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作者秦 宣              日期:2013-02-27               阅读:762 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国 内学术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也有一个过程。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种研究既取得了 巨大的成绩,对推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回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历程,总结其成就,指出其存在的问 题,提出进一步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对策。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历史回顾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并不仅仅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它反映的是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因此, 学术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并不只是从2000年初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这一概念才开始,而是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就已经开始。党的十四 大以来,学术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时期,若干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时期是从1992年党的十 四大到2000年初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要求时止。这一时期,学术界除把主要精力放在邓小平理论研究方面外,也有部分学者开始研究以江泽民同志为代 表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成果,并系统阐述这些理论成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虽然这种研究还不是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框架下的研究,但这一时期的研究为后来人们从总体上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时期是从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三个代表”要求以来到现在。这一时期,国内学术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展开了集中而深入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大致上经过了四个阶段。

    第 一个阶段是从2000年2月到2001年6月。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明确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在党内外、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学术界和宣传 部门以极大的热情展开学习、宣传和研究,对这一重要思想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此阶段学术界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三个代表”三句话的科学内涵及相互关系,如:什么是先进生产力,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什么是先进文化,什么 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先进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一种什么 关系,等等。二是提出“三个代表”要求的依据,包括提出“三个代表”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重点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为什么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什么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问题。三是提出“三个代表”要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重点研究提 出“三个代表”要求对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四是学习、宣传、研究“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意义,重点论述在新世纪新阶段为什么要学习贯彻“三 个代表”要求。不过,在这一阶段,学术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刚刚开始,研究的内容还只是集中在“三个代表”的三句话的内涵和“三个代表”要求对 执政党建设的指导意义上,还没有把“三个代表”作为一个思想体系来研究。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1年7月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到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前。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提出了贯彻“三个代表”的具体要求。8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一书,此书收录了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 表”要求到“七一”讲话的十二篇重要论述。9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此书摘自1989年6月至 2002年6月间江泽民同志所作的报告、讲话、文章、书信、批示等370多篇重要文献,汇集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 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江泽民同志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提出并阐明的新思想、新观点、 新论断。这一阶段,学术界掀起了学习、宣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第一次高潮,国内学术界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并出版了部分学术专著。此阶段学术界 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刻阐释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重要意义及“七一”讲话提出的若干重要论断,出版了多本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 的辅导材料;二是结合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进一步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三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联系起来进行研究,阐述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四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党的建设联系起来进行研究,阐述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主要理论贡献及其现实意义。与前一阶段相比,此阶段研究的内容更加宽泛,研究也更加深入。这一阶段,学术界 以“三个代表”的三句话为核心内容,大致构建了一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但如何处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有理论创 新的关系,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也未形成权威观点。因此,此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仍未包含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有理论创新的全部内容。

    第 三个阶段是从党的十六大到2003年6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 想,提出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和工作部署。十六大以后,学术界掀起了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第二次高潮。这一阶段,对“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系统阐释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和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论断和新部署,并把这种研究纳入“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研究框架之中;二是继续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具体包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研究;三是加 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具体实践工作的指导性研究,重点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如何具体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四是适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大学生头脑的要求,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

    第四个阶段 是从2003年6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尤其是7月1日胡锦涛同志发表“七一”讲话到现在。全党兴起了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新高潮,学术界也兴起了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第三次高潮。此阶段,学术界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也出版了一系列学术专著,进一步推动了“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和研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学术界结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三个代表”为核心内容,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论主题,以《江泽民论科学技术》、《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 编)》、《江泽民论“三个代表”》、《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为依据,系统研究”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成果的形式包括;(1)学术论文。自2000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学术界发表了近万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各个方面。(2)学术专著。近三年来,学术界出版了几十种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术专著,还出版了系统阐述“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研究丛书,如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解放军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丛书》(十种)。(3)光盘书据库。如中国人 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书报资料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编辑出版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资料汇编光盘)》。(4)教材。为推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救程》,全国有 部分省市也编写了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材。此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生读本、中学生读本、青少年读本等不同层次的教材、读本也先后编辑出 版。这些研究成果对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近三年已出版的大量研究成果来看,学术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主要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形成发展过程,具体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 依据、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学术界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8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实践和江泽民同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系列论述,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2.对“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三个代表”的研究。主要研究“三个代表”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具体包括“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句话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阐释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和具体思路。

