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计划(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作者记者 唐勇林   网站编辑李爱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期2010-11-16

  “九五”计划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的国内外环境,是历次五年计划实施中比较少见的。 国际上,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整个亚洲,对中国的出口、利用外资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在国内,“九五”前期,针对通货膨胀率过高的突出矛盾,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通过综合治理,高通胀得到了有效控制,需求过热的局面得以扭转,国民经济顺利实现了“软着陆”。而在后期,在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后,又适时通过增加投资、刺激消费等措施,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的翅膀还在”

  【决策回眸】

  “九五”期间,中国经济环境所面临的复杂变化是前所未有的。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当时被美国《时代》周刊比喻成“飞向太阳的鸟,但翅膀已被烤焦”。

  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外贸出口增幅从前一年的20%猛跌至0.5%,利用外资额跌至20年来最低点;在国内,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又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

  到1998年上半年,市场上已经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企业家们都在忙着大打价格战,大商场也寻找一切理由打折。就连世都百货——北京城当时富人扎堆的地方,有时商品居然也打到1折。就是这样,消费者还是不为所动。

  事实上,在1997年,关于“软着陆”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已经颇有争议。这年年初,一个名叫刘慧勇的人曾上书朱镕基,建议应当注意通货紧缩。但这种观点在当时并未成为主流认识。

  到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已相当明朗,并与一系列国内问题叠加,使经济受阻。2月,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发言表明,决策层不仅注意到了内需不足的存在,还下决心战而胜之。

  当年8月2日,朱镕基第一次明确提出“扩大内需”的构想。国务院随后增发1000亿元财政债券,重点用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时采取了降低存贷款利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与普通民众生活休戚相关的教育、医疗和住房三项,也从1998年开始了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和之后开始的黄金周等措施一起,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而从1999年开始的声势浩大的高校扩招,则与1998年年底呈交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紧密相关。这封由经济学者汤敏和他的夫人左小蕾共同撰写的信建议,在3年至4年内使中国高校的招生量扩大一倍。他们估算,扩大高校招生每年可增加1000亿元左右的消费需求,同时可使每年一至两百万新增的劳动力延迟进入市场,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这封信得到了高层领导的重视,并很快有了回应。次年,有关部门拟定计划,招生人数比前一年增加20%多,几个月后又增至47%。

  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这年年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教授米勒来到北京,与朱杌总理进行了长谈。朱镕基幽默地请米勒教授转告《时代》周刊,“我的翅膀还在”。

  【数字】

  3.4%

  1997年年末,全国下岗职工人数为1200万人左右,比1996年增加300多万人。就业状况的恶化使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势开始减缓,1997年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4%,处于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8.3%

  5年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8.3%,大大高于世界平均3.8%的增长速度。

  85%

  2000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比1995年的36.2%明显提高。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初步实现。实习生许瑞芳整理

  【语录】

  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历史机遇,也丧失过某些机遇。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

  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

  ———江泽民(1997年9月)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镕基(1998年3月)

  【评说】

  “九五”期间,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在1997年比预期目标提前3年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为进一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体制改革方面,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改革取得进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但是,产权制度、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还比较滞后,要素市场“双轨制”问题依然突出,收入分配制度仍有待完善。

  在宏观调控政策上,决策者适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力度,并注意把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加强了宏观调控的预测性和指导性。

  (点评专家: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常欣)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