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作者洪涛              日期:2013-01-06               阅读:6653 次

 内容摘要: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的逐渐好转及网民对网络购物的认同度提高,电子商务在商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 用。电子商务已在中国走过了16年的历程,其在改善消费结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日趋重要,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扩大内需,系统地梳理电子 商务发展现状显得尤为必要。论文文从电子商务的具体应用模式、经营形式、区域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标准、法律及政策等5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现状

    一、引言

    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改变了原有经济格局以及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 和发展模式。在当前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下,逐步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扩大国内需求已迫在眉睫,而电子商务将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着力点。基 于此,本文将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做出系统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关于理论现状的文献,国外学者做的研究较多。归纳来看,理论研究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几种电子商务模型的建立。比较成熟的理论模型有:E.W.T.Ngai and F.K.T.Wat归纳而成的Ngai&Wat模型,该模型将电子商务研究分为技术问题、应用问题、保障与支持问题及其他研究等四大领域;Robert J.Kaufman and EricA.Walden从经济学角度建立的Kaufman & wden模型,该模型由存在互动关系的技术、市场、产品、商务流程及微观经济等五大模块组成; Urbaczewski、Jessup and Wheeler提出Urbaczewski et a1.模型,该模型将电子商务研究分为组织层面、经济层面、技术层面和其他研究等 四个层面;E.Turban,D.King,J.Lee and D.Viehland等人于2004年得出的Turban.eta1.模型,该模型由三个层面、一个铺垫和一个中心组成;Choi等人提出的Choi三维 理解模型,该模型主要从市场主体、产品形式、交易过程三方面的虚拟程度进行了分类。

    1993年我国引入电子商务概念,2000年电子商务受到挫折进入低谷,但是电子商务的研究十分活跃,可以归纳为:(1)电子商务及网络经济是否存在泡 沫,吴敬琏认为,狂吹股市泡沫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可能有什么助益。(2)洪涛认为,电子商务的本质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商品流通领域 里的应用,是又一次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多元化冲击。[2](3)向欣认为,电子商务催发零售业态的革命,传统流通组织结构面临重大调 整,尤其是传统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的地位面临重大改变,并有可能引发从百货店、超市、连锁店演进而来的以网上商店为标志的第四次革命[3]。此外,张琪、吴小丁、詹才锋、荆林波、姚立新、程大为、王玉霞、张若尘、张宜胥在电子商务模式、定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曾强、李鼎、黄京华、姜旭平、曹红辉等在电子商务教材等方面做出了贡献,王峻涛、张朝阳、马云、李彦宏、杨致远、朱骏、邵亦波、陈健、汪延、马化腾、陈天桥、宋清、颜艳春、杨德宏、刘普合等在电子商务实务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贡献。

    三、电子商务概述

    (一)电子商务的涵义

电子商务(E-Business),[4]是指通过各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的一切商业活动,如企业内部的商业信息共享、企业之间的商业数据交换、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活动(洪涛,2003)。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方式相比,有着新的内涵和突破:一是交易的内容不同,信息流(数据流) 绝大部分取代了物流、货币流;二是交易的场景不同,屏幕虚拟交易取代了面对面交易;三是交易设施的不同,电脑、通讯设备的无纸交易取代了手工纸面交易。

    (二)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①]

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在网络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系统的梳理我国互联网发展脉络,是准确认识我国电子商务现状的前提。今年我国互联网呈现增长迅速、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显著特征。

1. 互联网基础资源增长迅速

互联网基础资源包括软资源与硬资源两部分。软资源有网民、IP地址、域名、网站、网页、国际出口带宽等;硬资源包括网络设备、光缆线路长度等。截至 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超过美国的2.15亿[②],普及率达到22.6%,较2007年的8800万人,增长 41.9%。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网民新增1620万人,总数达到3.16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截 至2009年4月,我国境内网站数为287.8万个,互联网宽带化趋势更加明显,宽带网民规模占网民总数的90%以上。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 势。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网民数量在2000年有爆发式增长,增长率高达160%,最近两年的网民增长率仍在40%以上。

数据来源: 《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2月.

2.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增长迅速,但不均衡。 无论是从IP地址,还是从域名、网站上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杭州)和江苏的拥有量都居于前列,比其他省份的拥有量要多。近年来,这一趋势开始有所 变化。在各个省份中,西部地区网民数增长最快,网民增速达到52%,远远超过中部(40.6%)和东部(39.3%)地区。其中增长率在60%以上的8个 省份中,6个在西部,增长最快的3个省份均来自西部。

    (三)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电子商务的兴起和不可逆转的大方向,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便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990-1993年,开展EDI的电子商务应用阶段。

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EDI的电子商务应用,自1990年开始,国家计委、科委将EDI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991年9月由国 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牵头八个部委局发起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同年10月成立中国 EDIFACT委员会并参加亚洲EDIFACT理事会。

2.1993-1997年,政府推动三金工程阶段,为电子商务发展打基础。

1993 年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相继组织了金关、金卡、金税等三金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1994年 10月亚太地区电子商务研讨会在京召开,使电子商务概念开始在我国传播。1995年,中国互联网开始商业化,互联网公司开始兴起。1996年,金桥网与因 特网正式开通。1997 年,信息办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编制我国信息化规划,1997年4月在深圳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各省市地区相继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省开始制订 本省包含电子商务在内的信息化建设规划。1997年,广告主开始使用网络广告。1997年4月以来,中国商品订货系统(CGOS)开始运行。

3.1998—1999年,进入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1998 年3月,我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1998年7月,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正式宣告成立,被称为永不闭幕的广交会。1999年3月,8848等BtoC网站正式开通,网上购物进入实际应用阶段。1999年兴起政府上网、企业上网,电子政务、网上纳税、网上教育,远程诊断等广义电子商务开始启动,已有试点并进入实际试用阶段。

4.2000年至今,我国电子商务进入了务实发展阶段。

    电子商务逐渐以从传统产业BtoB为主体。电子商务服务商正在从虚幻、风险资本市场转向现实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有商务传统企业结合,同时开始出现一些较为 成功、开始赢利的电子商务应用。由于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电子商务应用方式的进一步完善,现实市场对电子商务的需求正在成熟。电子商务软件和解决方案的本 土化趋势加快,国内企业开发或着眼于国内应用的电子商务软件和解决方案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主导。我国电子商务全面启动并已初见成效。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出来。

