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市城市建设与民生工作之环境精细化管理篇

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编辑徐辰烨  来源北京日报  日期2015-01-30

  北京市高度重视城市环境建设。为继承奥运筹备时期环境建设经验,强化环境建设统筹协调,2009年,北京市成立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以下称“首都环境建设委”),各区县也成立相应机构。首都环境建设委下设办公室(以下称“首都环境建设办”),设在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承担首都环境建设委具体工作。首都城市环境建设逐步形成以首都环境建设委为决策主体、各相关职能部门为管理主体、区县政府为责任主体、街乡为实施主体的综合管理模式。

  一、整体战略

  (一)明确首都环境建设工作范畴。

  首都环境建设的总体任务是做好市容环境、生态环境、设施环境、秩序环境等四个环境的规划、建设、运行服务和保障;总体目标是实现首都环境整洁优美、和谐有序、服务完善、运行高效。2014年,针对城市环境突出问题,北京市以举办APEC会议为契机,全面强化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环境整治,不断提高规划引领、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考核评价,以及环境保障和应急管理能力及水平,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精细化管理发挥积极作用,城市环境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二)以APEC会议为契机,实施“一个保障、两项治理和四大工程”。

  一个保障即做好APEC会议环境保障,围绕会议住地、途经沿线开展整治提升。两项治理,一是治理群众身边环境,主要包括老旧小区、街巷胡同和集贸市场周边等区域;二是治理环境秩序突出问题,开展街面、经营、旅游、交通等秩序治理,遏制违法建设。四大工程,一是薄弱地区整治工程,治理城乡结合部、边角地、铁路沿线、高快速路沿线、地铁城铁站点及沿线等区域环境;二是景观提升工程,实施区域环境和主要道路环境达标,开展建筑物外立面清洗粉饰,实施绿化提升,完善夜景照明等;三是道路设施规范工程,治理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推进三环路内交通干道通信架空线入地等;四是生态环境推进工程,推进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大气污染防控相关工作,加大河湖水系治理力度等。

  (三)加强环境建设规划引领,细化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2014年,确定各类环境建设任务809项,其中市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地区管委会、北京铁路局等部门任务80项,区县任务729项。区县任务中有91项为市级重点环境建设项目,涉及APEC会议场所周边及途经沿线,也包括市政府实事项目、折子工程(胡同街巷环境整治、区域环境综合提升等)等。重点项目实施中注重规划先行,明确环境建设重点和方向,尤其在区域达标提升工作中,规划设计方案广泛听取市民意见,以期达到社会共治、居民自治效果。

  二、措施与成效

  (一)强化统筹协调,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建设整体水平。

  一是提升“三区”、“八线”、“四周边”环境水平。怀柔区及雁栖湖生态示范区周边完成10个区域环境整治提升;天安门地区完成主要建筑景观照明提升改造;实施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及周边17平方公里核心区和辐射区环境整治。完成京承高速、京藏高速、机场高速等8条路线280余个脏乱点整治。完成望和桥东北角六公主坟地区、太阳宫东北角等项目拆迁绿化,新增绿化300余万平方米;以重点饭店、旅游景点和商业区周边为重点,及时解决170余个环境问题;开展铁路沿线“百日环境整治行动”。全市约448.5万平方米建筑物外立面实施清洗粉饰。

  二是推进环境建设惠民工程。区域环境综合提升涉及区域内老旧小区改造、绿化提升、道路整修、补装照明设施,配建停车设施和健身场所等,整体提高区域环境建设、环境管理和社会建设水平。2014年全市实施区域环境综合提升项目30处,总面积60平方公里,覆盖社区178个。综合整治中心城区100条胡同街巷,主要是治理卫生死角、乱停车、设施破损、无照经营、乱设牌匾等问题,同时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开展城市道路环境建设达标工程,内容涉及道路环境、设施、秩序等相关工作,2014年完成达标道路204条,其中市级60条、区县级144条。

