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故事

作者杨军辉  网站编辑王艳  责任编辑sxs2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日期2019-11-08

  相信去过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朋友都会对广场前方的一座奇特建筑印象深刻。这座建筑名为“字坊”,高18.8米,宽10米,是根据我国古文字中“字”的写法设计建造的,外部饰以殷商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图案,是文字博物馆的指示性符号。

  “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中,但目前我们仅能看到四例,字形与后世的小篆相似,如下图:

  金文中所见的四个“字”都不是“文字”的意思。“字”的原义是指女人生小孩。大家看看“字”是不是像房屋里有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在古汉语中,“字”大多可以解释为生育。《山海经》中记载有一种叫黄棘的树,“其实如兰,服之不字”,意思是这种树的果实与兰草的果实相似,女人服用了它就不会生育孩子了。这里的“字”就是生小孩的意思。

  那么,“字”为什么可以用作“文字”的“字”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对“文”和“字”进行深入的分析。大家都知道“咬文嚼字”“识文断字”“说文解字”这些词,从这些词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文”和“字”是有各自独立含义的。关于它们的区别,汉代古文字学家许慎曾经有明确的论断。他认为,像人、日、月、木等独体字称为“文”,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而成的合体字则称为“字”。就像人类繁殖后代一样,爸爸和妈妈结婚生出宝宝,许许多多合体的书写符号是“文”和“文”结合孳生出来的,人们便把它们称为“字”。

  不过在实际使用中,“文”和“字”往往统称为“字”。如“字典”“写字”“字眼”等,这些词里的“字”是把独体的“文”和合体的“字”统统包括在内的。

  那么“文”又是怎么来的呢?

  和“字”一样,“文”最初也不是“文字”的意思。“文”是线条交错的图案,与古代的纹身习俗有关。

  与今天不同的是,远古的纹身是图腾文化的产物,古人身上所绘的纹身是代表各自部落驱鬼敬神的图画。今天非洲一些原始部落仍然存在纹身的习俗,他们经常在身上涂上一些奇怪的图案,或者在面部刺青,除了具有一定的装饰、美化功能外,可能还与他们的部落图腾、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关系。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文”字的出现比甲骨文还要早很多。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发现一片扁壶残片,上面有两个红色文字,专家将其中一个字释读为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字。陶寺遗址在年代上要比殷墟早七八百年的时间,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夏朝时期。如果专家的释读无误,那么,“文”字的出现可是要比殷墟甲骨文早得多了!

  在古汉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文”字的写法,如:

  从造字依据上看,这些“文”字的形象都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形。与普通的正面人形不同的是,这些“人”胸前都画有不同的图案。可见,“文”的最初含义应该是花纹、图案的意思,相当于古人身上画上或刺上的纹身。古代为了防止犯人逃跑,专门有一种刑罚叫“黥刑”,又叫“墨刑”,就是在犯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作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由于是在犯人的额头或脸上刺字,并涂黑墨,使脸上有一个很明显的图案,所以又称为“文面”。《水浒传》里的宋江就是一个“文面”犯人。

  由于黄帝的史官仓颉在创造文字的时候是受了鸟兽足迹图案的启发,因此,后人把独体的象形书写符号称为“文”,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组成的新字称为“字”。所以古书上所说的“文”字大多不是文学、文章的含义,而是“文字”的专用字。《左传》就说:“夫文,止戈为武。”“故文,反正为乏。”这里的“文”都是文字的意思。今天,我们一般不对文和字的含义加以区分,也很少单独使用。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民族大家庭,虽然各民族在文化上各具特色,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共同文化、和谐共荣的共同体。在这个民族大家庭中,因为汉族人数众多,所以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的文字就有了一个特殊的名称——“汉字”。

  “汉”字是一个在汉字体系中出现得比较晚的字。传世古籍中可以看到一些“汉”字的身影。如,《尚书·禹贡》中有“江、汉朝宗于海”的句子;《诗经·汉广》中也有“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的佳句。但这两本书中所说的“汉”都是河流的名称,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现在考古学上发现的带有“汉”字的实物,以战国时代楚国的鄂君启舟节为最早。在鄂君启舟节上我们可以看到的两个“灘”字,是“漢(汉)”的假借字,也指汉江这条河流。

  无独有偶。新近发现的《清华简·系年》中也有一个“汉”字,同样也借用了“灘”这个字。可见,战国楚文字以“灘(简化字‘滩’)”作“漢(简化字‘汉’)”是通行的。而战国晚期秦国兵器“六年汉中守戈”的“汉”,因“汉中”这一地名是因汉江得名,故此处的“汉”字显然也是河流的专用文字。

  公元前312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汉中,在这里设立汉中郡。秦朝灭亡后,刘邦被封为汉王。经过五年的楚汉战争,汉高祖刘邦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汉王朝。“汉”字从此由河流名变成了朝代名,成了一个时代的代表。因为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存在时间长、实力强大、国际地位超高、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朝代,所以,“汉”就逐渐成为我国的一个国家符号、民族符号。华夏子民逐渐把自己的国家称为“大汉”。特别是汉代名将陈汤的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更是成为历代先民抵御外敌入侵的铮铮誓言!

  不仅与汉代或汉族有关的东西都冠以“汉”字,如汉字、汉语、汉人等等,而且,在一些场合中,“汉”还是中国的代表。如汉诗、汉话、汉学家等。有趣的是,汉代以来,“汉”字又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成为成年男子的代名词,并由此产生了汉子、好汉、男子汉等经常用于口头语的词组。

  (作者杨军辉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员,韦中月系河南省安阳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




打印 | 转发:

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检视初心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