    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0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43%,电子商务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本部分将从电子商务的具体业务模式、经营形式、区域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标准、法律及政策等方面着手系统地阐述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

    (一)电子商务的具体业务模式在行业中的应用

    1.批发业中的电子商务

(1)BtoB开始成为网络经济的主流。

企业间电子商务活动近年来增势不减,我国BtoB发展速度较快、所占市场份额最大(占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95%左右)、和传统企业联系最为紧 密,但规模较小,水平偏低,行业间差异明显,且其发展主要依靠大企业的推动。春兰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青岛海尔、联想集团、中石油、中石化等都是大 型企业集团进军电子商务的典型企业

表1   2007-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的BtoB电子商务交易情况

 

2007年

2012年(预测)

BtoB电子商务交易额

4809亿元

75484亿元

较2006年的增长率

97%

 ----

中小企业BtoB贸易总额

24.5万

-----

占2007年中小企业BtoB贸易总额比率

4.2%

23.2%

使用BtoB平台的中小企业数:

882.5万家

4100万家

较2006年的增长率

63.8%

----

占中小企业总数比率

28.2%

 82%

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中小企业BtoB电子商务研究报告,表中“----”表示缺乏数据。

表1中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中小企业的BtoB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809亿元,占中小企 业BtoB贸易总额的4.2%。艾瑞预计,到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BtoB电子商务贸易额将达到75484亿元,占中小企业BtoB贸易额的 23.2%。2008年中国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规模近2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09年全年的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还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从这些 数据可以看出,我国BtoB 电子商务平台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它将成为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渠道。

2008年4月9日,中国与中东首个网上交易平台正式开通 (www.ishanghaimart.com),这个网络平台是中东地区最大的B2B在线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特佳易”与上海世贸商城合作的。此外,网上 批发市场渐成气候,比较出名的有网上广交会、义乌小商品网上批发市场、中华粮网、中国谷物网等。

(2) 逆向拍卖(RAT)技术成为批发业电子商务的新热点。

RAT(The Reverse Auction Technology)技术又称"逆向拍卖采购技术",是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科技基金支持项目。该技术将采购招标和网上竞价相结合,根据工业采购品的 不同特点,由采购商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竞价规则,通过BtoB的方式,使采购商得以更好地发现卖主,并挑起供应商竞争。成交价格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 组,对供货方来说只有竞争价格是透明的,搏弈阵容对其并不透明,从而很好地强化了降价竞争,使采购品价格大大降低,是对企业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零风险采购辅 助手段。目前一些知名跨国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IBM、微软等等都运用该技术进行全球采购。据粗略估计,2003年度美国利用RAT采购技术进行全球采购,在印度的采购额就高达30亿美元。

2.零售业中的电子商务

2008年我国网络零售行业首次突破了三个“1”:全国网络零售消费者数量突破了1个亿;交易额突破了1千亿元;在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例超过了1个百分点。据市场研究公司易观国际发表的研究报 告,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BtoC在线销售交易额为12.82亿元人民币(1.79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25%。按交易额统计,2008年 第一季度当当网在中国B to C市场排名第一位,市场份额为16.0%。京东商城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5.4%。卓越亚马逊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4.7%。淘宝网在2008年就实 现网上交易额999.6亿元,拥有会员0.98亿,通过在淘宝上开店实现就业的人数达到57万。

网上购物近年来发展迅猛。淘宝网2006年交易额还仅为169亿元, 到2008年,其零售额已达999.6亿元。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网购交易总额已经达到531.5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2007年三个半澳门的零售业销 售总和,同比263%的增速,远远超过沃尔玛、家乐福等传统零售商,网购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首次突破1%。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淘 宝网一家网络零售平台的销售额等于40家“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之和,淘宝网一天的服装销售额已超过1亿元,相当于这一百家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总和的一半。

3.餐饮业中的电子商务

1998年6月谭鱼头走出四川,在全国各地开设连锁店,以平均每年300%的速度飞速发展,在全国50余个大中城市拥有100余家连锁店,国内大中城市的占有率达92%。2000年谭鱼头开始了IT建设,2003年,谭鱼头香港地区分店利用计算机管理实现了“5分钟流程”,从那以后,谭鱼头的所有分店都采用了这样的应用模式:

餐厅使用 POS 机点菜,后台厨房的打印机同步提交顾客点菜信息,进行前、后台统一管理;库存管理员根据点菜系统中的物料消耗,随时补货;财务系统根据点菜系统和结账系统 的数据,对每天的销售状况进行精细统计。谭鱼头充分利用 IT 技术提高了顾客点菜与后台信息传递速度;服务做到同质化;实现管理精细化;降低了人力成本的支出并能随时快捷地监控、了解各店成本、存货等经营状况[5]。目前我国一些大型餐饮企业都实行了POS机点菜系统。

4.网上银行发展迅速

网上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业的,是电子商务和银行业融合的典型代表。1995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基 于客户号管理的一卡通业务,实现了储蓄全国通存通兑。中国银行1996年2月设立主页,1998年3月成功进行了第一笔电子交易。以中国工商银行为 例,2000年正式推出网上银行,2003年12月推出了个人网上银行业务,目前可以提供账户查询、转账、汇款、证券、外汇、基金等业务。中国工商银行 2007年电子银行交易额达到10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7%,成为国内首家电子银行年交易额超过百万亿元的银行。其中,该行网上银行交易额为 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除交易量外,工行电子银行的客户规模在国内同业中也遥遥领先。2007年新增个人网上银行客户1583万户,企业网上 银行37.6万户,累计分别达到3908万户和98万户;电话银行新增个人客户1107.8万户,企业客户14.7万户,累计分别达到3440万户和99.6万户。

2008年我国银行卡支付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超过了23%,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更是接近或达到50%。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人均持有银行卡1.36张,人均开立个人银行结算帐户1.8户,全国使用非现金支付支付办理支付业务183亿笔,金额633万亿元,全国各类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1074万亿元,相当于GDP的34.6倍。