  三是推进城市公共空间规范管理。规范邮政报刊亭,拆除闲置报刊亭196座,整治私加门扇、堆物堆料、超范围经营等1504座次;合理布局公共电话亭,拆除闲置电话亭433组,更新规范电话亭1182组,清洗油饰电话亭2.5万组次;实现占道早餐车非经营时段退路,清理闲置早餐车606辆,规范早餐车1054辆次;整顿公交站亭及站牌设施,拆除仿冒、闲置公交站亭66个,清理站牌违法广告1031块,更新粉饰候车亭4286个、站牌6430块;撤除地铁接驳设施违法广告,清理设施违法广告、海报687张,维修粉饰接驳引导设施420块;同时开展违法指示牌、废弃停车咪表、变电箱、座椅、邮筒等各类设施治理更新;完成长安街及延长线设施治理,移改四惠桥至五棵松段70座邮政报刊亭,公布该路段设施设置目录。

  四是开展建筑垃圾运输治理。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管理工作的意见》,发布《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标识、监控和密闭技术要求》和车辆更新改造补助政策、《关于开展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车辆改造与新车购置工作的通告》。2014年,指导区县开展车辆更新改造,完成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更新改造8272台。4月和9月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治理月行动,7月至12月连续开展建筑垃圾运输专项执法。市市政市容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委等8部门组成专项执法督导组开展检查,全年有225处工地停工整改,约谈202个违法违规单位,9家施工单位实施停标处罚。同时研究长效机制,如推进建筑垃圾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市级部门之间、市级部门与区县之间执法信息共享、数据对接;增设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经营许可,强化行政许可事后监督管理;研究制定《北京市建筑垃圾综合管理检查考核评价办法》,对区县进行考核评价;研究制定《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建筑垃圾运输企业日常监管,规范运输行为。

  五是开展户外广告、牌匾标识专项整治。2014年,为遏制违规户外广告反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户外广告监管工作机制。全市集中整治违规户外广告和设置不规范的牌匾标识1500余块。其中包括完成奥林匹克地区户外广告专项整治任务,拆除各类违规户外广告、牌匾标识27块,整改16块,达到奥林匹克核心区及辐射区无违法广告牌匾标准。

  (二)强化城管综合执法,城市环境秩序治理取得成效。

  一是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为保障国庆65周年、APEC会议开展综合治理。2014年,环境秩序类治理规范门前三包单位6.8万家;市政公用类治理重点排查30家APEC会议接待餐饮企业等,消除燃气安全隐患9668起。

  二是加强突出问题综合执法。2014年,非法小广告整治方面,查处17万起,清掏制储窝点69个,约谈、处罚违法企业65家,追呼电话号码7.4万个,停机1.1万个;非法小广告举报量退出城管执法热线举报前十位。施工工地和渣土运输整治方面,采取视频监控、源头盯守、路上设岗等多种措施,持续加大执法力度,立案处罚9663起,同比上升173%。无照经营整治方面,坚持分级分类管控,加大主要大街、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整治力度,全市100处无照经营点位举报量同比下降55.3%。

  三是积极解决群众诉求。2014年,受理群众举报44.7万件,加强“高发时间、高发地点、高发违法形态”数据分析,及时解决群众环境诉求。持续开展露天烧烤、停车管理、非法运营、违法建设等专项整治,露天烧烤查处2.1万起,三环路内135处露天烧烤高发点位举报量下降80%以上;停车管理整治取缔非法停车场378个,拆除地桩地锁9978个;立案处罚非法运营6607起,同比上升247%;拆除违法建设1531万平方米;解决环境问题及治安消防隐患7800个。

  (三)强化服务管理,完成环境卫生保障任务。

  2014年,全市承担道路清扫保洁、公厕保洁、粪便抽运和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任务的环卫作业人员约11.1万人;城市道路作业车辆3005辆,其中扫路车1012辆、洒水车875辆、洗地车405辆、除雪车294辆、小广告清除车141辆、其他车辆278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近1.9亿平方米;现有公厕12000多座,其中环卫系统管理5993座、新农村公厕6479座。

