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推直选:党内民主稳步前行
换届发力“权为民所赋”

  网站编辑李爱玲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11-05-23

    新华网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黄豁 郭奔胜)“我在唱票声中和一个个‘正’字面前亲历了自己当选党委书记的过程,大家把票投给了我,自己做事必须更加主动,做到既对上级负责,更对选择自己的党员群众负责,兑现自己上任时的履职承诺……”新当选的重庆市开县谭家镇党委书记邱俊在就职演说上动情地说。与这位三峡库区腹地的基层党委书记一样,几乎每位以“公推直选”方式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都感受到党内民主稳步前行的力量。

    今年恰逢换届之年,各地试点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尤为引人关注。从村、社区广泛运用到乡镇一级规范试点,表明基层党内民主已逐渐向上生长,并在换届工作中凸显“权为民所赋”的新要求。

    基层民主向上生长

    中国的经济改革始自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也从农村发轫。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后,村委会组成人员由村民直选产生,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理念在中国广大农村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各地也开展村、社区一级党组织公推直选试点,经验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并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之后,十七大进一步要求“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被视为扩大党内民主的“公推直选”明显迎来了新一轮的推广运用。

    江苏南京公推直选去年实现城市社区和农村组织的全覆盖--在城市社区党组织班子全面公推直选基础上,806个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也全部实行公推直选,南京因此成为全国首家实现公推直选全覆盖的城市。深圳从试点公推直选市党代表,到公推直选局级领导干部,不断开创全国先河。不仅东部沿海地区,西部的四川、重庆等地近年也在稳步推进公推直选,有的县已实现全县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全部以公推直选方式产生。

    村、社区的成功经验推动基层民主向上生长,公推直选向纵深拓展,由村、社区普遍实行上升到乡镇一级广泛试点。从2001年四川平昌县第一个“吃螃蟹”到十年后的今天,乡镇党委班子公推直选已成为今年换届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几乎每个省区市都在稳妥有序进行密集试点,探索将“扩大党内民主”的意愿细化、规范为制度性安排。辽宁省去年底以来选择8个城市的25个乡镇进行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在候选人提名办法、候选人介绍方式、大会选举办法三个环节求突破、求创新,所有试点乡镇全部一次选举成功,九成多的委员、书记和副书记高票当选。

    近年来在干部人事制度领域改革、创新较多的江苏省,今年将公推的范围和职位推向更高层次。无锡、南通、宿迁三市新任市委书记4月中旬陆续到任,成为江苏首次集中通过“公推票决”产生的省辖市市委书记。江苏此次“公推票决”中,最被外界所关注的即是初始提名权环节的大幅放开。1127人选3在省辖市委书记这样的关键性岗位上,称得上从“公推”发展到了“海推”,体现了选人用人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的决心和导向。

    网民认为:“在关键岗位上打破‘研究决定’的传统任命,这样的选拔更有新意。”

    民主激发基层活力

    80岁的老党员在搀扶下参加大会,外出务工的农村党员从北京、上海赶回家乡投票……这样的场景在各地的公推直选中屡见不鲜,基层党员群众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与素质让人刮目相看。

    重庆市开县县委书记李殿勋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总有人说老百姓缺乏民主素质,但从实践看,农村党员的权利意识非常强,对公推直选的参与面普遍在90%以上,与过去通知开会人都来不齐相比,完全气象一新。” 去年以来,开县505个村(社区)党组织在换届选举中全部实现“公开推荐、直接选举”,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都由基层党员直接选举产生,取得了组织认可、干部服气、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

    “从地方来看,越到基层扩大党内民主的呼声越高,越是基层党员干部搞公推直选的愿望越强烈……”重庆市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处长洪承义说。比如,去年以来的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中,重庆最初要求公推直选面达60%以上,有人担心此目标过高。结果证明,区县的热情很高,群众愿望强烈,最终公推直选面达80%以上,不少区县达到100%。今年,重庆初步确定3个区县作为乡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的试点,但却有不少区县主动“请缨”试点乡镇公推直选。

    令人欣慰的是,各地对乡镇公推直选的热情并不是“赶时髦”或“作秀”,而是因为一方面尝到了改革甜头,另外一方面也有党员权利意识增强“倒逼”基层扩大民主的客观因素,尤其是村、社区一级党组织普遍实行公推直选后取得的良好效果,使“公开推荐、直接选举”这一方式在基层干部、党员、群众之间达成共识。

    公推直选为每个人创造了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从源头克服了“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可能带来的亲疏有别、视野内外等现象;公推直选把竞争贯穿始终,在逐轮比较中择优,上者服众、下者服气;公推直选坚持阳光运作,从“几十双眼睛选人”变成“千百双眼睛选人”,给跑官要官者以釜底抽薪,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党组织、领导干部、党员群众、当选者、落选者都能在制度框架内找到认同点。不少竞争落选的干部表示:公推直选虽然竞争激烈,但公开、公平、公正,通过这种程序选拔出来的干部,让人服气!

    公开推荐、公开选拔、直接选举的价值取向,正在悄悄改变基层组织干部选任的生态环境。即使在没有开展试点的地区,干部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环节也增加了越来越多的民主内容。

    党内民主发力“权为民所赋”

    “从人类文明的进程来看,人民选择自身权力受托者的方式即赋权的方式,最可行、最可靠、最普及的就是选举。”成都市委党校教授刘益飞指出,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解放区通过“投豆选举”“三三制”等方式,实行了广泛的民主选举,将各界社会力量聚拢到人民解放事业中来,新中国建立后也积极推进民主选举的进程。

    中国推进多年的村级选举已相对成熟,试点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换届公推直选正有序推进,学校、企业党组织也运用公推直选办法……新的时期,党内民主发展正在有序、有力向前生长,而牵引这种发展的力量就是“权为民所赋”的思想认同。

    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公推直选把推荐提名权交给群众,把选举权交给党员,扩大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充分落实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干部选拔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使权力授受关系更加清晰,促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蔡霞认为,公推直选把选举人和被选举人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干部选任与民意的对接,以制度性安排理顺了权力的授予关系。

    公推直选是对改革基层党内选举制度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作为新生事物,还有待于继续在实践中加以完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不断的实践与积累中,由党内民主带动和示范人民民主,必将为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打印 | 转发:
关于前线 | 网站地图 | 在线调查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