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吹响流通产业转型的冲锋号
作者丁俊发              日期:2013-01-05               阅读:866 次

 流通产业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把“秤杆子”看得与“枪杆子”、“笔杆子”一样重要。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也解放了流通生产力。江**提出,“只有现代流通方式才能带动现代化的生产,大规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大规模的生产”。胡**在新的 形势下不仅要求加快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还提出要打造与优化全球供应链。今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 见》)给予了流通业一个全新的定位,以期打破过往“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桎梏。

  回顾历史,每当流通业进入关键时期,中央都会作出重大决策。1952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调整商业的指示》,对发展商业、繁荣市 场、克服经济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1961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对在困难时期稳定国内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1983年 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展城乡零售业、服务业的指示》,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商业改革指明了方向。2012年8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共20条,在传统流通产业向现代流通产业转型的关键时刻吹响了冲锋的号角,为流通产业现代化与流通体制 改革指明了方向。

  四大突破

  笔者认为,《意见》的重大意义在于其有四大突破,不仅对中国流通产业当前的发展有巨大影响,而且对流通产业今后的发展也将起到历史性的作用。

  一、对流通产业给出了新的定位、定向、定标。

  《意见》明确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这一定位在中央政府文件中是第一次出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起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有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建立分工明确、权责统一、 协调高效的流通管理体系。”

  如何理解流通产业的基础性与先导性这一新的定位?

  笔者认为,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在于:第一,流通产业无论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就业安置、上缴税收、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与农业、工业一样具有基础性,是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第二,流通产业为生产建设与人民生活服务,“一手托着两头”,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血脉和神经。

  流通产业的先导性主要在于:第一,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PMI(采购经理指数)与CPI(居民消费品物价指数)虽然都是流通领域的 指标,但这两个指标反映的却是国民经济的全局;第二,流通产业在生产与消费中间,一方面消费通过流通引导生产,另一方面生产通过流通促进消费,流通产业反 映的是对商品和服务通道的掌控力与对国内外市场的掌控力,其先导性十分明显。因此,一定要摒弃“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

  至于新的定向、定标,《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流通产业四位一体的任务:一是现代流通体系,二是流通产业现代化,三是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四是流通行政管理体制。完成这四位一体的任务,就可以“建立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

  二、明确了改变流通发展方式,实现流通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杠杆或者基本途径,即信息化与现代物流。

  《意见》提出,引进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带动传统流通产业升级改造。在《意见》全文中,涉及到信息化与现代物流的内容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意 见》把现代物流与信息化提到如此高的程度,原因在于:第一,《意见》指出当前流通产业存在的六大问题,没有一个问题的解决能离开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第 二,《意见》确定的到2020年的四大目标,没有一个目标的实现能离开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第三,《意见》提出的流通产业发展七大任务,没有一项任务的完 成能离开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

  要解决流通产业粗放型发展方式,在流通产业中引进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是必然的选择。

  三、突破了传统流通的概念(即局限于商流,局限于批发与零售的“小流通”框架)。《意见》提出了“大流通”的理论。

  《意见》冲破了流通领域的玻璃天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流通产业是以商流为核心,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支撑的产业形态。《意见》提出“推动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的有机融合”。要求“现代信息 技术在流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全面提升流通信息化水平。”《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支持流通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统一配送。”《意见》还提出“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流通产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完善流通业税制”。

  第二,提出流通产业向两头延伸,发展流通供应链。《意见》提出“大力推广并优化供应链管理,鼓励流通企业拓展设计、展示、配送、分销、回收等业务”,把发展流通供应链作为创新流通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

  第三,明确提出流通产业的二元结构,第一层含义是流通的两个服务方向,一是为生产建设服务,二是为人民生活服务。第二层含义是,流通一是通过商 品交易以达到商品消费,二是通过服务交易以达到服务消费。流通产业不仅要经营商品,同时要经营服务,如家政、餐饮、回收等生活服务业,建设便民利民的城乡 综合服务体系。

  四、把流通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规划和运作,初步尝试了“顶层设计”的构思。

  《意见》涉及到了流通基础设施体系,商品市场体系、流通运作主体体系、流通业态体系、流通管理体系等,既有宏观、中观,有些也涉及到了微观。既涉及了硬实力建设,也涉及了软实力建设。既有点线面空间布局,又有市场运作规划。《意见》贯彻了运筹学、博弈论等先进理论,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

  缺陷犹存

  虽然《意见》的制定和发布意义重大,但它并非无可挑剔,笔者认为其还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对流通体制改革要达到的目标设定不清晰,规避了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而使文件的贯彻缺乏动力。特别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生产、轻流通”,分割的行政管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制改革的不同步,市场秩序中的诚信缺失,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不协调等问题。

  第二,《意见》有许多新的提法,如“全国统一大市场”、“流通产业现代化”、“现代流通体系”、“流通是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等,但定性的多,一般号召多,定量的少,对于最后审定完成与否给了很大的空间,缺少衡量标准,结果可能无法问责。

  第三,《意见》提出了10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要求比以前更明确,这是一大进步。但由于涉及到许多部门,涉及到部门利益格局的调整,这10条政策措施往往容易成为空中楼阁和有头无尾的空话。因此笔者建议出台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绝不能走过场。

  中国需要一场流通革命,正如1994年朱镕基同志所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真正搞好,解决好流通问题最重要。”“只要把流通领域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正确的解决了,那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就基本建成了。”



  阅读:866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