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大学科技园管理机制研究
作者刘文霞              日期:2013-08-28               阅读:837 次

摘要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斯坦福研究院,从此大学科技园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我国大学科技园起步较晚,在取得较好的成绩背后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管理机制是影响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总结世界著名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经验和管理机制来探讨适合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   管理机制   创新文化

 

一、 世界大学科技园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建了斯坦福研究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从此在新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大学科技园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并经历了一个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步成长、80年代到90年代快速成长、再到本世纪稳定发展阶段。

至今全世界已有各类大学科技园1000多个,其中80%属于西方各发达国家。在这些大学科技园里,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的建立与发展,有效实施产、学、研相结合,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孵化新技术产品和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进而推动地区和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般来说,大学科技园是指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为依托,把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如人才、信息、技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与其他社会资源优势如风险投资相结合,为高等学校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服务的机构。大学科技园在我国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1]

截止2010年,经认定的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达到87家。其中,孵化面积达829.3万平方米,研发机构入驻1235家,发明专利被批准1185项,省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2306项,在孵企业6583家,在孵企业总收入达到499.98亿元,累计有15家企业上市,上缴税金169.02亿元。

二、世界大学科技园的管理机制

大学科技园的蓬勃、健康发展与其本身具备的良好管理机制密不可分。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大学科技园,其管理机制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管理型

是由政府设立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来进行全权管理的体制。如新加坡肯特岗科学园由科学理事会、韩国大德科学城由园地管理事务所、日本筑波科学城由科技厅计划局来负责管理。

筑波科学城是政府主导型高科技园区的典型代表,它以国家级研究机构为主体,主要从事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创新研究,经费也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基本来自政府财政预算。科学工业园区包括科学城和技术城,一般都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审批成立的,而且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也十分明显:由科技厅计划局负责科技城的行政事务;由筑波研究机构联络协议会属下的五个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的研究业务,管理协调各方工作。

2、大学管理型

是由大学设立专门机构对大学校园内的科学园或孵化器来进行管理的体制。如英国剑桥科技园是欧洲最成功的科学园,园区的管理由三一学院和作为剑桥不动产管理公司的比韦尔公司共同承担。美国乔治亚州理工学院先进技术开发中心(孵化器)由乔州理工学院管理。

3、公司管理型

这种管理机制通常是把科学园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管理的公司,由各方组成的董事会领导下,经理负责对企业的管理,公司的董事会一般由政府、大学、企业以及当地有关人士所组成,负责有关园区发展的重大决策,一般不干预园区内各机构的业务,园区日常管理和经营业务由公司经理层负责。英国的大部分科学园都采用公司管理型,如阿斯顿大学科技园在英国伯明翰市内,创建于1983年,由阿斯顿大学和伯明翰市议会共同投资的伯明翰技术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园区管理和运营。另外,德国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创业园、澳大利亚所有的科技工业园区也都属于这种管理形式。

4、管委会(基金会、协会、 管理局)管理型

是一种综合管理体制,由地方政府、企业、银行、大学和其他机构共同分担义务,共同承担管理职能。一般以资金管理牵头,带动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使管理权力和利益风险挂钩,有利于体现利益和风险分担的原则,实现责权利三者统一。国外规模较大的科技园一般采用这种管理体制,如美国北卡罗莱纳三角研究园由三角研究基金会管理,园区由基金会拥有,该基金会为私人、非盈利性法人。基金会全面负责园区的发展运行。日本熊本技术城由熊本高技术密集区技术开发基金会管理、法国法兰西岛科学城由科学城协会管理等。

5、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创新

首先在美国硅谷诞生的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创新是在美国率先创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也是各国创办大学科技园的目的,是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一个永恒课题。在产学研合作中,结合主体要清楚各自的定位,比如大学一般不参与大学科技园的直接经营管理,让真正懂得并且善于经营企业的人才去运营企业,大学对科技园的支持主要体现在资金的投入、人才的输送、科技成果的提供上,充分发挥大学的作用。

研究分析典型大学科技园都具有这样的特点:(1)大学与企业之间自发的横向联系非常密切;(2)教学、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缩短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3)知识信息和市场紧密结合,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移。

三、世界大学科技园的管理机制对我国科技园发展的启发和意义

世界大学科技园的管理机制给我国的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提供了许多借鉴意义。我国大学科技园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大学科技园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科技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比较复杂,有些是地方政府主导型,有些是高校与社会企业合作型,更多的是依托高校独立管理型。但是,不管哪一种类型,都有其优点和长处,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知识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够通畅、产业化发展也没能取得更大的成果、经营效率不高、孵育能力不强和责权利不明确等问题。所以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在经营管理、机制创新、融资渠道等方面大力借鉴国外典型大学科技园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科技园发展运行模式、管理机制和发展道路,使得我国大学科技园健康、快速发展。

