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程中原在《党的文献》杂志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程中原              日期:2013-02-28               阅读:3678 次

   《党的文献》创刊20年来,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保持和发展了文献和研究相结合的 主要特色,内容厚重扎实,形式生动活泼,体现了政治性、学术性、可读性的统一,形成了严谨、精细、朴实、生动的风格,成为广大读者喜爱的刊物,对全国党 史、国史研究发挥了指导作用、示范作用。对《党的文献》20年来取得的卓著成就,我表示由衷的钦佩和热烈的祝贺!

  20年来,我一直是 《党的文献》的一名忠实读者。同时,我也有幸成为《党的文献》的一名作者,先后在刊物上发表了十来篇文章。在接触与交往中,《党的文献》的主编、编辑和主 办单位的领导,给我不少指点和帮助,我把他们引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在这个座谈会上,我想结合《党的文献》编辑部编发我的一些文稿的情况,从出题、改题、供 材料三个方面,具体谈谈我的良师益友们对我的指点和帮助。

  1989年五四运动70周年,《党的文献》决定发表张闻天五四时期传播马克 思主义、探讨中国革命问题的两篇文稿:1919年8月的《社会问题》和1922年1月的《中国底乱源及其解决》,要配合发表一篇评介性的文章。那时我还在 江苏省社科院。编辑部把题目出给我。《张闻天五四时期的思想变迁》(《党的文献》1989年第3期)这篇文章,就是《党的文献》给我设置了目标,让我跳一 跳摘下来的苹果。

  更令我难忘的是2004年纪念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的时候,编辑部约写关于邓小平与1975年整顿的文章。那时,我们 已经出版了专著《历史转折的前奏——邓小平在一九七五》,同时又编辑了资料《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编辑部希望我在专著与资料的基础上,写一篇万字以内 的文章。发表在《党的文献》2004年第4期上的《邓小平与1975年整顿论略》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除了出题之外,还有改题,从中也 可以看出《党的文献》编辑部的思想水平和学术水平。2006年第4期发表的《1977—1982:胡乔木对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的贡献》,本来是我在哈佛大 学的讲演稿,主持者给定的题目是:《1977—1982:胡乔木与邓小平》,完全是中性的。《党的文献》编辑部这一改,就把胡乔木与邓小平在这一阶段的关 系,特别是把胡乔木这一阶段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对于作者,对于党史、国史研究工作者,特别重要的帮助,当然是刊物公布的许多 档案资料,许多重要文献。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档案资料的公布,是有重点、有系统的,是加了必要的注释的,大多配发了研究论文,因而大大有助于解决党史国史 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比如:在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之际,刊物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论述战略方针的7个文件、遵义会议前后的41份军事电报、北 上方针的3篇文电和18份电报,没有这些档案、文献,《论扎西会议的历史地位》、《长征的胜利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等论文是写不出来的。又如:联 蒋抗日方针的18份文电,西安事变的34份文电,第二次国共合作的39份文电,也都是非常珍贵的材料。《张闻天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与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等论文,主要的材料来源就是这些文献、档案。《党的文献》有开门办刊的好传统,很注意反映各方面档案与文献的新发现。记得90年代 初我们发现了1936年7月6日洛(甫)恩(来)联名给李允生(即冯雪峰)的指示信,《党的文献》即在1992年第4期全文发表,还公布了手迹,发表了我 写的《体现党同鲁迅亲密关系的重要文献》。不仅在史学界,而且在文艺界,引起较大的反响。

  近几年来,刊物把重点转到社会主义时期上 来。《党的文献》开辟了不少各具特色的新栏目:“新时期重要文献选载”弥足珍贵,“党史国史专题研究”、“党和国家领导人生平思想研究”、“当代理论研 究”厚重深刻,“历史文献中的人和事”精粹隽永,“老同志访谈录”真实生动。刊物开出了新生面,更加受到党史国史研究工作者的喜爱和重视。我所接触的研究 人员都以能在《党的文献》上发表文章为荣。

  20多年来,我一直得到《党的文献》编辑部及其主办单位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档案馆的支 持、指点和帮助。上面提到的我在《党的文献》上发表的那些文章,凝聚着刊物编者的心血和智慧,是刊物编者和我共同的学术成果。在这里,我要对刘武生、鲁振 祥、陈晋等历任主编,对逄先知、金冲及、滕文生、冷溶等领导,对编发我的稿件的责任编辑们,由衷地表示深切的感谢!

  (作者系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



  阅读:3678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