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新要求:构建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作者韩振峰  网站编辑杨宾  日期2005-11-30
    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我们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党内生活机制。党内生活不经常、制度不健全,是导致一些党员党性意识弱化的重要原因。应通过健全和完善党内生活制度,不断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和奉献意识。各级党组织应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干部上党课制度、党员思想汇报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等,使党员的党性意识通过党内生活不断增强。

  党员管理机制。加强党员管理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纯洁党员队伍,发挥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应确定党员目标管理制度。以支部为单位,根据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和义务,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按照党员的岗位职责确定每个党员的工作目标,并量化党员考核指标。同时,完善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对党员在理想信念、组织纪律和发挥作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议,帮助党员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党员学习机制。学习是党员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和前提。建立健全学习机制,一是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抓紧学习、刻苦学习、终身学习,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二是明确学习内容,既要注重政治理论,又要重视哲学、经济、科技、法律、管理、历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三是健全学习制度,把是否学习、学习效果如何作为考查、评价和使用党员干部的重要内容,使学习由“软要求”变为“硬任务”。

  党员教育机制。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手段。应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一是拓展教育内容。建立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体系,重点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履行岗位职责教育、思想道德作风教育。二是创新教育方式。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充分运用现代传媒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三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紧密联系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敢于触及广大党员关注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四是分层次开展教育。区分不同对象,因人施教,确保党员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党员联系群众机制。为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建立健全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应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使广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建立健全畅通有效的群众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渠道,充分尊重群众表达意愿、反映意见、参与决策的民主权利。应创新载体,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将其转变为长效机制。

  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建立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关键是应建立健全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的党内民主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当前重点是要完善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具体来说,就是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逐步推行党务公开;扩大普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范围,疏通和拓宽党内上情下达的渠道;改进党代表产生方式、完善罢免制与任期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党员“进出”规范机制。建立健全严格的党员“进出”规范机制是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有效手段。应严把“进口”关,进一步规范入党积极分子推荐程序和发展对象的确定程序,认真把好政治审查、入党手续、上报审批等重要关口;进一步规范“党员公示”制度,在党支部确定其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时就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以更好地保证党员质量。应疏通党员“出口”关,对那些对党丧失信心的党员,允许其自愿退党;对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实行劝诫退党;对落后党员,实行警示制度;对那些蜕化变质的党员,坚决清除出党。

  党员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党员考核评估体系,应注重考核评估内容的科学性,增强考核评估指标的针对性,提高考核评估的可操作性。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标准,防止评估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既要充分考虑“德、能、勤、绩、廉”的情况,又要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党员的不同职责,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应制订科学合理、明确具体的指标体系,便于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同时,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坚持群众公认原则,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组织认定党员优秀、合格、不合格的重要依据。

  党员激励机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广大党员的工作热情,促使党员永葆先进性。激励方法多种多样,既有物质激励,也有精神激励。各级党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更多地采用精神激励的方式。

  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党员监督制约机制,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党委议事决策机制,对决策目标的确立、决策方案的制定、决策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应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畅通发扬党内民主的渠道。应拓展监督渠道,在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不断完善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党外监督形式,建立健全监督制约体系。

  (作者为河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邓小平理论研究院院长)

  (来源:《人民日报》 2005年11月30日 第八版)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