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竞争力最强液晶生产线之一的京东方8.5代线即将点亮第一块液晶屏;北京市的自主品牌北京牌首批纯电动轿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下线;全系列25款超云服务器在亦庄全线面世;亦庄国际联手中航汽车收购汽车转向传动系统世界名企,4亿多美元完成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
“十二五”开局之年,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捷报频传,据北京市统计局核算,今年一季度,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其中工业增加值11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位于北京市第一位,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7.8%,新区产业发展全面提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十二五”期间,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将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实现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的新跨越,着力提高产业竞争力、自主创新力、国际影响力和环境承载力;引导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的十大产业集群,成为首都战略性新型产业引导区、高技术制造业核心区、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和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
“一区六园”聚集高端产业
在刚刚结束的第14届科博会上,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联手打造的南部新区一举签下南航北京航空产业城、彩虹集团LED/OLED项目等10大项目,总投资额约525.74亿元人民币。围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已初步形成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带动生物医药、新媒体、新能源汽车、军民结合、生产性服务业、新空港六大产业园共同发展的“一区六园”产业发展格局,聚集了大批高端产业和总部基地。
早晨接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手机订单,上午配齐部件,下午通过快捷物流汇总组装,晚上通过航空快递将手机送交客户。这并不是在做白日梦,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星网工业园内,这一切已经变为现实。以诺基亚中国总部为中心,20多家世界级的手机制造厂商和零配件供应商先后落户开发区,形成了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手机产业链。而像这样的产业链“航母”,在新区还不只一条。
通过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开发区基本形成了电子信息通信、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汽车、装备制造业四大主导产业,打造了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拜耳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以北京奔驰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业集群、以SMC、ABB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和以GE为龙头的医疗设备制造产业集群。目前,共有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00余家企业入驻,入区企业投资总额超过240亿美元,近70家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此投资建厂。
开发区龙头作用凸显,在其带动下六大专业园区也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在建设的北京同仁堂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占地497亩,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将从事创新成果产业化生产、物流配送、药材提取处理和成药制剂生产。2013年竣工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00亿元,可解决本地就业2000人左右。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一流、绿色、低碳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园。
在新媒体产业园,星光影视园将建设国内功能最全、规模最大的超大型专业性云计算中心,为新媒体基地的1433家企业和国内外众多新媒体企业与传媒机构提供包括云渲染、云存储、云媒体资产管理等在内的大型计算和海量数据存储的服务,其最高计算能力将达到每秒2000万亿次,带动GDP增长30亿元人民币以上。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北汽新能源整车车间土建工程建设完毕,车间建筑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正式投产后,双班年产可达到4万辆。按照计划,北汽拟今年批量投产3500辆纯电动汽车。
正在规划建设的新空港产业园,南航北京航空产业城项目备受瞩目,该项目投资总额预计达到300亿元,将以南航北京航空产业城为核心,打造包括航空总部基地、空港经济发展战略平台、航空产业链综合集聚区等在内的北京现代航空产业基地。
未来五年,新区将分三个梯次重点发展十大产业,形成“四三三”产业格局,即巩固提高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支持培育新能源及新材料、航空航天、文化创意三大新兴产业;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业、都市产业三大支撑产业。打造电子信息、数字电视、汽车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LED、文化创意6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在“十二五”末新区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占全市总产值比重达到40%左右,成为全市“做强二产”的主战场和高端产业功能区。
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
327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80%,远高于全国和北京市的平均水平;
229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连续9年超过80%,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第一;
万元GDP能耗仅为0.16吨标煤,远低于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和北京市的平均水平……
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带动能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实现了创新引领发展。
只有技术领先,才能在市场中领先。砷化镓是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用途十分广泛,大到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小到手机芯片、LED屏等,都离不开它。由于技术门槛高,该技术一直都被美、日、德等西方国家所垄断,中科晶电改变了这一历史,不仅为中国人在半导体材料领域赢得了一面旗帜,也为中国LED产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几年来,中科晶电的产品线覆盖了2寸至6寸的砷化镓晶片,成为全球同行业中产品线最齐全的公司之一,产量也一路攀升稳居世界第一位。
