包括连锁店、超市、仓储市场等多种业态共生的多功能大型超市连锁。它比单
纯的连锁店和单纯的超市更进一步。近年来,在发达国家,这种方式一般占到社会零售总额的50%至60%,有的甚至高达70%至80%,取代了传统的百货
业。“这种业态颇具特色的销售方式引发了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关系的新变革,引起了营销渠道的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