5.第三方支付获得跨越性发展

我国电子支付发展较快,2005年我国电子支付规模达到164.8亿元,增长超过100%。电子支付包括卡支付(银行卡、非银行卡)、网上支付、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就是由具备信誉保障的第三方机构提供交易资金托管,买卖方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结算的交易方式。买家确定订单后先将货款汇到第三方平台,第三方确认收款后通知卖家发货,买家收货并确认满意后,第三方再汇款给卖家,买卖双方都会受到第三方平台的监督。

第三方支付与网络购物携手10年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国内从事第三方电子支付的企业约为50家,行业排名前三位的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支付合计约占到市场份额的80%。2007年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较2006年翻了一番多,并连续第5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长速度。

2008年支付宝交易额为1500亿元,2009年第一季度,支付宝所占第三方网上支付 1180亿元总规模的51.2%,以此推算,2009年支付宝交易额有望达到2000亿元。2009年2月,支付宝注册用户达1.5亿,日交易额峰值达7 亿元,日交易笔数峰值已达400万笔。

(二)电子商务的经营形式多种多样

1.网上证券

网上证券是我国较虽采用的电子商务方式,也是最早早赢利的电子商务模式。从1996年开始的, 一些网站先后推出网上证券交易平台。2000年4月13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并于2001年2月首次公布了第一批具有开展网 上证券委托业务资格的22家证券公司,截止到2003年2月,我国网上证券委托资格的券商达到86家。

到2003年2月末,我国网上委托交易的客户数累计达508.20万户,占沪深两市开户总数的 一半(3452万户)的14.72%,2003年1-2月网上证券委托交易量达到926.67亿元,占沪深两市1-2月份股票(A、B股)、基金总交易量 9454.86亿元(双边计算)的9.80%。

到2006年2月份,网上委托的客户开户数达610.01万户,占沪、深交易所开户总数一半3680.65万户的16.57%。

2002年网上交易额的占比只有8.99%,2003年网上交易成交金额为9947亿元,占总 交易额比例14.90%,2004年网上交易占比为18.54%,2005年网上交易额占总交易额为19%,2006年2月份,网上委托交易量为 1247.22亿元,占沪、深证券交易所2月份股票(A、B股)、基金总交易量7448.88亿元(双边计算)的16.74%。

预计国内证券网上交易占比到2012年将达到50%,国内券商对网上交易收入的手续费率目前一般为0.1%,低于行业总体约0.17%的平均水平。

2.网上期货

我国网上期货交易最早产生于1996年,由于期货交易风险较大,当前我国网站主要是信息增值服 务网站,而较少有客户“直接”进行期货证券交易的网站。期货经纪公司最早开通网站的是在1997年,1998年开通的约占21%,1999年开通的约占 32%,2000年开通的约占44%,从经营模式来说,我国网上期货交易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是IT公司主导模式。二是期货公司主导模式。

我国三个期货交易所均采用了“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电子交易、电子结算和过户的方式,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均提供了一些网上信息增值服务,经纪公司与交易所之间采取网上交易形式,而客户均通过经纪公司进行委托代理交易。

3.网上保险

在中国,网络上进行保险销售可以说尚处于初级阶段,而且是低水平的。多数保险公司对于网络保险 的认识处于摸索阶段。中国保险业在5年前才与IT业完成嫁接。2001年3月,太平洋保险北京分公司与朗络开始合作,开通了“网神”,出了30余个险种, 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保险网上营销。该公司当月保费达到99万元,让业界看到了保险业网上营销的巨大魅力。不过,由于国内在对实现网上交易至关重要的货币结 算和网上签名等方面还没有满意的解决方案,出现完全意义上的网上保险还需假以时日。

4.电子口岸

“电子口岸”是我国“金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关信息化建设的“品牌”工程。我国“电 子口岸”—“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基本框架是建立“电子底账+联网核查+联网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上的。199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推广后,各类上线项目累 计达到48个,初步实现了与海关总署等15个部委以及香港工贸署、澳门经济局和中国银行等13家商业银行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此外,依托电信公网,中国 电子口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建立起了中心结点,并在全国47个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300多个地级市计划设立接入节点330余个,通过专线、宽带、拨号等多样化的接入方式,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的网络覆盖。 迄今为止,中国电子口岸入网企业超过36万家,每日处理电子单证数量多达90万笔。中国电子口岸门户网站每日点击率超过700万次。

5.网络旅游

旅游电子商务概念最初由Ravi Kalakota(1993)提出的。真正的旅游子商务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晚期(John Hagel,1997)。近几年来,网络旅游十分火爆。我国现有旅游网站主要分为5大类:一是大型综合旅游网站;二是旅行社类网站;三是酒店及预定类网 站;四是航空公司及机票预订类网站;五是景区及地方性旅游网站。对于旅游业而言,其本身的特性与网络营销有着天然的耦合关系,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是旅游业 的机遇也是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发生重大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网络查找信息,并进行网上交易,为旅游目的地网 络营销提供了市场基础。在散客旅游和个性化旅游的大趋势下,旅游者对信息服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使网络营销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旅游业营销方式之一。到 2007年第二季度,我国网络旅游市场总体市场规模达到6.24亿元,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数据,2007年网上预订量同比增长63%,达到25.2亿 元,2008年的增长幅度依然会超过60%。

6.网上机票

2000年我国首次出现了电子客票提供商,南方航空公司从3月28日起在国内率先使用电子客票,广州至北京,广州至长沙两条航空线上的旅客可以先行一步通过电子客票实现无票旅游,标志着我国民航正在跨进电子客票时代,并最终促进销售观念的更新和销售方式的历史性变革。

7.网上书店

出版物网上销售不仅是传统销售渠道的发展和补充,也是未来图书销售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运作和 销售较好的大型网上书店,如当当、卓越亚马逊、新书城网上书店等,这些网上书店各具优势,其中当当网上书店在价格和品种方面的优势是无人能比;卓越亚马逊 网上书店创造流行的能力比较强。在国外,影响较大的网上书店有美国的亚马逊、德国的贝塔斯曼和英国的因特网书店。其中亚马逊网上书店在1998年拥有 450万名顾客,到2002年有将近32亿人网上购书,销售额达到了78亿美元。1999年英国的20亿英镑图书总销售额中,网上销售占5%。据调研,未 来英国的网上售书将成为图书销售渠道中的主要渠道。

