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为何创办国学院?
作者纪宝成              日期:2013-01-05               阅读:1302 次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宣布组建国内高校中的第一个国学院,首期国学班将于今年9月正式招生。人大校长纪宝成并在《南方周末》发表长文,为重振国学大声呐喊。

    建国学院能否重振国学?如何重振?上周,本报记者带着诸多疑问采访了纪宝成校长,并邀请各位学者专家发表看法。今日刊出专访内容,相关评论请留意后续报道。

    建国学院,乃是应时代之需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中国人民大学组建国内高校中的第一个国学院,基于何种考虑?

    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组建,是水到渠成、应运而生的事情。近百年来,国学处于一种衰微的状态。上个世纪的世纪之交,中国受到列强的凌辱,人们对传 统文化失去信心,把落后挨打归结为自己的文化。“五四”运动是传统文化的第一次大波折,“文革”再次摧毁传统文化。今天,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民 族文化受到了“西化”的严峻挑战,中华民族要在这样一个时代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迫切需要积续文脉,重振国学。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如果一个民族的 脊梁都断裂了,那怎么谈复兴?现在要延续中国文脉,恢复近代以来丧失的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激活中国 人文学术创造力,都需要重振国学。重振国学,不仅是学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进步的需要。

    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多年以来,一直在自觉地、扎扎实实地做着历史研究、文化研究、传统思想研究、儒藏研究 等传统文化领域的研究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在校内竖立孔子铜像、承担《清史》的编修工作、呼吁编修《儒藏》、成立孔子研究院、主办“孔子文化月”、举办“儒家思想研讨会”等一系列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为国学院的组建奠定了深厚的学术、组织和人文基础。

    未来的国学大师有可能从这里起步

    南都:人大国学院的教学对象和研究方向将如何定位?

    纪宝成:人大国学院将培养学贯中西的国学研究者,既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传统文化修养,又掌握现代知识体系,他们将是能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政府部门从 事国学研究和教学,以及其他相关实际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社会上这种人才可以说太少了。中国过去文史哲是不分家的,虽然学术的整体性不如 西方,但其学术的底蕴和文化的魅力恰恰在此。中国近代以来从西方引进的学术制度,将文史哲分裂开来,各学科壁垒森严,培养不出国学的大家来。人民大学国学 院的组建是培养国家缺乏的国学方面的人才,是站在当代世界的时空范围来定位人才的培养和研究方向的,绝不是仅仅钻故纸堆。我们不敢讲以培养国学大师为目标,而未来的国学大师有可能从这里起步。

    南都:国学院的师资问题如何解决?将聘请哪些国学名家来院任教?

    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教师将一律实行聘任制。国学院的师资将从学校现有的著名专家教授中适当整合资源,如我校著名的中国哲学专家张立文教授、《孙子兵法》研究专家黄朴民教授、中国古典美学专家袁济喜等老中青专家教授将受聘国学院任教;在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教学行政队伍外,师资力量将采取教师岗位专聘、在职教师双聘、退休教师返聘和对外招聘四种形式进行组建。我们将设讲座教授的形式热诚欢迎海内外国学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来中国人民大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民族文化的复兴贡献力量。就在几天前,我国著名书画家范曾刚刚成为人大第一位以“国学”名义受聘的兼职教授。

  南都:今年9月国学院正式招生时,将采用什么招生方式?人大怎样考虑生源问题?有没有打破当前招生模式,破格录取一些国学天才的思路?

    纪宝成:国学院2005级的招生将不直接参与面向全国的招生计划,而改为在2005级本科新生入校前后一周内,在所有专业的新生中鼓励具有国学研究兴趣和 国学知识基础的新生,报名参加进入国学专业的选拔考试,根据实际招生规模择优录取。另外,在本学期结束前,学校还将在2004级学生中进行自愿报名遴选出 20—30名大一学生组成国学院第一届本科生。遴选学生必须要求具有国学研究的兴趣,在以后的招生中,国学专业只录取第一或第二专业志愿为国学的学生,更不会进行调剂录取。我们希望能在国学院的招生中体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于在国学方面确有很好根基和功底的人才,会适当考虑破格录取。

    教学方法:古今结合,中西结合

    南都:1922年北大文科研究所曾创办国学门,1925年清华大学曾创办国学研究院,此前国内高校也曾开设国学班,相比之下,人大国学院有何特别之处?

    纪宝成:国学曾在上世纪20年代的北大、清华有过短暂的辉煌,但很快沉寂;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高校开设国学班以及教育部提倡的文史哲实验班,未达到 预期的效果。人民大学国学院的设立,是多年来人民大学在传统文化领域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基础上一步步进行的,是水到渠成的,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国学的重 建,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尝试,我们将面临学科制度、学位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挑战和突破。我们将高度重视文、史、哲的整体性教学和研 究,高度重视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辞章之学的一体化教学和研究,坚持课程的主体性,坚持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性——培养当代所需国学人才。但所有的工作和设想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南都:人大国学院既为当前国内先例,学制上有没有创新之举?

    纪宝成:考虑到国学研究需要深厚的基础以及我国目前小学、中学国学教育的薄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招生实行六年制本硕连读,成绩优异者可硕博连读。

    南都:国学院的课程将如何设置?将考虑采用哪些教学方式?

    纪宝成:课程将依据国学教育的特点,实行分阶段实施、由低向高、循序渐进的新模式。通过各有侧重、逐步加深的三个阶段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国学基础知识、 国学精深意蕴和国学治学方法。“六年不能说就‘学贯中西’,但至少要为‘学贯中西’打下基础。”教学方法会借鉴古代教学方法和当代西方教学、培养方法,以 经史子集的研习为主体,除了文史哲、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要配套,西方文论、西方学术方法、中外思想比较等都要专修,并探索、寻求中西教学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和创新。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呼唤国学、重建国学,首要的前提,是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认识国学、理解国学,对国学的内涵、性质作出准确的把握,对 国学的价值、意义作出科学的总结。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讲求国学的背景不同,在当前重建国学是中华民族强大自信的标志,是进入世界多元文明体系、开展文化对 话的表现。(本报记者李怀宇)

  


  阅读:1302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