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加强国防生心理素质基础教育训练的研究
作者陈忠怀              日期:2013-10-06               阅读:553 次

摘要:随着我军培养军事人才方式的转变,国防生日益成为军队生长干部的重要来源。国防生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军未来人才队伍的质量。所以,培养国防生的高校应该根据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对军人心理素质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教育训练方法,加强对国防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成为未来战场上合格的军事人才。

关键词:国防生;心理素质;教育训练

Abstract: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is becoming a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esource of military talents, as our arm forces training methods of military personnel is changing.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has the direct bearing on the quality of our arm force’s reserve personnel.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o have the duty to train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should use scientif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ethods to improve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make them qualified military personnel in the future battlefield,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military personnel’psychological qua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based war.

    Keywords: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国防生的心理素质基础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模拟战场作战及日常训练等环境,有意识地对国防生的心理施加特定的影响,以培养训练他们完成未来战斗任务所必需的心理要求,提高他们心理活动能力的一种特殊训练活动。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生人才,是我军为适应现代信息化建设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关系到我军新军事变革的成败。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为了彻底击败对方,敌我双方在战争中都将面临强大的心理战攻势,因此,加强国防生的心理基础教育训练,提高国防生的心理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军事人才,这是我们在国防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的研究内容。

一、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对军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与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两个重要因素,而人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人在战争中的表现行为是因其心理因素作用而致。正因为如此,自有战争以来,关于人的心理因素在战争中的应用和研究从未停止过。在我国历代战争史上,都有过进行心理攻击的战例,其中最成功地运用心理攻击战击败对方的战例要数刘邦与项羽的垓下之战了,当时刘邦把项羽的军队围困后,并未迅速采取大量的军事攻击行动,而是通过采取“四面楚歌”的心里攻击,很快瓦解了项羽士兵的心理防线,最终使一代枭雄被迫演绎出了场“霸王别姬”的历史悲剧。战争发展到现代,特别是近几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参战人员的心理素质在战争中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重要,心理战在作战中所表现出的特殊价值也就成为了各国军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战争的最大特点就是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场上大量使用,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和激烈,这对参战者的心理冲击更是前所未有。谁能在战场上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谁就能夺取战场的主动权,进而取得战斗的胜利。例如,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英国之所以能从万里之外、漂洋过海地打击阿根廷军队,并且取得了重占马岛的胜利,除了军事打击之外,心理攻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斯坦利港的11000多名阿根廷守军被4000名英军包围后,阿根廷军队虽然在人数上占有优势,但官兵的心理素质却没有英军好,他们对死亡的恐惧超越了对胜利的信心。英军充分利用阿军的心理恐惧,不断加紧对阿军进行心理攻击,英军白天向阿方守军投撒劝降传单,晚上则四面八方向阿根廷守军播放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比赛的解说(因为阿根人对足球狂热无比),并对阿军喊话:“赶快回家吧,在电视机前看世界杯足球赛多好啊![1]英军通过大量的、不间断的心理攻击,彻底摧垮了阿根廷守军的心理防线,最后,一万多名的阿军向四千名英军举起了白旗。在海湾战争中,交战双方更是把心理战运用的淋漓尽致,美军就曾把“瓦解伊军,进行心理进攻”作为七个地面攻击的目标之一,其心理战第4大队在战场上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不断对伊军进行心理欺骗和干扰,虚拟了第七集团军的部署,掩护了该部队的战略企图,使这支部队在海湾战争中演绎了著名的“左勾拳”战法,为整个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实战证明,心理战在现代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兵战”与“心理战”已成为现代战场的主要作战形式,“心理战”成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手段,因此,世界各军事大国都把对军事人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提高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并且都在积极组建自己的“三战”(即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部队,例如,美军目前已建成了一支7万多人的心理战部队,每年的训练费用等支出达几十亿美元。而我军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国防生作为我军未来战场上的骨干,其心理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战场的结局,所以,我们必须对国防生心理素质进行科学的培养和训练,增强其心理稳定性和对战争的适应能力,减少他们在未来战场上的心理创伤。作为培养国防生的签约高校,如何针对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的特点,增强国防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训练,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就成为高校必须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外军心理教育训练概况介绍