据北京开卷研究系统2004年底调查发现, 2004年在网上购买过图书的读者所占的比例已达17.16%,而且这一比例还在逐渐增加。从各地区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人们通过网上购书的消费也存在着差别,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的读者通过网上购买图书所占的比例都较大,分别为22.87%、28.82%和24.19%;沈阳所占的比例最低,只有5.15%。

8.网络展会

网络会展是指以互联网作为交易平台,在一定的市场空间(国内或者国际市场、区域市场等)交换信 息的一种形式。“在线广交会”自第85届与广交会同期开幕以来,一直担当着中国外贸领域第三方电子商务官方平台的历史任务。作为广交会的网上延伸,“在线 广交会”于第102届广交会起正式升级为“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以配合并延承服务广交会及中国商贸的职责。广交会与“在线广交会”在2006年将出口交易 会改为广州商品交易会,取消“出口”二字,这标志着中国正努力从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向出口、进口和内需并重的开放型经济转变,预示着中国商贸事业在 国家政策的导向下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由“在线广交会”升级引发的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变革也将逐渐凸显。2003年春季广交会的全部44.2亿 美元出口成交中,网上成交就占了13亿美元。2005年,历时一年的杭产品网交会依托全球最大、最活跃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收到了意料之外的传播效 果,7600家的参展企业数是传统“杭产品展销会”的30倍,6545万的访问人次是“杭产品展销会”的1000倍,对提升杭州企业和杭州产品在全球的整体形象与知名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9.网上易货贸易

网上易货交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及管理的一种工具。自1999年我国第一家现代易货机构——大连易货交易中心经地方政府批准成立,以后又相继成立了原国家经贸委金贸网络中心、上海银协易货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易货网、洋浦易货交易所等现代易货企业。 基于B2B的电子商务模式的现代易货贸易在中国刚刚兴起,总体上还处于分散发展的状态。金贸金联投资有限公司(2007年北京金贸大地易货经营有限公司改 名)、北京华元汇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分别拥有经贸典易拍(www.jmdep.com)和北京易货网,前者是中国最大的易货贸易的专业性交易网站。

10.电子税收

电子税收是指通过中国电信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 纳税人都能及时获得有关税务的政策、法规、办事机构等信息资料,进行办税程序查询,纳税人通过电话或上网申报,税务机关网上划拨税款,电子税收是电子政务 14大“金”字工程之一。2001年7月1日,从国家税务总局到省、市、县国税局的四级网络全部联通,防伪税控开票、认证、稽核、协查四大子系统覆盖全国 所有省、市、县。至2003年8月1日,原金税工程二期宣告全面完成。2005年国税系统已有17个省市实现了省级数据集中方式,推广使用总局统一的综合 征管软件。全国已有约2 600万户纳税人纳入征管信息系统管理,计算机处理纳税额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80%以上。

(三)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各地政府也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鼓励和引导区域公共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服务于区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下分别分析比较典型省市的电子商务发展。

1.浙江的电子商务

浙江省网上交易市场成交额从2004年的167亿,猛增到2007年的1318亿元,2008年就已达到2000亿元。浙江省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杭州成为我国“十五”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08年5月29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授予杭州市“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称号。浙江省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全国相对领先:

首先是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据2008年5月统计数据,浙江省中小企业中有50.6%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20%的企业已通过商务平台进行电子商务的活动,加入互联网的中小企业达到10万家,通过电子商务相关流程达成交易5000个亿,电子商务的作用日益凸显。

其次是行业门户网站。据全国有关杂志报道,我国共有3000多家电子商务行业门户网站,其中浙江省就有600多家,占全国的30%。2007年,全国电子商务网站100强中,浙江省占了40个。2008年中小企业会员有22万家,浙江省占了22.6%。

再次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接轨。浙江传统专业市场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实体市场交易作用慢慢消失,蚕茧、塑料等大宗商品于电子商务渐渐接轨。通过试点工程,推近电子商务的发展。2001年起浙江省拟定了100家试点工程,制订了电子商务发展的专项规划和政策。2002年就从流通业中准备专项资金用于电子商务的发展。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省开展万家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浙江省还打造了200强的电子商务企业培训工程,通过重点企业的培育,带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资金补贴,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开展浙江省电子商务大赛,举办阿里巴巴网上大会、网上发展论坛等,引起社会对电子商务的重视。

第四,农村电子商务的运用。借助“家电下乡”推动“宽带下乡”。城市宽带费大约1000元/年,农村只有300元/年。政府补贴三分之一,电信让利三分之一。还有一系列立足于日常生活服务的呼叫平台,家政服务为主延伸到订票、订餐等其他服务。

浙江模式主要有以下5大类:

①第一类是跨国的网上B2B交易

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为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每天通过旗下三个网上交易市场 连接世界各地的买家和卖家,其国际交易市场(alibaba.com)集中服务全球的进出口商,中国交易市场alibaba.com.cn)集中服务中国 大陆本土的贸易商,而日本交易市场(alibaba.co.jp)通过合资企业经营,主要促进日本外销及内销。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6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阿里巴巴的总部设于杭州,并在中国超过30个城市设有销售中心,另外在台湾、香港、欧洲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

②第二类是现货网上中远期交易模式。

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嘉兴中国茧丝绸市场、宁波液体化工电子交易市场、绍兴中国轻纺城网上 交易市场、浙江中酒酒水网上交易市场、台州金属材料电子交易市场、钱清中国轻纺原料城网上交易城等7家网上市场属于这一类。这类网上市场的交易方式是:通 过网上交易平台开展标准化合同的网上集中竞价交易,交易达成后由网上银行实现支付,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仓库实现交货、提货,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相互配 套,形成了完整的网上交易。

