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扩大内需作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动力

作者赵振华  网站编辑李爱玲  来源《前线》  日期2010-11-1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这是在深入分析我国面临的国际和国内背景的前提下,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充分认识扩内需的重要性

  从需求角度讲,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或者说三大动力,这就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所谓内需就是指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其中消费需求又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外需就是指出口需求。之所以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增长必须坚持的基本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出口量越来越大,虽然2009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额和2008年相比有所下降,但出口总量依然超过了1.2万亿美元,从现有的统计资料来看,2010年前9个月我国出口贸易大幅度增加,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出口的好处:第一是可以消化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数百种商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单纯依靠国内市场显然难以充分消化,需要依赖国际市场。第二是可以换取外汇。在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不仅需要出口,而且还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我们需要的商品,而进口就需要外汇,外汇就需要出口换取。在看到出口有利一面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大量依赖出口还存在不利的一面,这就是国内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波动必然会很快传递到国内来,引起国内经济增长的波动。固然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要完全避免国际市场的波动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降低到比较低的程度。2008年9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外需突然下降就是明证。因此,未来的经济增长战略必然是内需和外需协调拉动。二是我国目前出口产品中,相当多的是资源性产品,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消耗了国内有限的资源;另一方面,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污染,破坏了国内环境。三是大量出口引起了与相关进口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一些国家不断封杀中国产品,进行所谓的反倾销反补贴,中国出口产品成本越来越高,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四是由于大量出口,我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多,在现代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有一定的外汇储备以应对进口商品需要和防范金融风险,但是,外汇储备过多,会加大国内流动性,增加了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长期的基本方针。

  当然,把内需作为经济增长的长期的基本动力,并不否认外需,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促进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和打造出口产品品牌,把以前的以出口低附加值和资源型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出口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把以前的在国际市场上以量取胜战略转变为以品牌取胜战略,要通过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内外需协调发展。

  我国扩内需有巨大潜力

  我国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都具有巨大潜力。从投资需求来看,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决定了我国投资需求有巨大潜力,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还有巨大发展空间,对资本的需求强度依然比较大,投资需求自然也就比较大。二是我国城市化还没有完成,到2009年年底,我国的城市化率为47%,依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大约要达到60%,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化就意味着要把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城市化率的提高对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既要为更多的城市人口提供住房,也需要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交通、水、电、气等等。由此,必然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三是我国农村有巨大投资需求,一方面农民的居住条件虽然有巨大改善,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农民对更好居住的需求,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要求进一步增加投资。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无论是生产性基础设施还是生活性基础设施都有巨大的投资需求。

  从消费需求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有13.4亿人口,人口多固然有诸多弊端,但是对经济增长而言,则有巨大潜力。如果每人每天增加1元的消费,则全国每天就可以增加13亿元多,每年就可以直接增加消费将近5000亿元。如果加上消费乘数,将会带动更多的消费和投资。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具备的。二是我国居民收入依然处于较快增加的时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9年的5153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9年的17175元。收入的增加为消费提供了现实的购买力。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乡居民收入还将继续较快增加,一方面这是由中国经济依然平稳较快增长决定的;另一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已经提出,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再一次强调要提高“两个比重”,即从宏观上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微观上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享受的社会福利大幅度增加。人口多只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潜在因素而不是现实因素,只有收入不断提高才能形成实际消费需求。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大幅度增加,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坚实的收入基础。三是我国人均GDP已经进入4000至5000美元区间,在这一区间,居民消费将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进入对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快速增长阶段,家庭耐用消费品、旅游消费、家庭保健等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高,形成新的消费增长极。四是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物质还是服务总体上都处于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状况,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了现实物质基础,同时我国消费环境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在逐步改善,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

  “十二五”期间扩内需的战略举措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十二五”期间,一系列扩内需政策措施将作出相应的具体调整。充分认识扩内需政策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

  第一,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我们从总体上提出扩大内需战略,并不意味着不加区分地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是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对于投资需求而言,需要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因为我国近些年投资需求过旺,投资率居高不下。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从2003年到2009年我国的投资率一直维持在40%以上的高位上,特别是2009年我国的投资率达到47.5%,创下改革开放以来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点。另外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世界各国的平均投资率维持在25%以下,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投资率几乎是世界平均投资率的2倍。当然我们应当看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还没有完成,基础设施不完善,需要较多投资,投资率适当高一点都是正常的,但是长期过高就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一是高投资在一定意义上会引起高通胀。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与投资之间关系变化趋势来看,虽然不能得出高投资与高通胀是一一对应关系,但往往是高投资过后就会引起高通胀。为防止通货膨胀就需要紧缩投资,紧缩的结果是经济增长率降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就需要刺激投资,又会引起新一轮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二是高投资必然带来产品的过剩,生产资料过剩就需要继续扩大再生产,引起恶性循环,消费资料过剩就需要出口,又会引起贸易摩擦。三是高投资挤占消费基金,引发消费需求不足。

  因此,一方面需要降低投资率,适度控制投资;另一方面需要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从城乡投资状况来看,要把投资的区域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因为农村无论是生产性基础设施还是生活性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从生产性基础设施来看,我国不少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与农业稳产高产的需求有很大距离;从生活性基础设施来看,绝大多数农村缺乏上下水设施、道路没有硬化、电力供给不足等。从投资区域来看,要加快从东部发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因为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从投资的行业领域来看,要从以基本建设为主转向民生特别是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从投资主体来看,要把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向以社会投资为主。

  第二,适当控制政府消费。政府消费既是维持政府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又是推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从我国消费需求来看,政府消费呈现提高趋势,而居民消费呈现降低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1978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为1759亿元,政府消费为480亿元,政府和居民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为21.44∶78.56;到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为121713亿元,政府消费支出为44413亿元,政府和居民在全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为26.73∶73.27。也就是说政府消费比重上升了5个多百分点。政府消费过多挤占了居民消费,同时也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因此,需要适度控制政府消费,建设节约型政府。

  第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消费。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平稳的动力之一。目前的问题是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消费率过低。2000年至2008年我国的消费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08年的消费率为48.4%,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一年,2009年略微提高到48.6%,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从世界各个国家的情况来看,世界平均消费率基本上在79%~80%之间,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低了30个百分点。要增加居民消费需求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具体如下:

  一是改善供给结构。从供给量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商品处于供大于求和供求平衡状态,但是供给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直接制约了消费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改善供给结构来带动消费需求。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推动产品技术更新换代来实施。

  二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我国物流越来越发达,但是依然存在物流不畅、流通费用过高、流通环节过长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来解决。

  三是针对不同收入群体采取不同措施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收入是制约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最重要因素。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收入差距悬殊,从不同的收入群体看,形成了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三大收入群体,与此对应形成了三大消费断层。高收入者有消费能力没有消费愿望、中等收入者有一定消费能力但是缺乏良好预期不敢消费、低收入者有消费愿望没有消费能力。因此,对高收入者要继续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其资本进行投资;同时要为高收入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并引导高收入者健康消费。对于中等收入者而言,一方面需要继续提高其收入,进一步增强消费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以改善预期,让中等收入者敢于消费。对于低收入者而言,需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收入,让其有消费能力。就现实情况而言,为低收入者发放消费券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选择。□

  (作者: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