他山之石,亦可攻玉。了解外军心理教育训练的经验,对我们今后如何培养和训练国防生的心理素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我国虽然较早地把心理战应用到了实战中,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在现代信息作战条件下关于心理训练的理论和实践还有许多空白,关于国防生心理素质基础教育训练的理论和方法更是捉襟见肘。相比之外,一些发达国家却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快的发展。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的军队就开始对官兵进行心理训练,并且把心理战作为了整体战的一部分,英法联军在一战时就曾运用气球向德军前后方投撒传单,进行心理攻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战已成为参战国家研究的重点,英国在对心理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于1945年出版了《没有武器的斗争—心理战》一书,在该书中,明确地阐述了心理训练及作战的原则。美国则集中了30多所大学与部队进行合作,专门进行心理训练及作战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2]。到了冷战时期,许多国家已把心理战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并且纳入了国家的战争准备之中,心理战呈现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特点,心理战的目标已指向敌国的重要高层人物,并且渗透到敌国的外交、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如美国在里根政府时期,曾明确表示把外交、经济、军事和心理战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四大支柱,并且在1985年,美军制定了《心理战总体计划》,要求无论在平时和战时,都要考虑使用心理战的成果。在心理战的研究机构方面,美国的兰德公司、斯坦福国际咨询所和布鲁金斯学会,日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三菱综合研究所,英国的伦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等,他们都直接参与本国军方的心理作战和心理训练研究,研究的成果应用价值很高,对提高军人的心理素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现代信息化作战条件下,高技术战争的突发性、残酷性、复杂性和危险性空前剧增,现代战争对军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战斗双方要战胜对手,除了使用强制性的军事硬打击以外,都在千方百计地使用心理战,以此来达到影响和改变敌人的思想和心理行为,从心理上、精神上彻底地征服敌方。所以,心理战的发展现状对国防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培养国防生院校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做好国防生心理素质培养训练的措施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特点,我军也开始组建了自己的“三战”部队。培养国防生人才的签约高校,也在逐步增加对国防生“三战”人才的培养,作为首批招收、培养国防生院校之一的清华大学,通过不断努力探索,于2007年开始增加培养“三战”国防生人才,其他一些培养院校也在逐步增加有关国防生心理素质培养训练的内容。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要提高国防生的心理素质,高校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国防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前提。目前,心理战是与军事、政治、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快速的节奏、频繁的应激、价值观念多元的选择等因素会不断冲击着国防生的心灵,致使一些人由此引发心理失衡、情绪偏激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理想目标模糊、缺失所致,人一旦没有了目标,没有了理想追求,其心理必定是处于空虚状态,这也就是心理问题容易产生的时刻。例如,清华大学有一名国防生,入校后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淡化了国防生的身份,对立志从军报国的理想认识不清,迷失目标,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学习成绩下滑,生活规律紊乱,心理焦虑,后经心理咨询中心的鉴定,认为该同学是由于目标丢失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最后不得不对这名学生进行休学处理。这种“目标暂时性缺失”现象容易在大一年级出现,纯洁的思想是提高国防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所以,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加强对国防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其从军报国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其心理的目标追求,加强对国防生进行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国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素质训练结合起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作用。

2、增加国防生的心理素质基础训练课程,使心理素质提高与各个学科的教学有机结合。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充分证明:交战双方不仅仅是在军事、经济和武器装备等方面的抗衡,而且还需要在军人的思想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较量。一名国防生具备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强健的身体,只是具备了战斗力的基础,要想使其在实战中形成真正的战斗力,就必须使其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美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美国国防部研究委员会专门设立有应用心理学部,为了更好地培养国防人才,充分地对军官后备训练团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训练,他们不断地加强对该理论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及时地运用到训练和实战之中。以其军事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为例,目前就有12所地方大学中设有为军事目的服务的心理学研究机构,这些机构采取许多有效的措施,把心理素质的训练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之中,地方和军队院校以及专门的科研机构每年可以培养出约300名工程心理学专业人员[3]。相比之下,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有待提高,现在大部分高校都设立有心理咨询中心,但其职能还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把心理基础教育训练带入课堂上的还比较少,尤其是在国防生的心理教育训练上更少。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开展心理素质培养训练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签约培养高校应根据国防生的特点,增加心理训练课程,调动国防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他们的反应,深入挖掘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心理素质训练教学内容,使国防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与各个学科的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3、适当加大国防生的功能性压力,把心理训练融入到军政训练之中。根据心理学的解释,所谓心理压力是指人们感知的要求与满足这种要求的能力不一致时的心理感受,而功能性压力则是指当感知的要求适度地大于感知能力时,压力承受者就会做出努力去实现目标,以减轻所受心理压力,其结果是,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努力奋斗。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国防生的训练中时,就是高校在提高国防生心理素质训练时,可结合平时的军政训练,适当增加国防生心理压力强度,使压力总是保持在功能性范围内,这样就能保持国防生总是处在努力奋斗的心理状态之中。在具体的做法上,可以利用国防生平时军事训练、或者到部队实习训练的时机,把心理训练融入到军事训练之中。在训练环境的设置上,增加紧张、突然、危险等成份,使国防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得到有效提高;在训练方法上,可以利用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等条件,训练国防生的心理稳定性,使他们能够通过训练达到消除紧张、克服恐惧等心理障碍的目的。有些学校,还可以利用成立的国防生大队,让国防生轮流担任大队职务,一方面可以锻炼国防生的任职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训练他们呢的心理素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充分利用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采取模拟等方法,加强国防生的心理适应性训练,使国防生能够在训练中亲自体验到各种因素的心理刺激,增强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水平。

总之,现代高技术信息化的作战环境,对国防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强国防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提高,是培养合格国防人才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长期生长在和平环境,没有经过实战环境锻炼的国防生,进行系统的心理训练与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阅读:553 次

陈忠怀的文章
加强国防生心理素质基础教育训练的研究
分页 1/1  [1]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