如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创建于2004年11月,2005年、2006年、2007年网上 交易额分别达180亿元、380亿元、415亿元。网上交易采用会员制形式,现有会员单位2500家,以中塑交易网为电子交易平台,开展中塑仓单集中竞价 交易。交易达成后,卖方将货就近交到第三方仓库(现全国已有15家交货仓库),买方将货款打入银行账户,完成交易。

③第三类是现货网上即期交易模式。

以浙江钢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为代表。交易方式为:卖家将要卖的钢铁运入市场的监管仓库,仓库验 货后卖家在钢铁网上挂牌销售,买家和卖家就价格、交货方式等商议达成交易后,卖家开具“中国钢铁平台网销售提单”给买家,买家通过网上银行或支票、电汇等 方式支付货款,卖家收到货款后,通知仓库出库。卖家也可以自行在网上发布信息,与买家商议并完成交易。目前,浙江钢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有交易会员1300 多家,信息会员33000多家,资源信息3万多条,2007年网上交易额为69.5亿元,2008年上半年已达39.57亿元,发展态势良好。

④第四类是网上商铺模式。

浙江织里童装市场网上交易城、濮院羊毛衫网上市场属于这一类。交易特点:为现货市场的经营者在 网上建立网上商铺,通过网上商铺发布信息、展示商品、洽谈商务、达成交易,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无缝结合。浙江织里童装市场网上交易城依托织里童装市 场已为199家经营户建立了网上商铺。采购商浏览商铺商品后与卖家进行在线洽谈,洽谈好后签订网上合同,采购商通过网上银行支付,卖家自行配送或通过网上 市场订单合成配送。为建立可信的电子商务平台,买家、卖家和物流方通过CA中心认证三方身份,签订合同时卖家采用数字证书签章技术、采购商采用和银行共同 研发的电子签名技术,支付时可以把钱打入网上市场的商城通账号。

⑤第五类是网上信息模式。

通过网上市场发布商务信息、广告,促成交易。如瑞安怡兴房网,房网在网上发布房源供求信息,求购者浏览网页后如果对某套房子感兴趣,与经纪人联系,由经纪人带其看房,并与其具体洽谈,洽谈成功后到公司签约。目前怡兴房网已免费培训了80多个经纪人,这些经纪人遍布温州各县市。

2.北京的电子商务

2002年北京电子商务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电子商务体系,首都电子商城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四级社区电子商务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全面开通。在2002年1至9月,BtoB、BtoC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为360.1亿元和3.83亿元。

2002年-2007年北京市电子商务交易额以每年20%的增速发展着。2007年全市电子商 务交易额达到1610亿元,同比增长了26.7%;BtoB交易额达1468亿元,同比增长37%;BtoC交易额为140亿元,同比增长了1.29%。 2002年-2007年,北京市BtoB交易额年均增长40%以上,而BtoC达到100%的增长。

北京社区电子商务工程取得显著成果:依托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将18个区县、149个街道连接成一 个整体,实现互联互通,在169个社区服务中心建立169个网站,形成覆盖全市社区服务信息网站群,安装了149 套街道热线呼叫系统,在1200个社区安装了治理软件,开发社区电子商务支撑平台,在2400个社区实现了网络接入,采用96156热线电话和信息亭三接 入方式。

首都电子商城作为首都电子商务主要基础设施,已开始为国内外企业、商户开展全国性和全球性电子商务发挥作用,每月访问者达数百万人次,每月网上经营额已达数百万元人民币。

西单商场于2001年底投资900万元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2002年9月,实华开以单笔跨国网上采购额超过千万元而刷新亚洲网上电子商务采购纪录,此次交易开设四个竞价市场,对四种不同的特制塑料进行拍卖。

网易2001年初易趣合作网上拍卖,2002年7月5日,合同期满,双方拍卖合作正式到期。 2002年7月9日网易的主页上出现了网易拍卖推出了自己的拍卖服务。2002年3月18日美国eBay公司为易趣注资3000万美元易趣与美国eBay 公司合作eBay获得了易趣的33%股权,使易趣成为国内最大的CtoC网上拍卖网站。

3.上海的电子商务

上海市政府早于1999年的1号文件中明确了该市电子商务的近期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完成了第 一阶段电子商务基本框架的建设,其中包括建设CA中心、支付网关等应用基础设施。全国第一家CA中心就是1998年由上海市政府、上海邮电、上海市银行卡 网络服务中心等联合出资建的。上海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至 1997年底,上海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530万门,电话用户350多万户,全市住宅电话普及率为 55.5%。遍及全市的有线电视网入网用户近220万户。上海作为全国金卡工程试点城市,至1997年,已有11个成员银行加入金卡网络,入网ATM机1754台,入网商户1750多家,ATM跨行交易笔数为404万,交易金额近30亿元。

上海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中有17%来自制造业,一些龙头企业如宝钢集团、上海烟草集团等,在整个供应链和运输管理上全部应用了电子商务,实现网上采购、下单、销售和物流的无缝联结。上汽集团下属公司全部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都建立了全球同步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上海原材料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惊人,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比重达80%以上。其中钢材市场的电子 交易尤为迅猛,2004年交易额254亿元,2007上半年已达1000亿元以上。商业模式的创新造就了个性化的服务竞争,如上海春秋国旅在网上直销包价 旅游产品、直销春秋航空机票,2006年更完善了电子签名功能,使其网上成交量大幅攀升。上海文化信息票务中心建立的《文化票务》电脑联网系统,成为全国 首家多剧场、多网点远程票务联网销售、结算系统中心。

2009年3月1日,《上海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规定》正式颁布,它明确了电子商务企业的法律地位,同时对其权利与义务做了明确交代。2008年,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仅上海电子商务交易额就达2758.17亿元。2009年上海在南京路建设“未来商店”将于6月试营业,7月正式开业。

4.广州的电子商务

广州市是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早的城市,20世纪90年代初期广州票据交换中心的成立标志着电子商务在广州展露雏形,随着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城市信息通信网络不断完善,以及数字证书认证中心、银联支付网关和物流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配套环境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广州市电子商务进入蓬勃发展阶段,金融、旅游、邮电、农产品交易、工业、新闻媒体等行业应用电子商务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2002年广州B2B电子商务交易额就已达143.59亿元,B2C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6.33 亿元。

