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四川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作者:周殿昆 日期:2013-01-17 阅读:668 次 |
我省既深处内陆,又位于西部前沿,既有被高山环绕、地理环境闭锁的劣势,又有承东启西、承北启南的区位优势。只要精心谋划,加快铁、公、水等交通通道和基 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打通我省周边闭锁的山岳屏障,就能迎来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发展的高潮,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一、四川物流业现状 过去几年,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公路营业里程由2000年的9.1万公里,增长到2006年的16.6万公里(其中一、二级公路 1.1万公里),增长了82.4%;铁路营运里程为3020公里;内河航道为1.2万公里;有营运机场10个,开通国际和地区航线11条,国内航线284 条,旅客周转量741亿人公里,居西部第一位。货物周转量由2000年的597亿吨公里,增长到2006年的969亿吨公里,增长了62.3%。其中,铁 路货物周转量由354亿吨公里,增长到532亿吨公里,增长了50.3%;公路货物周转量由229亿吨公里,增长到308亿吨公里,增长了34.5%。 2006年,全省有天然气输气干线6300公里,年输气能力达175亿立方米,兰州至成都成品油长距离输油管道在四川境内有586公里,年输油达500万 吨。2006年,物流产业增加值达650亿元,占GDP的7.5%。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业的发展,保证了商品和服务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顺畅转移,满足了 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由于受政府机构撤并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影响,原来归属于商业和物资系统的专业储运公司解体后,新的大型物流龙头企业尚未成长起来;老物流基地(如成都东站和八里庄、二仙桥仓库集中区)的发展受到城市布 局调整的限制,而新物流基地(如武侯区的“中国西南成都物流中心”等)还尚未建成营业。2006年,我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21.6%,比全 国平均水平高3.3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高约13个百分点。全省有第三方物流企业200家,占物流企业总数的4%;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物流企业仅有2 家,多数物流企业缺少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四川物流业总体上呈现出行业.6。6.1集中度低、信息化程度低、效率低、费用高、服务功能不全等弱点,远不能满 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落后局面,必须通过加强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大型物流龙头企业,提升物流业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才能够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务。 二、加快发展四川现代物流业的基本思路
物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勤供应保障系统。统计数据显示,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总时间中,用在生产和制造方面的时间仅占5%,而处于物流过程中的时间
占95%;产品的直接生产成本仅占总成本的10%,而总成本的90%是由物流过程的费用形成的。可见,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和效率高低,对经济社会发展快慢有
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当对加快物流业发展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三、具体对策措施 第一,联合邻省,争取中央铁路和公路建设资金支持,改造和扩建跨省铁路、公路干线,尤其是加快穿山隧道建设。打通与陕西、甘肃、云南、贵州之间的山岳屏障,以通畅便捷的交通运输网带动省际国际物流发展。 第二,树立全方位发展的现代物流理念,综合发展和建立以铁路、公路物流为主,包括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等多种物流类型组成的立体物流体系,满足用户对物流 服务的多样性需求。水运物流费用低、占地少,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省有长江、金沙江、嘉陵江、岷江、沱江等大江大河具备发展水运物流的有利条件,应 当把水电站建设与河流航道整治很好地结合起来,疏通航道,大力发展沿江沿河城市的水运物流。航空具有高效快捷特点,适合运送价值高、重量轻、体积小的产 品。随着我省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航空物流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城市规模扩大,居住人口增长,家用汽车增长,石油化工业发展,将持续拉动天然气、成品油和原油等管道输送物流的增长。所以,我省应当发展立体物流体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服务的多样性要求。 第三,督促成都市武侯区加快“中国西南成都物流中心”建设,使其充分发挥特大型经济中心城市物 流基地的枢纽作用,带动成都经济圈物流业发展。该项目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总投资19亿元,占地面积1244亩,建成后是我省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 高、服务功能最齐全的物流配送中心。目前,已经引入中粮集团、新加坡星狮集团参加投资建设,但还应当加大招商引资和投资建设的力度,使其早日建成投入营 运。 第四,加快成都和重要二级中心城市,如绵阳、德阳、南充、乐山、自贡、内江、宜宾、泸州等物流配送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大、中型物流企业,构建覆盖全省重要城镇的物流网络体系,以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促进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推动企业兼并联合,提高物流行业集中度,增强我省物流业的竞争力。 第五,力争使全国猪肉期货交割仓库落户我省,以此带动我省养猪业和猪肉加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提高肉类产品质量,创立著名品牌。加强现代化屠宰加工、冷 库、冷藏车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冷链储存运输体系,为我省鲜活商品(尤其是肉食品)跨省区跨国贸易提供物流保障,带动我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第六,由省市共同投资,建立“成都物流商务信息网站”,为货主、用户和仓储、运输企业,提供交流供需信息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使他们之间能快捷地配对成交。物流商务信息网有很强的公益性,它虽然不能给主办者带来高收益,但能够减少物流资源的滞留闲置浪费,提高效率,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省市政府应当积极投资兴办,并把它管理好,营运好。 第七,积极发展以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逆向物流,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物流方面的支持。相对于正常商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正向物流而言,理 论界把废旧物资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的转移,称为逆向物流。它专门服务于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必需的物流 基础。 第八,普及现代物流理念,引导鼓励生产企业和制造企业实行物流业务外包;引导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物流公司),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引导他们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形成共赢利益机制,共同推进物流业发展,提高物流业现代化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