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水相连”的绿色文脉

作者晁星  责任编辑sxs2  来源北京日报  日期2019-11-09

  流动的永定河回来了。在日前举办的首届永定河论坛上,有关人士介绍,两年多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持续稳步推进,生态补水任务有效落实,阶段性成效明显。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追溯北京3000余年的建城史,永定河提供了优质水源,是北京的文明之源。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气候变化、城市扩张,永定河一度断流干涸,河域污染加剧,“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成了“卢沟桥下无流水,晓月坠入沙石坑”。近些年,为了让永定河焕发新生,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启动,三地打破了以往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的单打独斗格局,在一盘棋思维下携手补水、净水、管水,破解了“上游没水,下游怎么能有水”的尴尬。尤其是,今年春秋两次补水,实现了黄河与永定河的历史性牵手,官厅水库最高蓄水量创近20年新高,永定河山峡段河道40年来首次实现不断流。“月亮湾”“京西百里画廊”“卢沟晓月”,沿岸自然风光在一条流动的母亲河滋养下正愈发怡人。

  人们常说,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一条大河,承载的不仅是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历史文化。随着治理推进,永定河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IP。从潭柘寺、戒台寺等宗教寺庙文化,到灵水村、琉璃渠村等古村落文化,从九龙山庙会等民俗文化到卢沟桥等红色文化,围绕永定河的文化展览、文化旅游越来越丰富,三地人民在多彩的文化活动中重拾着“一水相连”的历史记忆。京津冀协同发展,追求的是基于“地相接”的“人相亲”。重焕生机的永定河作为文化富矿,深入挖掘其内涵,将为我们搭建深度交融的桥梁。

  绿色文脉生机盎然,联动效应也逐渐显现。随着生态修复的推进,文化、技术、产业协同,河流治理工程带动着多方面融合进程,使得资源流动在明晰的方向上更加顺畅,产业发展在多样的区域间更具活力,也标志着永定河正多方位反哺滋养三地。这也启示我们,协同发展过程中着眼点、发力点或是一个个具体难题,但随着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往往会溢出多元效益。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期待三地涵养好永定河这条绿色文脉,打造愈加健康的水生态,书写好“一水相连”的新故事。




打印 | 转发:

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检视初心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