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中国必须有勇气把GDP降下来
作者马龙龙              日期:2013-01-06               阅读:798 次

 “中国必须有勇气把GDP降下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系主任马龙龙对于目前中国GDP的快速增长,投资增长速度与消费增长速度的不匹配,消费滞后的 现象表示了担忧。在日前广州举行的“如何发挥广州千年商都优势、促进商贸流通现代化”研讨会上,反思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通业的发展,马龙龙表示流通体制 的改革不太成功,整个流通领域对外资过度开放藏有很大风险,对农村商业发展不够重视,对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也不够重视,政府行政管理体系也应改革。  投资膨胀与消费滞后

    “GDP是不反映经济质量的指标,只是‘营业额’的一种体现。”马龙龙指出,目前中国出现了投资膨胀现象,投资增长过快,出现了“GDP崇拜”倾向,风险 较大,要有勇气把GDP降下来。中国GDP的生产成本很高,物流成本占社会交易成本的17%,而在国外只有3%。而社会成本更高,单位GDP增长能耗是日 本的8倍。目前的投资方式又是以政府直接投资为主,这样将会增加财政负担。

    马龙龙表示,目前国内的消费严重滞后于政府的直接投资,拉动GDP靠的并非居民的消费。过去四年里,投资平均增长19.3%,GDP增长9.6%,消费品支出则增长8.8%,可见消费被严重制约。

     社会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全年以6%的速度增长,“这是个好机会。”马龙龙表示如果利用好这一机遇,可以促进中国消费品升级,进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将起到一定作用。

    当前流通业中的问题

    改革开放明年将迎来30年,这30年来中国流通业的发展同样值得深刻反思。马龙龙提出,中国流通业30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而言流通体制的改革不太成功,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重零售轻批发。马龙龙表示,流通业存在重零售轻批发的现象。批发是流通业发展的命脉,中国目前需要社会化的大批发,但业界及政府的注意力全在零售业,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与现代化大流通的要求相差甚远,批发领域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被掩盖,“这对流通业的发展杀伤力很大,对零售、宏观经 济及制造业等发展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外资过度开放。当前中国整个流通领域对外资的开放,也是马龙龙担忧的问题之一。“这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尤其是过度开放。”早在3、4年马龙龙就在其所 撰写的文章中提出,“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经济全面开放,经济开放并不意味着流通业全面开放,流通业开放并不意味着零售业的开放,零售业的开放也并不意味着 全面开放。”

    马龙龙表示,流通业的对外开放尤其体现在零售业的对外开放,早十年前查阅国外流通业发展情况时马龙龙就发现,仅英国在工业化前期对零售业开放过一小段时 间,且范围很小。在美国没有日本的零售店,在日本也没有美国的零售店,他不明白为何中国的零售业要对外资开放,内资流通企业已经沦为外资流通企业的配套企业。“这对本土流通零售业、新兴制造业和经济安全都将产生冲击和影响。”

     ——城乡流通业发展水平悬殊。“农改超、万村千乡工程都不成功。”马龙龙认为,国家在城市商业流通业改革上花了很大的力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却很滞后。要以流通业为先导,解决中国农民到处是市场,到处找不到市场的问题。
   
    ——做大和做强的问题。在流通企业改革方面,“重大轻小”的状况也很严重,对于中小企业发展不够重视,大并不见得就强。日本除了大卖场外以夫妻店居多,美国的大型购物中心是社会学、人类学的产物。“像广州天河这样大型购物中心扎堆的情况在全国都不多见。”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金源mall一天的水电费达53万,可其一天的营业额仅8万。

   ——流通体制管理粗放。马龙龙认为30年的流通业改革开放,在流通体制管理方面基本是不成功的。食品安全问题突出,折射出的就是政出多门,行政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走一条创新的改革道路

    对于宏观经济改革,马龙龙表示目前经济增长比较脆弱,基础不稳固。政府的投资增长快于消费品增长;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后劲、动力不足。容易进行的改革措施基 本已经完成,而如同房地产、医疗、教育等较难进行的改革很难进行,改革对经济拉动不足;而国民经济的深层次矛盾很难调整,人口、体制障碍较多,GOP增长 弹性越来越小,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对外抑制程度提高,城乡差异加大。

    马龙龙提到,目前强势群体开始左右改革方向。“必须坚持改革的方向,走一条创新的改革道路。”  

 



  阅读:798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