在今年的科博会上,又有一批拥有领先技术的企业落户新区。彩管、荧光粉、低玻粉等业务均居全球前三的彩虹集团将在开发区打造“彩虹光电产业园”,建成LED及OLED全产业链的研发、检测及生产基地,预计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专业结构配套的综合性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也将在开发区建设集成电路设计及半导体照明项目,这两个项目将加速新区LED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完善。
如今,依托首都科研院所众多、科技人才丰富、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强等优势,新区搭建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诺基亚先后在亦庄设立了包括诺基亚中国研究中心、诺基亚北京产品开发中心等10个研发机构,汇集了上千名研发人员。中芯国际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已申请专利1003件,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今年新区又与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三所驻区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将在该区共同建设一座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京南大学科技园,让高校的智力、科研优势就地转化为区域创新的源泉,推动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建设。
发展产业必须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新区统筹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企业,建立良性生态循环机制,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走上了一条集约高效、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北京每年产生约11亿个塑料瓶,其中大部分送到了德通化纤。他们研发的塑木异性混溶技术,把过去处理不了的塑料瓶盖、外包装塑料与锯木、秸秆、玉米秆等废弃物混合,加工成新型塑木复合材料,使用寿命是普通木制产品的 10倍,而且产品100%可回收再利用。通过一系列新兴科技手段,德通化纤一年的废弃物排放几乎为零,实现了真正的绿色GDP。像德通化纤一样,如今新区涌现出一大批节能环保的“绿色企业”,大大增强了北京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投资达280亿元的京东方八代线项目成为节能环保的典范。京东方在动力系统中采用节能设施,每年可节约用电3530万度;在厂房屋顶装载太阳能电池板,每年可节约用电340万度;采用先进节水技术,自来水使用量仅占总用水量的15%,其它的85%使用再生水,每年可节水1100万吨,水消耗量处于全球业内最优水平;采用先进雨水收集方案,将4万平方米屋面雨水收集至地下水池,用于绿化灌溉,每年节水2万吨。
新区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节约和再生利用为突破口,大力引进、发展循环型工业,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企业排出的废水,热电厂排出的废热,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可再生能源。日前国家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批准开发区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正在用实践诠释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政策人才助推产业发展
作为国家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化工专业博士谢良志用7年的努力建立了全球领先的重组蛋白和抗体候选药物的快速生产技术平台,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如今,凭借高端产业、良好环境以及强有力的人才扶持政策,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人才高地”。
目前,新区已经聚集了18.6万名人才资源,其中两院院士20余名,海外学人1100余名,形成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行业高层次人才齐头并进的格局,大批高端人才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传奇。
瞄准“着力打造北京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打造‘北京创造’品牌,占领产业发展高端”的目标,新区着力构建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建设开放型、创新型、引领型人才高地,引领产业升级。启动人才强区大战略,集中推出《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中共北京市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关于深入推进人才工作的意见》、《关于鼓励高层次人才来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的意见》以及《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专项服务工作的意见》三项人才扶持政策。
未来5年,新区将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实施产业人才聚集工程、创新人才推进工程、海外人才引进工程、青年英才开发工程、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工程、农村实用人才支撑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程等十大人才工程。同时,每年设立1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激励和保障高层次人才来两区创新创业。
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政策是基础。在加强人才工作的同时,新区将深入推动行政、经济、社会等领域改革创新,力争成为“机制新、活力大、效率高”的创新驱动前沿。
多层次构建投融资体系。新区将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发挥政策先行先试优势,积极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探索设立面向“三个北京”的财产保险公司、“北京创造”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发展新型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同时继续加强与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强化投融资平台建设,不断拓宽新的融资途径,扩大融资规模,积极推进资本全球化运作。
产业引导政策扶优助强。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业等领域重大项目的全链条管理制度。依据产业发展规划,建立项目准入机制,完善包括投资强度、投资规模、产出效益、能耗水平等因素在内的项目评价标准体系。完善项目评估机制,组织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对重大项目引进及投资进行事先评估、事中跟踪和事后评价。探索项目引导机制,按照产业发展和规划布局,完善产业鼓励引导政策。实施项目退出机制,加大对“小散低劣”企业、“三高”企业的腾退力度。
创新政策催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自主创新政策,加强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对接协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人才引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深化与技术交易、产权交易机构的合作,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加强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北京创造”品牌,有力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李永晖/文 大兴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