广州不仅是国家电信网三大通信枢纽、因特网三大核心节点、因特网三大国际出口之一,而且建成了 覆盖城区的宽带城域信息网络。到2003年底,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达6.27吉位/秒,全市铺设的光纤总长度达53万纤芯公里,宽带主干网络覆盖全市 90%区域,用户宽带接入基本覆盖全市城区。宽带用户普及率不断 提高,城市居民上网家庭的宽带接入率达到51.9%。到2003年底,全市电话普及率达210.6台/百人(含移动电话),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脑76.67台,家庭上网率达到52.5%,国际互联网用户达314.7万户。

广州市委、市政府将在2009—2011年期间共安排3000万元作为广州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扶持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降低中小企业试水电子商务的门槛,计划三年共扶持广州市3000家外贸企业和2万家内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

(四)电子商务法律、标准及政策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我国电子商务法逐步走入商事法律领域,但是,总体上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相对滞后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

1.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建设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的历史并不长,但我国立法方面积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已初步形成 了一套具有特色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居于核心地位的是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电子签名法》,2005年 4月1日生效。2005年1月8日,又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4月份,商务部公布了《电子商务模式规范》和 《网络购物服务规范》两份文件。

在基本法律层面,《合同法》、《刑法》与《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虽不专门针对电子商务问题,但其中分别含有电子合同、打击电子商务犯罪与违法行为的重要条款。

在行政法规层面,《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提出了对国际互联网实行统筹规划、 统一标准、分级管理、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著作权法实施条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商标法实施条例》与《专利法实施细则》适应国际通行趋势,此 规定可通过电子通信方式提出申请等。2004年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颁发了《在线交易平台服务自律规范》、《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保护管理办法》、《计算机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网上商业数据保护办法》等。2008年4月1 日,国家工商总局与商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违禁品网上非法交易活动整治工作的通知》,对网络安全管理秩序和违禁品生产经营秩序进行集中整 顿。

在地方性规章层面,2000年1月5日,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电子交易条例草案》,使电子记录 及数码签署获得等同书面记录或签署的法律地位,以确保电子交易在稳妥可靠的环境下进行;2003年2月1日,国内大陆首部电子商务地方立法——《广东省电 子交易条例》开始正式实施;2004年2月1日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2004年10月1日,《湖南省信息化条例》正式施 行;2007年9月14日,《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颁布,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2008年5月,《浙江省网上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暂行办 法》;2009年3月1日,《上海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规定》实施;2009年1月,浙江省工商局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网上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 见》,2009年4月28日,北京市商委颁发了《关于促进网上零售业发展的意见》等。

2.电子商务标准

近几年来,我国电子商务标准化得到迅速发展,现已颁布信息技术标准600多项。具有政府积极参与性、充分重视研究工作、制标工作相当薄弱、企业参与性不强等特点。

2005年5月,首度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主题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RosettaNet全球大会”在北京召开,从而正式拉开了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与国际RosettaNet标准接轨的序幕。2005年,除了政府相继出台《电子签名法》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外,各方在标准层面也加大了力度。对于国内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来说,2005年既是一个“法制年”,更是一个“标准年”。

在互联网时代和供应链全球化的环境下,风靡了几十年的专用接口EDI已经处于“夕阳”阶段,不少大企业已开始全面停用。对如今散布世界各地、数量众多、实时性要求苛刻的异构商务平台来说,建立一个基于XML数据交换标准的、描述企业间 商务流程交易的标准框架体系已经成为必需。于是,非赢利组织发起的RosettaNet、CommerceNet以及由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发起的 CommerceOne、Ariba,由微软发起的bizTalk、ebXML标准,中科院电子商务中心制定的cnXML标准等应运而生。

从当前的市场应用情况来看,标准基本上分为两层:底层的数据交换标准和高层的面向流程的标准。 作为数据交换比较有效的语言之一,XML是通过标签(Tag)来描述数据,不同行业的人们根据自己应用数据的习惯定义了不同的标签,形成诸如cXML、 ebXML、XCBL等一系列具有行业特性的数据描述语言。

目前,注重流程的标准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来源于由多家企业自发组成的非营利性行业标准化组织,如RosettaNet、CommerceNet等;另一类来源于电子商务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如CommerceOne、Ariba等。

我国标准化在标准体制方面,尚未建立起基于XML的电子商务标准体制,与国际主流体制和我国电 子商务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在标准内容方面,业务流程和在线支付标准几乎空白,部分标准内容交叉、重复;在标准的市场适应性方面,约一半以上的标准处于几 乎未被使用的状态,尤其是报文标准。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标准制订计划未完全受需求的驱动,标准的用户未成为标准制定的主体。电子商务标准化的 需求分析应以业务交易流程为主线,围绕三个视角来进行,即业务视角、技术视角和管理视角。我国电子商务标准发展有标准面向市场化;标准规定集中化;标准内 容广泛化;标准合作国际化;标准适用灵活化等趋势。

3.电子商务产业政策——政府的14大工程

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务院信息办公室颂布了《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07 年底我国政府机构中已有93个部委和国务院直属机构加入到“政府上网工程”行列,31个省、市、自治区政府和26个大中城市政府,通过“全国办公业务资源网”实现了业务联网。1993年以来,政府实施“金桥”、“金卡”、“金关”的“三金工程”等14项工程,很快实现海关、商检、税务、外汇管理、统计、银行及企业之间及时准确的信息数据传递与交换,为电子商务的普及打下坚实基础。

政府14大“金字工程”

行业

工程

1993年以来建设重点

1信息

金桥工程

1993年启动,包括1.金桥地面骨干网项目2.金桥卫星通信网项目3.金桥无线移动数据用户接入网项目4.金桥光纤城域用户接入网项目5.金桥网络电话/传真项目6.金桥Internet信息服务项目7.国有大型企业综合信息网技术改造项目

2银行

金卡工程

1993年启动, 广义是金融电子化工程,狭义是电子货币工程。它是我国的一项跨系统、跨地区、跨世纪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以计算机、通信等现代科技为基础,以银行卡等为介质,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转帐形式实现货币流通。

