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贡献

作者陈晋  网站编辑sxs10  来源求是  日期2013-12-26

  【原文摘要】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它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互相联系而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的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回顾和梳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贡献,对于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出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


  1、关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毛泽东从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强调过的重要思想。他指出:“阶级斗争改变上层建筑和社会经济制度,这仅仅是为建设、为发展生产、为由农业国到工业国开辟道路,为人民生活的提高开辟道路。”(《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20日)

  1949年,在革命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提出将工作中心转移到城市并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26—142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以至于占领一个城市好几个月,生产建设的工作还没有上轨道,甚至许多工业陷于停顿状态,引起工人失业,工人生活降低,不满意共产党。这种状态是完全不能容许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2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上确立的时候,毛泽东对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进程作了一个大致的划分,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并宣布从那时起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就是搞建设。他说: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我们的任务转到什么地方?转到搞建设,率领整个社会,率领六亿人口,同自然界作斗争,把中国兴盛起来,变成一个工业国。(《毛泽东在济南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18日)

  2、关于科学技术

  毛泽东综观世界一些国家的强国之路,深知欲达到强国之目的,必须采用最先进技术。他明确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3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毛泽东把提高国家整体科学技术水平,称作一个伟大革命,叫技术革命,曾把它同社会政治革命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说:“我们国家要建设,就要有技术,就要懂得科学,这是一个很大的革命。没有这样一个革命,单是政治改变了,社会制度改变了,我们国家还是一个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还是一个手工业、手工技术的国家。”(毛泽东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20日)

  在其他场合,毛泽东还多次谈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我们是农业国,工业化要很长时间,要半个世纪。革命成功是一个条件,但是还有一个条件,这就是技术革命。(毛泽东会见南斯拉夫议会代表团时的谈话,1957年9月29日)“资本主义各国,苏联,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我国也要这样。”(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