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思想张力的佳作

作者龚裕  网站编辑丁莉莎  来源市委宣传部理论处  日期2012-06-26

  15万余字的《北京精神通论》首次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北京精神提出的背景、凝练过程、价值与意义。首次系统而深入的探究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深刻内涵与历史发展的脉络,首次系统而令人信服地回答了关于北京精神与首都科学发展,北京精神的弘扬与践行等方面大家关心的一系列理论与现实的问题。通论无疑将成为北京精神研究者的权威参考书和实践者的案头参考书,有幸先睹为快,受益匪浅。我说三点读后感:

  第一,《北京精神通论》为北京精神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论框架,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城市精神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基本范式。通论的探讨旁征博引、古今纵贯、东西横扩、对于北京精神所涉及的诸多学术领域都有新的独到的见解,充满了思想的张力。

  通论理清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基本概念,揭示了北京精神的内在逻辑,通论的出版问世本身就是北京精神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具体体现。通论从城市意识的高度阐释了培育和凝练、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的重大意义。通论说城市精神是城市意识整体中最高层面的内涵,或者说是城市最高意识的形式,当前北京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任务十分艰巨,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挥首都国家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明之都,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一系列历史任务迫切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巨大的智力支持,弘扬北京精神其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凝聚全体市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起全体市民的满腔热情和极大的干劲,更好地推动首都的科学发展,所以说北京精神的提出,通论的出版发行都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正当其时。

  第二,《北京精神通论》由表及里,深刻揭示出个人、团体行为意识与所在城市软硬实力的形成、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突出了最富生机与活力的人的主体地位。我注意到,通论提出这样的见解和北京精神就是北京这座城市的精神,是众多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北京人的精神,是且百年来北京文化不断发展的结晶。书中还再三地强调北京精神包揽了北京城市的精神,北京人的精神,是北京文化不断发展繁荣的结晶,这样的见解我认为立意深刻高远,表现出论者对北京精神的阐释在注重历史凝练的同时,注重与时俱进的时代的诠释,并且虚怀以待未来进步的丰富,所以我发言的题目是“历史的凝练,时代的诠释,未来的期许”。

  我也看到书中明确的写到了北京精神的三个特征,集包容性、人民性和导向性,实际上在书中贯彻始终的还揭示了北京精神的另外一个特征,那就是北京精神的发展性或者是开放性。通论的论者,通过匠心独具的描述北京精神的文化起源与文化特质,提醒人们注意复杂现象背后的精神动力所在,运用生动而丰富的史料,论证了个人观念行为对于所在城市形象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从看似新信手拈来的方正的紫禁城、四合院被北京人行为观念潜移默化的做到,到北京人的微笑成为2008年奥运会上北京的城市名片一个简单的个体行为,成就为一座城市的形象特质等等。以此观察,提炼与培育、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可以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支持,可以更好地发挥人文精神在北京建设首善城市的导向、凝聚和激励的作用,调动全体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以自觉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北京城市的建设。

  第三,《北京精神通论》知行合一,并不止步于理论探索所取得的成果,而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北京精神的认知、传播、践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有意的探讨,源于实践,应用性和操作性强,为指导实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古人有云,知之非艰,行之为艰。北京精神重在实践,贵在落实,只有动作具体的实践北京精神,才能真正被市民接受,从而转化为比较稳定的行为表现;也只有结合具体的社会实践,北京精神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所以广泛深入地挖掘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先进事件,并做好宣传推广,把北京精神转化为活生生的、可感知的事实和可亲近的具体形象,有助于北京市民将北京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见诸于日常行动。

  作为北京市“211”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在校学生中有70%以上是北京籍的学生,每年的毕业生中有80%以上毕业后在北京就业,为北京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学生们对于北京这座生于斯,长于斯,学习工作于斯的城市具有深厚的情感,对于北京精神具有高度的认同。学校各级组织正在充分发挥的党团组织的带头示范作用,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种形式开展北京精神主题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并依次为契机,切实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理论宣讲、氛围营造、师生践行的浓厚氛围,逐步培养学生心系家国,革故鼎新、有容乃大,厚德为新的良好品德。

  人是要有精神的,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和城市同样也是,高等学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成长者,积极践行北京精神责无旁贷,要努力成为北京精神的急先锋、实干家、阐发器、扩散源,以通过学校建设,服务北京发展,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作者: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