3海关

金关工程

1993年启动.1.通关便利化系统  2.电子账册系统  3.海关物流监管系统

4公安

金盾工程

1.信息中心的扩容和完善  2. 接入网的延伸落地  3.应用系统的全面加强

5税务

金税工程

1.电子税务信息安全系统  2.税收征管系统  3.防伪税控系统

6社保

金保工程

1.“五险”系统  2.集中数据库  3.办公自动化

7质检

金质工程

1.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2.质检数据库群  3.业务监督管理系统

8财政

金财工程

1.财政业务系统  2.安全系统  3.基础信息库

9审计

金审工程

1.局域网建设;2.推广OA系统;3.试点应用AO(现场审计系统)和联网审计系统

10水利

金水工程

1.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2.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 3.电子政务系统 4.国家防汛指挥系统

11工商

金融监管

1.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 2.电子政务系统  3.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12商务

信福工程

商务部2007年建设并推出.

13农业部

金农工程

农业部2007年建设并推出.

14供销总社

新网工程

供销合作总社2008年建设并推出.

洪涛根据各类资料整理,1997-2009年.

4、加强证券期货风险防范

中国证监会2008年12月发出《关于加强对投资者网上交易安全保护的通知》,《通知》要求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加强网上交易投资者身份认证手段,增强网上交易软件的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对投资者的安全信息提示,加强监控,及时发现非法交易行为。

  《通知》要求各机构网上交易除采用输入账户名、密码、验证码的身份认证方式之外,还应向客 户提供一种以上强度更高的身份认证方式供客户选择采用,如客户端电脑或手机特征码绑定、软硬件证书、动态口令等身份认证方式,防止非法访问。同时,网上交 易软件应当采取安全的密码输入方式,增强防御恶意程序窃取密码的功能。网上交易委托的客户信息、交易指令及其他重要信息必须采取加密措施进行数据传输,加 密措施应具备足够的加密强度和抗攻击能力。各机构应采用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客户提示网上交易情况,使客户可以及时发现异常交易行为。

五、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1.网络购物诚信危机

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只有27.6%的人认为“在 网上交易是安全”。可以发现:信任感缺失是影响网民网上购物的重要心理因素。在网络这一新兴媒体中,发布信息不像在传统媒体上会受到那么多的制约,而且由 于网络的虚拟特点,一般消费者即使在觉察到信息的错误以后,也很难向发布信息的企业进行追究,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网络企业的地址。因此,一些网络企业便表现得肆无忌惮,在网上发表各种各样的信息,或者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新闻,来吸引消费者或者创造所谓的点击率,以扩大自己的商业影响,谋求经济效益。这些虚假信息的泛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网上购物的信任感。

2.网络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的运作,涉及诸多方面的安全问题,如资金安全、信息安全、货物安全、商业秘密安全等。非网购用户不仅对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存在担忧,他们进行普通的网上活动时也比网购用户具有更强不安全感,一个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他们在网上注册时更不愿意填写自己的真实信息[③]。 从技术上保证交易数据的安全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调查公司曾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前景进行过在线调查,当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在线购物时,绝大多 数人的问题是担心遭到黑客的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在开放的网络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成为电子商务能否普及的最重要的因数之一。

3.法律、法规及标准问题

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参加交易的双方,而且涉及不同地区及不同国家的工商 管理、海关、保险、税收、银行等部门。这就需要有统一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以及强有力的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协调机构来规范行业行为,优化行业发展环境。虽 然,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关法规,如虽然我国相继出台了《电子签名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电子商务模式规范》和 《网络购物服务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但仍在跨国家,跨地区、跨部门协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电子商务操作的基本规则、信息基础设施和市场准入、知识产权 保护、司法管辖、税赋问题等。

4.物流问题

当前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具体表现有如下四个方面:配送渠道不完善、缺乏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物流配送效率低、物流装备标准化程度低。直到目前为止国内依然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全国性货物配送企业,而电子商务开展网络购物最需要的也就是物流和配送。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电子商务就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运作,也不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更不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最终使消费者对电子商务这样一种先进的商业运作方式产生怀疑和失去信任,而对它丧失信心。

5.金融服务质量问题

电子商务的进行需要支付与结算,这就应与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及其电子化相配合。银行卡网上支 付的比例逐年增高,但由于商家与银行的利润分歧, 银行卡支付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完善商业支付系统,提高银行电子支付水平,建立一个安全、严密、可靠的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卡和电子 货币支付系统,提供各种形式的在线服务,尽快成立统一网上结算中心,并逐步开展与国外客户的网上结算服务。目前国内所进行的电子商务交易,其支付手段可以 说是土洋结合,信用卡、借记卡、储蓄卡、邮局汇款和货到付款等多种支付方式混合使用,有的甚至是使用网上查询、网下交易的方法。虽然现在银行开始进行在线 支付方式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等方面的工作,但是在中国信用制度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单靠银行的力量也很难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我们仍然沿用传统的交易方法, 使用现款支付的方式来实行网上交易,必然会制约企业电子商务的运作规模,而且违背了电子商务活动的初衷。

6.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

全世界Internet上的商业用户和家庭用户急剧增加,但Internet的使用者仍然集中 在年龄为15岁至50岁之间、中上收入水平、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中青年,并以男性为主。对中国来说,特别需要提高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目前将 ASP.NET或者JAVA 技术运用于动态网站的建设之中已是必然,因为其更能保证电子商务的高效、安全。商家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客户,如何维持原有客户、吸引新客户、发现潜在客 户?这与网站的特色,网站建设的艺术和技术是分不开的。这些都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特别是近几年,Web 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电子商务还涵盖经济、管理、法律、广告、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7.大宗商品电子交易问题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是我国商品批发交易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其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表现,如华夏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出现的不规范交易巨额亏损等。但政府将其统一归类为“变相期货”的违法范围,使我国中远期合约交易不能够得到正常发展。

8.网上交易税收问题

网上批发交易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平台,但长期以来其批发市场代其进行结算,而交易税收采取增值税发票征收,当钢材期货交易出台后,现货钢材交易的收入仅有20元/吨,如果开据发票外市场所剩无几,市场难以为继。

