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的精品力作

——评陈力丹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百科全书》

作者彭颜红  网站编辑李燕冬  责任编辑金蕾蕾  来源前线网--《前线》杂志2019年第11期  日期2019-11-1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百科全书》(以下简称《百科全书》)由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力丹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基于当前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原创性作品不足,基础性研究素材匮乏的现状,系统梳理了近 200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经验,提炼出了一些源于本土实践的概念表述,为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和范例。全书共收录词目575个,分理论思想、观点术语、人物活动、论著文件、媒体组织、历史事件六个部分予以呈现。

  在交流互鉴中充实基础研究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初分散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不同问题的论述当中。将这些零散知识汇聚起来,进行有逻辑、成体系地梳理,需要对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主编陈力丹教授在指导近160余名作者进行写作时,对参考材料提出了统一的要求,即面向世界、广泛吸收、兼容并举、批判继承。陈力丹教授还要求作者团队通过对新旧材料、中外材料反复地比较、吸收、升华,进一步提升词条解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进一步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表达。此外,本书还对一些以前研究中没有发现的错误,进行了纠正。

  例如词条“种牛痘”是1957年毛泽东在解释为什么要扩大《参考消息》发行时,使用的一个比喻。毛泽东认为,适当接受负面信息可能产生对该类信息的免疫力,增强正面宣传的效果,如同“种牛痘”那样。这一论述体现了辩证法。实际上,在西方的传播学理论中也有类似的表述,被西方学者称之为“预防接种理论”。从表面上看,“预防接种理论“与“种牛痘”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对于具体预防什么信息,西方学者并没有作出明确解释,而毛泽东则旗帜鲜明地指出“负面信息”就是“非马克思和反马克思的东西”,凸显了党性原则。还比如词条“《人民的报纸》”。它原本是《重庆日报》的一篇社论,后被当作体现党报与人民密切关系的重要文献,收录在该书的“论著文件”部分。词条编撰者在对资料背景进行复盘推演时发现,该文真实的发表时间是在 1945年10月1日,而不是已延续了40多年的说法,即发表于1945年10月11日。这一发现改变了事件发生的背景,重新定义了这篇社论的意义,具有正本清源的价值。除此之外,在撰写源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品的词条时,本书还十分注意处理好西方理念与中国实践之间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比如在解释“灌输”一词时,作者不仅描绘出它的发展脉络,还在最后部分探讨了“灌输”理论对我党思想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

  在“教会作者”中提升理论水平

  《百科全书》的编撰初衷之一,是希望通过共同研究的方式,践行恩格斯“教会作者”的理念,提高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水平。在长达8年的编撰周期里,该书以中国人民大学和暨南大学的师生为主力,先后汇聚了来自全国45家单位共160余名教职人员参与其中。事实上,他们中很多人一开始并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储备。通过参与这项工作,在词条完成时,很多人不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产生了继续研究的兴趣。

  例如,暨南大学教师周述波负责撰写词条“《报刊的意见和人民的意见》(马克思的论著)”的解释工作。由于相关史料不足,他花费在考证这一词条内容上的时间就长达数月。在完成词条解释工作的基础上,周述波继续钻研,最终将2000字的词条解释发展成为了一篇2万字的考证论文,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内容。类似的故事在词条撰写者身上不断上演。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与普及,陈力丹教授十分注意对《百科全书》内容的宣传。他连续多年在相关学科的年度研究综述中提及编撰《百科全书》一事,还选取了部分词条在《新闻界》等专业期刊上发表,持续不断地扩大《百科全书》的影响力。

  在创新编排中方便读者阅读

  《百科全书》充分尊重读图时代的受众偏好,在每个词条旁边都附上了与内容相关的图片,方便读者理解。例如马克思并没有在其论述中直接使用过“党性”这个词,而是使用了意思相近的“党的精神”一词。这一点尚未被国内学者知晓。为了达到有图有真相的效果,该词条的配图截取了马克思德文原著中包含“党的精神”一词的论述,并在该词的德文下进行了标注。书中收录的配图是十分珍贵的研究资料,弥补了文字叙述的不足。例如书中呈现了马克思写给他的记者朋友科勒特的信在中国拍卖的照片、《真理报》主编布哈林画的列宁的素描像、1922年共产国际广播电台播音照片、1956年中央各媒体记者在天安门举行环城赛跑的照片等。

  该书首次在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采取了百科全书式的编撰方式。读者既能像使用辞典等工具书那样迅速定位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又可借助它,初步形成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知识图谱。例如读者可以选择某一主题,将分散在全书中的相关内容聚合起来,掌握这一主题下的核心概念;又可通过此书,描绘出一个概念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例如,根据《百科全书》所提供的资料,新闻工作者的定义曾先后经历了“宣传员和鼓动员”(普列汉诺夫)、“新闻记者-社会活动家”(斯大林)、“新闻记者是宣传家”(毛泽东)等几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灵活应用此书,读者还可能有更多的收获。

  该书的不足在于,若能在整体设计上,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西方自由主义新闻观的回应,增强本书的战斗性,就可以进一步拓宽本书在思想辨析方面的应用范围。

  (本文是2018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18Z616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失范及其治理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彭颜红,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打印 | 转发:

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检视初心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