    3.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的研究。重点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 体内容的逻辑关系,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性;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面的理论贡 献;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新世纪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核心是坚持 党的先进性,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的研究。重点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 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理论上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三大理论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5.对“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意义的研究。重点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结合党的历史,说明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 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6.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重点研究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的领域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政外交国防和治党治国治军方面的内容。党的十六大之后,重点研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7.对执政党建设问题的研究。“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对新世纪新阶段执政党的建设作了总体部署。学术界围绕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重点研究如 何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问题。研究领域和内容涉及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党的执政方式的变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各个方 面。
    
    8.对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涉及的若干实际问题的研究,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三农”问题、贫富收入差距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实现祖国统一问题、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战 略问题,等等。

    以上这些研究对于提高人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认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方面,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上,即主要集中在“三个代表”的三句话上,而从总体上 全面系统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果并不多。也就是说,这种研究并没有包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部内容。

    2.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即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的研究方面,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脉相承”上,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的研究不够。

    3.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研究方面,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执政党建设的指导意义上,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方面的指导意义研究不够。

    4. 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研究方面,过去的研究主要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来构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因而构建出来的 理论体系并没有包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部内容,没有反映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部理论创新的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 习纲要》出版之后,学术界开始尝试从整体上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并试图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所有理论创新成果都纳入“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框架之内,但目前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的论证上,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主要内容的逻辑联系缺 乏深入的研究。

    5.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内容的研究方面,理论层面的宏观研究较多,实践层面的微观研究较少。过去的研究 侧重在理论诠释和理论宣传上,许多研究集中在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什么要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什么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问题方 面,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若干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不够,如:如何才能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如何才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 才能构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践机制,等等。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提出的“十四个如何”,清楚地表明了我们目前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不足,也为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6.在研究方法上,过去的研究主要是继续沿用 了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基本范式,而缺少方法上的创新。由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与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主题是一致的,涵盖的内容是大致相同的,二者的 联系十分密切。因此,学术界在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照搬了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方法。应该承认,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运用的“文 献整理法”、“解释学方法”、“比较研究法”、“分类扩充研究方法”等是科学的,邓小平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与这些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但简单套用 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方法,重走邓小平理论研究的老路,虽然短时期内也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却很难反映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特色。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学术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远远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学术界还需做更大的努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胡 锦涛同志在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广大理论工作者在理论的研究、宣传和贯彻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理论研究只有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 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为广大理论工作者施展聪明 才智提供了广阔舞台。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认真学习和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认识世界、传承 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方面不断作出新的建树。”根据胡锦涛同志对广大理论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针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方面,还有下列一些重大理论问题需要学术界作深入的研究。
  
    第一,关于“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形成的历史必然性问题。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过程中,有这样一种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平 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立足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 家)、理论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一样的,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没有必然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术界必须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提出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到底有何不同?如果这些问题 不能得到科学回答,我们就无法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独立的理论形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并列写进党章就缺乏科学的依据。

    第 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本质、核心和精神实质的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目前学术界对此没有任何疑义。但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到底是什么,学术界观点分歧颇大。有部分学者将“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等同于其本质;也有部分学者将其等同于精髓和核心;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是“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 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本质和核心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这三者与其精神实质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这 需要学术界作更深入的研究。

    第三,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什么?国内学术界的研究在不同 的阶段有不同的认识。从“三个代表”提出到2003年6月,学术界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围绕这一主题,学 术界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2003年6月出版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明确 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此后,学术界又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 科学命题,并以“发展”为主线来构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明确指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此后,中央宣讲团的宣讲提纲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前,需要学术界深入说明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为什么不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什么不是“发展”,而是“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如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共同的理论主题,那么,又如何科学把握“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呢?

    第四,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 占有什么地位?这是学术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目前我们已达到共识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三大理论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现在需要更深入研究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 理论成果,那么它是否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如果说它是,那么我们就需要回答,这次历史性飞跃是相对 于什么来说,它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因为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解决的是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解决的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问题。如果说不是第三次 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属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则我们需要回答: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否会产生两大理论成果?如果能产生两大理论成果,那么这两大 理论成果有何不同,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第五,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理论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 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这在学术界也基本达 成共识,但问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究竟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 究竟提出了哪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 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这里的“进一步”表现在何处?“创造性”体现在哪些 方面?“深化”了哪些认识?如果我们不能对此作深入的理论上的说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可能成为一句口号,成为一句空话。

    第 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面对的若干实际问题。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 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全党同志必须认识到,我国社 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胡锦涛同志还列举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十四个如何”。这些问题是 我们在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研究理论和实际问题,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期)



  阅读:762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