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公平

作者李颖  网站编辑巩琳萌  来源前线网  日期2013-07-05

  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公平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感和行为态度,是人类古老的理想,其历史也可谓是源远流长。在《说文解字》中对“公”、“平”有这样的解释:公,平分也;平,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均等。在我国的古代汉语中,“公平”指不偏袒的意思。作为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如法律、道德、政策、秩序,来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关键道德品质和价值尺度。公平具体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社会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的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教育公平思想的最初形成可以追溯至古代。在我国,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有教无类”的公平教育思想;在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可以说是最早且最系统的政治与教育专著,在其中已经闪耀着开放式社会和自由教育思想,他曾强调国家领袖人才并非是凭出生和财富的世袭人才,其决定性标准是一定的知识和品德,而这些只能通过严格的和有选择性的教育过程才能最终达到。

  教育的公平问题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的教育公平是教育系统整体的公平,主要是指教育资源分配中的公平,大多属于物质层面的公平,考虑的是群体的利益,是一个站在社会学立场上提出的社会问题;而微观层次的公平主要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公平,它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发展施加影响、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方式中存在的公平,属于人的层面的公平,针对的是学生个人的发展,是一个站在教育学立场上提出的教育问题。宏观层面的公平为教育公平消除障碍、创造条件,影响教育系统内部的公平实现。但宏观层面的公平是“物”的意义上的公平,缺乏对人的层面的公平的理解与反思。所以,宏观层面的公平必须转化为微观层面的公平,教育公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它就是一个空洞的承诺。由上可以得出结论,教育的公平问题是一个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对它的研究和解决具有实践意义。

  在实现教育公平的过程当中,其重要影响因素主要如下:国家的教育政策公平、教学资源分布均衡、校长治校秉承公平理念、教师在教学中的公平、学生有得到公平对待的意愿等等。其中,国家的政策是宏观方面的,教学资源分布是客观上的条件,比较微观具体的是后三者,即校长、教师和学生。这三者是在教育公平过程中的实施者和受惠者。他们对教育公平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公平的实现情况,其中,起最主要作用的还是实施者—校长和教师。

  校长作为一校之长,其领头作用不必赘述。一支出色的乐队,少不了优秀的指挥家,要办好一所学校,不能没有好的校长。校长是一校之魂,一名好的校长是办好一所好的学校的基础,因为校长的人生观、教育观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行为,校长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决定着教育方针在学校贯彻的好坏、教育改革的成败。一个提倡教育公平的校长能够最大限度的在自己的学校做到公平教育。

  而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影响教育公平实现的决定因素。教师应当公平对待学生。公平是给人“应得”,是一种合理的平等。有两种性质的公平:一是“平等”的公平,即平等的对待相同者,另一种是“不平等”的公平,即差异地对待不同者。教育公平是公平原则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公平价值在教育过程中的体现就是教育过程公平。它是指在教育的具体过程中给予学生应得的公平待遇。“应得”的判断标准是学生发展的合理性需要。公平对待包括平等对待与差异对待两个层次。平等对待指人人皆应获得平等的待遇,其途径与目的是学生平等体验即自尊的形成。差异对待指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给予学生区别对待。平等对待与差异对待互为条件,前者是基础,没有平等的待遇,没有同样的关心和责任,没有学生自尊的形成,学生的最佳发展无从谈起。而如果不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差异对待便失去了最终的目标。二者都是为了保障每一名学生的潜能开发,保障每名学生都能得到成长与成功所需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差异性优化发展。由此可见,教育公平体现出了一种人本思想,蕴含着对学生乃至对人类的意义关怀。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十八大为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严格按照十八大的要求,狠抓落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的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非常重要。不管是通过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教师都要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自我,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实施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才能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受益,最终促进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简介:李颖,女,生于1986年9月,四川人就读于教育学院,2011级,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学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