  一是加强环境卫生服务管理。制定《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与作业要求》地方标准、《北京市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质量要求与作业规范》、《北京市居住小区环境卫生质量标准(试行)》等文件;调整环卫车结构,全市新能源环卫车比例达30%;开展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分级工作,推广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新工艺,购置34台多功能清洗车和加强机械清洗作业,清扫保洁新工艺全市覆盖率85%(城六区88%,郊区县新城73%);开展城市道路尘土残存量监测,每月向社会公示监测结果,2014年1-10月城区均值12.45g/㎡,尘土残存量逐年下降;推进城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质量达标,城区达标背街小巷5100多条,达标率80%以上;加强农村地区环卫管理,实施分类作业和管理,加大对42个重点小城镇、53个旅游景区周边及沿线环卫检查考评力度,农村地区环卫质量提升;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检查考评,每季度公布全市环境卫生干净指数,提高了群众身边环境卫生质量。

  二是做好特殊天气和重大节日的环卫应急保障。2014年,完成10余次重污染天气环卫应急作业,减少道路扬尘污染;与市排水集团建立《汛期城区雨水箅子清理联动工作机制》,完成汛期雨天道路推水作业和雨水箅子清理;建立健全社会发动机制和驻京部队扫雪铲冰支援机制,完成去冬今春扫雪铲冰任务;圆满完成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环卫服务保障工作。

  三是不断加强公厕管理。修订《北京市公厕建设标准》和北京市公厕服务管理标准与作业规范,落实农村公厕运行、维护费用标准,确保农村公厕正常开放;通过行业公厕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推进行业公厕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完成150座旱厕升级改造,改善群众如厕环境;进一步加强公厕服务管理,开发北京公厕查询手机软件,可查询五环内公厕8315座。

  (四)强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垃圾处理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垃圾分类。2014年,全市新增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小区450个,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已达3365个。同时对已开展垃圾分类的2915个居住小区进行滚动抽查,2014年1-10月抽查小区3030个次。各区县垃圾分类进展总体较好,试点小区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基本建立。探索确立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结合模式,推广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入驻或衔接居住小区,京环资源公司在西城丽水莲花小区和朗琴园小区启动智能废品回收试点。北京市城市再生资源服务中心2014年继续承办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绿公益,在身边”再生资源环保回收标准化服务项目,推广规范站点,并在废旧衣物回收方面探索出成功经验。开展周四垃圾减量日、垃圾文明一日游等主题宣传活动。

  二是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垃圾处理设施37座,总设计处理能力21971吨/日。其中,垃圾转运站9座、焚烧厂4座、填埋场16座、堆肥厂6座、集中式餐厨垃圾处理厂2座。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所占比例达50%以上,填埋方式处理比例首次达到50%以下,标志本市生活垃圾处理逐步由填埋向资源化处理方式迈进。2013年市政府印发《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进一步明确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确定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渗沥液处理设施建设等任务43项。目前《实施方案》中鲁家山生活垃圾焚烧厂、南宫堆肥厂改造等10项工程已完工,其它项目正积极推进。

  三是加强餐厨废弃油脂处理。按照“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补充”原则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南宫、高安屯、董村等餐厨垃圾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1000吨/日。推进在京高校开展餐厨垃圾就地处理,已在西城区、石景山区、昌平区、通州区、房山区等区的高校建成12座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站。各区县创新方式,通州区、西城区市政市容委联合食药监、商务、城管、公安部门发布关于餐厨废弃油脂规范管理的公告,全市7800家餐饮服务企业纳入规范收运范围。完善餐厨废弃油脂属地特许经营制度,加强对许可企业的批后监管,强化企业自律意识,稳定市场运行,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按照《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三年方案》要求,2014年已完成100处非正规填埋场治理,2015年全面完成治理任务。通过实施通过市民热线,网络信息、媒体报道、卫星监测收集垃圾脏乱点信息,梳理问题,建立台账,督办整治等措施,2014年垃圾脏乱点位整体趋势逐渐下降。

  



[1] [2] 下一页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