1、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建立了“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科学技术中心”。这三类中心都设在大学,对美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高校则是技术和人才的源头,主体和源头密切配合,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可以减少高校科研工作的盲目性,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率。20世纪以来,产学研合作对科技、教育、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已经日益明显,并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1世纪,我国大学科技园作为社会与高校联结的桥梁,无论从实现自身功能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促进科技、社会进步的方面考虑,都应该在推进产学研结合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2]

2、建立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

雄厚的资金是建设好大学科技园的基础,大学科技园从事的主要是高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企业孵化的工作,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高收益的性质。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一般投资者很难承受高科技带来的风险,多数大学科技园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风险投资。世界典型大学科技园的成功大都依赖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健全的风险投资体系。如美国硅谷的成功得益于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和良好的风险投资体系,著名的英特尔公司、先进微器件公司、罗姆公司、苹果公司等都是靠风险投资发展起来的,“硅谷”中至少有50%从事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得到过风险投资的帮助,风险投资支撑着硅谷成为美国乃至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中的资金需求问题,必须完善风险投资市场建设,积极探索科技与市场、科技与金融有效衔接的机制,打造有利于风险投资与大学科技园有机结合的市场经济环境。

3健全的中介服务、管理机构

完善的中介服务机构在科技园中有重要作用。如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中中介服务机构就很健全。园区内有职业化、高素质的管理与服务队伍,在创业辅导、市场营销、投资融资、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对外合作、法律咨询等方面为入园创业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园区内有餐厅、书店、人工湖、诊所、邮局、购物中心和学校等生活场所。中介服务机构与大量企业、研发机构在科技园内集聚,大学与企业、研发机构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必然会产生一种宏观的集聚效应,形成大学科技园的创新网络[3]

4建立健康的创新文化氛围

文化本身是难以量化的,但健康的文化氛围却是大学科技园成功的重要原因。“美国硅谷成功的其中原因之一是在于一个无法量化的因素——硅谷的文化,而文化中最令人推崇的莫过于对于失败的宽容”[4]。给予成功者敬意,给予失败者宽容,失败与竞争相伴而生,任何经验的取得都是与失败分不开的。在美国硅谷一个显著的文化特点就是“努力工作,尽情玩乐”,鼓励创新,允许失败,激发人的创造性,把尝试和失败视作自由创造所必需的成本。允许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正是我国大学科技园所缺少的,因此我国前科技部长徐冠华强调“中国加强原始性创新必须鼓励冒必要的风险,宽容可能的失败”[5],为创新而失败,和因创新而成功,一样值得借鉴与珍借。

总之,世界成功的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和管理经验对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在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充分显示了在构成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各主体即大学、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相互合作协调,产生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现象。由于我国大学科技园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大学科技园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因此我们更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使我国的大学科技园获得长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Jeff SapersteinDr.Daniel Rouach .区域财富——世界九大高科技园区的经验(中译本)[M].金马工作室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厉以宁.中国高新区论坛之一:地位作用与开发经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 [] 罗杰斯,拉森合著.硅谷热(中译本)[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96.

[4] 庄宁,扬小鹏编著.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5] 钟书华.科技园区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英文摘要:

Explorations on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s in China

LIUWenxia    QIANZhenhua  ZHAOYong

    School of Humanitites and Social Science USTB,beijing1000083,China

                 

Abstract: In the 1950s, Stanford university  builded up the first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tanford Research Park..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flourished over the whole world.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started after a long time, and they faces all kinds of problems though they’ve got some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In this paper, the discussion on  management mechanism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s in China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in-depth summarize of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World University Science Parks.

Keywords: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management mechanism;  Innovation culture



[1] 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6-16.

[2] 谢晖,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

[3] 梅萌,徐井宏,罗建北,范德清. 关于中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几点思考.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 http://www.cutech.edu.cn/kejiyuan/default.asp.2005-5-21

[4] [] 罗杰斯,拉森.《硅谷热》.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96.

[5] 徐冠华在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科技日报,2001-5-31.



  阅读:837 次

刘文霞的文章
大学科技园管理机制研究
当世界变成了一堆数字
新世纪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管理模式的构建探索
分页 1/1  [1]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