六、结论与建议

    1.发展电子商务应重视技术,更应重视“商务”

以前重视“技术”更多一些,应该从“商务角度”来全面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电子商务更具有生命力。应把电子商务行业与传统企业融合起来,才能扩大其发展空间。在推动电子商务模式方面应该“百花齐放”,大胆探索探索各种模式。

2.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

在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信用体系还很不完善,企业的信仰评估和个人的资信状况都不 甚了解,这种情况尤其体现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使得鱼龙混杂、良莠不分,严重地制约了电子商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建立完善的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以实现在具体 化、可靠性基础上所进行的“虚拟化”交易。一旦发现商业信用严重不良的企业和 个人,则可考虑依照一定的法律,在网络上予以披露,使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交易环境得到净化。信用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设置合理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标准,确保供需 双方建立商业信用,并通过某些监督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政府应制定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增强网上交易的信任与安全,使电子商务在公 平、合理、高效的环境下得到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3.为电子商务创新良好的发展环境

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应健全、规范发展过程,包括支付流程、企业信用、行业信用服务等,不仅仅只重视商品质量,还要重视售后服务。

4.稳步发展中远期合约交易

中远期合约交易是我国即期交易和期货交易中间不可缺少的一种交易形式,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没有中远期交易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政府就采取培育发展的政策,用法律、法规、标准来规范其发展。

5.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系统首先要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交易信息安全迅速的传递;要保证数据库 服务器绝对安全。建立科学的安全体系和权威的电子商务认证中心;不断完善协议和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同时采用加密数字签名等来增强网络安全技术内容的广泛 性。最后增强网络安全设备的性能,从而加强监测技术的可靠性。同时我国政府还应修改现行法律和制定有关新的法律,从而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而 又安全的法律保障。

6.加强法律法规及标准政策的制定与协调

要以市场机制为先导,根据先易后难、先基础后具体的原则,制定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首先,通过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入市,加快电子商务市场发育,然后逐步提炼市场规则,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标准、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管理地方性法规、规章。其次,努力完善电子商务的行政执法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协调。

针对目前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的势头,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特点,迅速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还应高度重视与国际电子商务法律的协调。电子商务活动不仅在国内进行,而且也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国内电子商务立法与国际电子商务立法的协调,完善电子商务立法机制。

7.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方面,除了要鼓励邮政部门发挥自身的优势,与从事电子商务的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各种新服务外,要逐步开放市场,欢迎国内外的速递公司参与竞争。通过竞争,使我国的物流配送体系日趋完善。还应大力培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的人才队伍;加强物流企业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如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全球定位系统(GPS)、有效的顾客反应(ECR)等的应用。

8.人才培养是发展的基础

电子商务的学科涵盖较广,既需要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通信等工科方面的内容,也需要 在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相关的知识内容,这就为人才的培养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我国应尽快在较多的学校中开展相应学科的建设,还应该尽快组合科研力量,就 电子商务中的IT 技术、商业、经济、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相关问题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才能为政府制订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为相关企业经营提供管理咨询。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要建立现代制度下良好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

9.政府要大力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政府进行合理的电子商务规划和 引导。(1)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投入,提高投资效率,建设更加安全快捷的信息网络。(2)在电子商务的支付问题上, 需要政府来推动标准的统一和互联的建设。(3)推动标准的统一和互联的建设、交易的安全的保护、健全法律法规的建设等;(4)政府应利用其影响力,通过各 种渠道对公众和企业进行宣传和引导,提高其对电子商务这样的新生事物的认知度,鼓励企业改变观念、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5)研究制定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政策,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研究,制定出适应我国形势发展需要的相关政策。

——政府要把电子商务作为商贸服务的龙头,改造、创新、扩大其竞争力,建立示范基地、产业源。 在推动电子商务模式方面应该“百花齐放”,各种业态都应该探索,既包括内贸也包括外贸,既涉及零售业也涉及批发业。促进新的电子商务业态的产生,如网商、 移动电子商务、农商等,促进电子商务行业的整体发展,促进社会化服务。建立一些必要的电子商务促进法或促进条例;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采用电子采购,降低成本。

——政府应建立一些适用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新机制,如网上折扣机制、协同机制(产业链的协同,支付物流工具的协同,信息平台、支付体系、物流配送等协作机制)、协作机制、外包、托管机制、人才培训方面的机制(高等教育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成人教育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竞赛机制)、电子商务评价机制(如淘宝网的消费者满意度打分、电子支付中的用户满意度评价体系)等。

——政府应改善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健全、规范发展过程,包括支付流程、企业信用、行业信用服务等,不仅仅只重视商品质量,还要重视售后服务。电子商务应该做到讲究信誉,才能进一步发展。加强电子商务的宣传、培训以及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建立电子商务发展工作机制,建立电子商务企业的联系机制。开展面临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网站。在当前扩内需、保增长、拉动消费的宏观背景下,在加强商务部与各专家、行业协会、企业联系方面,突出电子商务的龙头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0.开展国际电子商务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应继续开展商务交流与合作,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促进双边经贸合作,推动企业应 用电子商务。注意国际电子商务发展动向,分析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资本流出和流入、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影响,及早制订应对策略。积极 参与国际对话,而目前的电子商务国际谈判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若不及时参与到对话中来,不利于形成电子商务的国际框架。面对世界经济和 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不能一味采取消极观望的防守态度,而应认真研究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积极参与电子商务问题的国际谈判,提出对我有利的“游戏规则”。我们应该从提高我国电子商务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出发,尽早做好技术和立法方面的工作,利用国内已有的优势,与国际接轨,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涛.高级电子商务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         龚炳铮. 21世纪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思考[A].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

【3】         李瑞等.电子商务法[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8.

【4】         珏珍.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         张润彤,石声波.电子商务管理[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

【6】         李琪.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0,(6).

【7】         王同柏.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J],信息技术与网络服务,2006

【8】         蒋家添.我国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8).

【9】         张仿,刘跃.电子商务研究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

【10】      曹红辉.中国电子支付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阅读:6653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