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坚持正确史料观念(学苑论衡) |
史料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建历史真实的各种痕迹。当前,新史料源源不断地被发现,史料范围在逐渐扩展,人们获取史料的途径、方式和速度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进步。不过,史料终究要由人来处理,历史研究者的史料观念直接影响着史料处理和学术研究水平。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亟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史料观念。
既要重视出土文献,也要重视传世文献。自王国维 |
新时代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大家手笔) |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新时代对史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
何为史学、史学何为?史学的重大使命是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真正的史学家都将认识人类 |
探索史学历史 促进史学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史 |
曲解传统文化有碍文化自信 |
文化自信是需要涵养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进行理性反思。《荀子·劝学》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今天,树立文化自信,当务之急需要我们破解以下问题。
复古文化的病态繁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着深厚的文化自信,但传统不等同于“复古”“守旧”,我们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 |
合力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墙内看花) |
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去世的消息在中国文化界引发震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汉学家被称为“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筑桥的人”。马悦然把中国称作第二故乡。在这片土地上,他或发掘作者,或译介佳作,或为中西文化交流破冰,或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建言,一直在为中国文学“修桥”。
以马悦然为代表的一批汉学家,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翻译作品则是其主要手段。汉学家既精通母语,又通晓汉语。他们翻译的作品符合海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容易被接受。不少汉 |
270余件文物讲述家国故事 |
陈嘉庚、司徒美棠等侨领参加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照片,钱学森等人写给留美学者的回国倡议书,广州华侨新村第一期规划设计图纸,英国归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的工作笔记……10月30日,“行远同梦——华侨华人与新中国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270余件/套珍贵展品系统回顾了华侨华人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展现了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温情故事。
美国华侨制作的五星红旗 |
守住中华文明的根脉 |
“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学者罗振玉在朋友刘鹗家中初见甲骨,既惊又喜、大受震动后写下这段话。历经120年,几代甲骨文研究工作者辛勤努力、接续奋斗,誓要从千年中华文明标志的甲骨文中解码出历史记忆的真相。
日前,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座谈会上,专家代表纷纷就如何做好甲骨文的传承发展工作建言献策。 |
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
贺信
值此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之际,我谨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
改革将从科创板“试验田”稳步推向全市场 |
自去年11月黄浦江畔一声宣告,一年时间里,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改革顺利落地,科创板平稳运行已满百天。作为“试验田”,科创板改革取得哪些突破?如何评价科创板成效?未来改革经验将如何推广到全市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如何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如何?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就相关话题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一年来科创板 |
书法应有正大气象(艺坛走笔) |
书法是精神的外化,品位有高下。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让书法彰显正大气象,体现时代精神,已经成为当下书法界的共识。
纵览中国书法史,历代庙堂之迹和摩崖石刻最能体现书法的正大气象。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雄浑。像周代钟鼎文、秦泰山刻石、汉隶、魏碑、唐楷、唐草等等,在韵、法、态、势、意等方面各有开拓,但都在特定时代的审美风尚中呈现正大气象。
|
坚定文化自信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
贺信
值此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之际,我谨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 |
闪耀三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之光 |
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一场引人关注的纪念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当学者罗振玉初见甲骨,既惊且喜下发出的感慨,反映了中国知识界的心声。此后,一代代甲骨文研究者上下求索,为破解古老文明密码而矢志不渝。
走过120年,甲骨文及后世文字的价值正愈发受到珍视。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汉字历经三千 |
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 |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
值此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之际,我谨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
习近平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坚定文化自信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
习近平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
《求是》: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孙家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