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正当时

作者单霁翔  网站编辑ssd-10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15-01-16

  读书不一定写作。但是,我喜欢“读书加写作”的学习方式。

  过去读书,我的涉猎范围较广,但基本处于“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状况。后来到文物部门工作,周围专家学者多,不少是读了一辈子书、教了一辈子书、专研了一辈子学问的“大家”,甚至是在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或者古建筑研究等领域的“泰斗”,深感自己“才疏学浅”,如果依然终日忙碌于会议、应酬,必然难以胜任工作。于是调整读书学习的方法,其措施之一,就是“读书加写作”,即带着工作中亟需研讨的问题,深入阅读相关书籍,再把学习收获写下来。

  “读书”与“写作”具有辩证关系。一方面,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阅读,获得新知识、了解新思想、树立新观念,才能提高写作的“准确性、逻辑性、深刻性、敏捷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写作是读书的深化,有利于“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成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实现“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就自身实践,我有几点体会。

  一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日常工作中必然不断遇到复杂的新问题。读书,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知识不老化、思想不僵化,能力不退化”。要带着问题确定学习内容,有利于形成独到观点,增强工作主动性。

  二是增加学习的计划性和系统性,“读书加写作”要突出重点。当前国内外相关理论著作甚多,一得之见、一家之言,自有可供学习参考者,但也常失之过分繁琐;新理论新概念层出不穷,研究者自应随时关心,但也往往使初学者与社会无所适从,因此把握方向,突出重点是读书学习的一个关键。

  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学习成果的应用转化。毛泽东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读书不是目的,写作也不是目的,掌握真理、指导实践是最终目的。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成自己的,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为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读书还是写作都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读书加写作”才有实效,学习成果才能成为指导工作的“灯塔”。

  四是处理好“工”、“学”关系,掌握“读书加写作”的节奏。机关工作人员不可能每天拿出大量时间读书写作,但是完全可以把读书与写作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持之以恒,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身体靠锻炼,心灵靠读书”,在“读书加写作”中,工作难题得以化解,生活真谛得以获得,其乐无穷。有人说工作太忙,没时间写作,等到以后退休了静下心来,再开始把要写的东西写下来,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在工作岗位上,读书与写作容易联系实际,容易获得第一手资料,成果容易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读书写作其实正当其时。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